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占中抗议运动已经持续超过一个月。这场运动将以何种方式结束,仍然不清楚。现在,我们应该后退一步,反思如何才能客观分析这一起动荡的事件。一个看似异想天开,而实际很有用的方法就是集中研究与鸟类有关的两个比喻。这两个比喻经常被用来解释香港,评估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第一个是把香港比喻成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金鹅。在童话故事中,这只金鹅由于能为主人下金蛋,带来财富,从而获取主人的保护。而另一个是把香港比喻成是一只被送进矿井的金丝雀,测试致命气体。如果这只金丝雀能在煤矿中生存下来,并继续鸣叫,这就显示这个令人憋气的矿井没有那么危险。
由于含义的不同,我认为目前对香港局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金鹅”的乐观看法,另一种是“金丝雀”的悲观看法。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看法虽然存在两种不同的逻辑,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第一,最近香港的动荡形势中一些特别事件相互印证了这两种思维方式。第二,必须注意过去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在香港以及周边城市所发生的事情,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进一步扩大讨论这两点之前,我先简单概括一下在过去有关这两个鸟类比喻的使用情况。
将香港比作“金鹅”的比喻,往往是这样使用的。中共领导人肯定对香港和大陆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感到不安,比如香港人享有新闻和媒体自由,但是北京认为有必要采取谨慎的方式改变这种形势,其谨慎程度大大高于对待其他中国城市。北京认识到在香港激进推行“大陆化”的风险。包括记者约翰·加诺特(John Garnaut)在内的一些分析人士喜欢用“大陆化”这一实用但过去简单的词汇来形容这一现象,今年春天在台湾出现的“太阳花运动”和目前在香港进行的“雨伞运动”遭到打压都有这样的背景。由于急于从香港这个特殊地位中获益, “金鹅”这个比喻提醒北京小心不要吓走国际投资者,冲击香港的繁荣和令人羡慕的电影业,削弱这块前英国殖民地金融中心的地位,或者作出其他事情导致香港失去价值。
反过来说,“金丝雀”的思维方式强调要时刻记住,自1997年7月1日回归后,香港即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却面临对自由精神不利的政治环境。尽管香港位于中国的边沿,并得到北京做出制度不变的保证,但香港居民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自由地呼吸。当然,基本法仍使香港居民保持希望,他们不但保留他们所珍惜的东西,他们在英国殖民统治的最后,最自由的阶段所适应的制度。除了法治传统,媒体管制被进一步放松。此外,香港居民还能发挥直接作用选举香港特首。但是,北京肯定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无论分析家们是否使用鸟类的比喻,以上提到的“金鹅”和“金丝雀”观点已经影响了国际社会对香港占中事件的看法。形势的发展也更好的诠释了在“金鹅”比喻中的希望感和“金丝雀”比喻中的绝望感。令人惊奇的是,金鹅逻辑的支持者可以指出,在香港发生的事件并没有像其他大陆城市那样,受到当局的严厉镇压。但是令人感到担忧的是,“金丝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当局在选举计划上不准备作出任何让步。在媒体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积极和消极两种信号。积极信号是,香港媒体在报道抗议事件方面,比大陆其他城市要开放许多。然而让人感到不安的是,据报有不法之徒企图阻止独立媒体《苹果日报》的发行。在其他领域,这两种信号也在相互作用。令人担心的是,一些示威者被逮捕,而对他们起诉的罪名根本就站不住脚。同时,法院下令释放他们,显示香港仍然是个不同于大陆的法治社会。
在这种充满矛盾的形势中,有两件事很容易被忽视,而分析人士经常提到它们。香港至今能够保持其特色,并不是因为北京考虑“金鹅”逻辑而不采取行动,而是香港居民所采取的行动使形势发生了巨变。毫无疑问,发生于今年3月的台北的“太阳花”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香港居民反对“大陆化”的抗议活动。然而,还有两个发生在香港本地的抗议活动,也值得一提。其中一个发生在2003年,香港人成功地阻止了《反颠覆法》在香港的推行;另一次抗议发生在2012年,导致大陆爱国教育引入香港计划的搁浅。这两个事件,对于目前的“占中”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包括黄之锋在内的学生领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而另一个容易受到忽视的情况是,除了抗议本身,香港所在地区周边城市发生的很多事件,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占中”抗议运动。由于香港在中国整体GDP中所占比例的逐渐缩小,以及上海在经济上的重新崛起,香港作为“金鹅”的作用即使没有被完全破坏,也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同样, 由于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和来自台湾的投资,香港这只“金鹅”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北京来说,台湾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都算不上是一只金鹅。而台湾一直密切关注着香港的镇压情况。北京希望看到台湾人到大陆旅游或投资,但是一些台湾人会对大陆失去兴趣。
同等重要的是,很多香港市民也十分关注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切。他们通过当地媒体,社交网络,以及全面开放、高速的互联网,来获取国际新闻,跟踪中国的形势发展。国际观察家也许认为港人是“金丝雀”,香港居民也同样会把一些大胆的大陆人士和出版物看作是“金丝雀”。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过去的几年,对于那些在大陆的“金丝雀”们来说,处境并不容易。我想到了那些对维权律师的镇压,其中包括许志永。他也曾致力于通过温和的方式,推动在体制内的改革,这曾经使那些希望中国变得更加自由的人士感到乐观。我也想到许多非政府组织感到在大陆城市内越来越难开展活动。
香港由于其地理位置较近,对2013年的大陆当局打压《南方周末》事件进行了广泛报道。《南方周末》是一家广州的报纸,由于其在调查性报道和评论方面,一贯以大胆的方式来挑战政府底线而闻名。其实当《南方周末》能够最好的发挥其作用时,人们期待流入大陆的香港媒体报道传统,有机会在大陆漫延开来,就像大陆的影响力在香港蔓延一样。习近平一上台后就 对中国大陆的新闻媒体加强控制。而这一举措被视为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想要理解一些香港人反对“大陆化”的所表现出的决心,必须认识到香港人已经看到边界那一边的大陆政治氛越来越让人感到压抑。
将如今发生在香港的事件的严重性比喻为“金丝雀”,似乎有点太随意。但我更愿意认为,对于那些参与了“雨伞运动”的人士来说,这至少对他们还很有吸引力。
总体说来,这场斗争经常和黄颜色紧密联想在一起,其中包括黄雨伞。而黄色也正是金丝雀的颜色。在“占中”活动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刻,比如悬挂在香港狮子山上,标有“我要真普选”的巨型黄色条幅,此举象征着香港归属感,其实这些都与金丝雀的颜色有关。除此以外,金丝雀是爱唱歌的小鸟。在“占中”运动中,人们唱了许多歌曲,其中包括表达在困境中仍保持希望的歌曲。
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是美国汉学家、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教授,著有《21世纪的中国: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