杨健兴(Chris Yeung) 解释了为什么香港的抗议者们拒绝中国政府和西方媒体给他们的这场运动贴上「革命」的标签:
「北京采用『革命』这一术语将抗议者们描绘成极端分子,急于宣传这场运动的西方媒体则选择了同一术语。但其实革命的主意并未在大多数香港普通市民的心中萌发。更不要提抗议者们在喊着口号『梁振英(Leung Chun-ying)下台』的时候,并没有推翻整个政府或重塑香港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的意图。这些让他下台的口号只是针对一起具体的事件,即在9月28日警方被授意使用催泪弹来驱散人群之后才爆发。尽管梁的支持率十分低迷,在占中运动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运动的目标。」
中国政府明显具有乐意于抹黑抗议者们的意图,因为他们致力于阻止在这个国家其他地方发生对这些抗议的效仿并吓退尽可能多的那些对于这场运动表示同情的人。如果他们能够将这些抗议描绘为危险的,外国操纵的,或者是对于整个政权本身的一种抗拒,那么就为对这些抗议者采取强硬措施提供了前提。给这些抗议冠上「颜色革命」的标签反映出了如下信念,即一切发生在中国并违背北京意愿的事都该由外部势力负责,也反映出了如下担忧,即那些所谓的「革命」寻求领导层的改变。「颜色革命」的标签可以用来指过去十年内发生过的各式各样的骚乱,尽管它们不总是像大众认知中的那样寻求民主化或有意义。
西方给这些抗议活动贴标签的习惯有一些不同的动机。其一是一种将任何西方人喜闻乐见的政治发展活动和「革命」等同视之。赋予一项运动「革命」的标签是西方观察家表达他们的赞同时的方法,无论这标签是多么的不准确或适得其反。另一点则是想当然的认为「革命」一定是可取的。假若抗议者们看起来值得同情,并且西方观察家乐见他们的诉求,那么便不会有对于抗议者们成功可能所拥有的缺点的任何关注了。因为关注点都集中在运动的「起源」并希望它「胜利」上了,而完全不考虑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这一点忽略在冬天基辅的抗议活动发生时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对于那些抗议活动的热心支持者从来不考虑政府的突然改变会对国家带来的灾难。还有一点是许多西方观察家乐于将街头抗议假定为某个特定城市或国家的全体「民众」的愿景。当大型抗议活动发生在某个地方的主要城市时,它们经常被视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实经常并不是这样,并且「民众」的愿景经常被或多或少的不加甄别。无论抗议者们实际的诉求是什么,他们的运动都会变成西方坚持认为的以他们的名义「站队」或「大声说」的时刻,这大多数情况下都沦为了我们自我恭维并站在道德高地去支持一次抗议活动的情境,但我们甚至从一开始就不了解它。
原文链接: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 Don’t Call It a Revolution
作者:Daniel Larison
日期:2014年10月8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