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官方舆论的新说辞
最近国内的一个流行词就是“新常态”。这个词首先由国际经济、金融界提出,用来探讨世界经济在○八年危机后的走向:能否再次回摆,恢复到危机前的状况,重新找回经济增长的势头;是否就此进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增长和消费模式、新的阶段,等等。中国的经济学界和官方所使用的含义与此类似,但有特指,指中国就此脱离以往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一个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时期。习近平自今夏以来几次在讲话中提及此种说法,此后官方媒体和一些学界使用此种说法日多。
在官方的正式说法及接近官方的一些学者的讨论中,新常态不仅包括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也包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内容。像以往谈论任何问题时惯用的表述一样,在谈及这种新常态蕴含的危机因素的同时,更多地强调这是某种机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政府管理的转型。
不能说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但事实上,出现这种趋势和结局只是事情演变的一种可能,而就此不断出现各种经济疲软,持续下行,危机不断,结构未得调整,增长却乏力的局面也绝不可排除,且现在看来还有很大的可能。最近央行突然降息,一反官方五次三番地强调稳定货币供给的宣示,从一个侧面给了这种有关经济新常态的官方说辞严重一击。
弄不好就要出大危机的常态
二○○九年为遏制危机蔓延,中国官方曾出台饮鸠止渴式的四万亿重振计划,尽管取得一些效果,但结构失调、产业升级等深层问题却因此更加严重,积重难返,因此这两年批评检讨声不断。官方也汲取教训,坚称绝不冒然干预市场,随意增加货币供应量,即使是在去夏发生严重的“钱荒”、老板跑路、跳楼新闻不绝于耳之时央行也拒不出手相救,虽然损失不小,但却增加了人们对中央稳定货币政策的某种信任。
现在却突然降息,表明这种政策面临不得已的困局。市场融资发生严重困难,尤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房地产业面临严冬,须扩大贷款,维持局面,否则即使今年勉强达到预期的增长百分之七点五,明年开局却将面临更严重的经济下行压力,到年底或许搞不好会跌至百分之六以下,造成连锁反应,酿成社会政治危机。因此,改变扭曲的经济结构,慢慢刺破房地产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等战略目标,现在也暂时顾不上了,先稳住格局再说,哪怕是再来个小规模的饮鸠止渴也在所不惜。由此我们可看出,官方所说的经济新常态并不像他们所称的那么稳定,过度平和;而是一种危机四伏,时时需要小心以待,弄不好就要出大危机的常态。
在笔者看来,这种危机常态,因中国的特殊政情和历史影响,决不会仅限经济领域,也将是整个中国社会与政治的一种新常态。自八九“六四”镇压以来,中共应对合法性危机的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依靠经济发展,一切以经济为优先,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经济与政治高度重合。靠经济的发展,维系了社会的暂时稳定。但近年来,尤其是○八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以及奥运效果褪减后,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急剧增大,长期积压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进入爆发期。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分化和各种代议制,政治合法性弱化,使得这种经济危机下的社会不满直接传导成某种政治压力。官方一方面依靠维稳体制压制社会的愤怒,另一方面继续指望经济增长来扩大资源量,平抑和冲淡社会的不满。随经济下行,经济高峰增长期的过去,资源机会的减少;但同时,官员却因有维稳体制的伴护,对民间巧取豪夺,腐败越演越烈,病入膏肓。如此一减一加,社会总体能分得的资源相对更少,社会不满日增。
等待新的突破性的转折出现
为应对这种局面,中共一方面是靠打虎反腐来试图重建一些合法性,另一方面,试图靠释放改革红利来继续维系增长,安抚民心。但这两种方法却都因面临一些体制和现实的瓶颈而无法一时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尚且不说经济结构调整本身就需要较长的周期,就三中全会推出全面经改的一年多的实践来看,迄今并未见起到挽救经济颓势,适当调整结构的功效。此外,强力反腐对官员们造成的压力的效果也在递减,官员观望,不作为,经济增长缺乏某种推动力。中产阶级这一享受到过去一段增长期好处的阶层也因房价下跌,环境,教育,资讯受限等日益不满。中共因担心权力受到威胁,加大新闻和资讯的控制,延续维稳体制,继续打压维权运动,大肆抓人封号,甚至启动毛时代、文革期的一些说法做法来应对。这些都不仅没有缓和危机,反过来破灭了社会的期望,强化了危机与不满。
此外,作为中共政权支柱之一的军队因高层腐败案的陆续曝光,以及势必因此造成的系统清洗,也引发其内部许多外人难以窥见但可以想象到的波动不安,甚至酝酿某种险恶的杀机。因北京愚蠢蛮横、不兑现港人治港民主化进程的承诺,香港占中运动爆发,从此这东方之珠进入动荡不定、前途不明的状态。台湾因“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败引发的种种政治后果,注定为两岸关系投下新的变数。外交上,尽管携中国这些年积累的经济实力,值西方尤其是欧洲面临危机期,中国的外交试图有所作为,摆脱与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的矛盾僵局,占据主动;虽取得某些表面上的进展,但事实上外交上面临的结构性的深层危机因素都在,没有丝毫得到缓解,且在未来某种程度上还可能加深。朝鲜问题也随时可能面临突发性的变化,引发东北亚乃至对华关系上的诸种难测的后果。……
总的看来,从经济、社会到政治军事外交,中国全面进入一种危机不断,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要么因具有真正力度、方向正确的改革出台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要么继续恶化下去,形成并发症最终诱发更大的全面性的危机。由于官方的拒斥,在中国各种社会利益协调和意见表达机制一直缺失,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危机“新常态”。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一段,中共会使用其惯用的陈旧的思想一统,压制和打压维权和异议人士的做法来应对。但从长远看,这却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且只能加剧危机的做法。中国的社会也会对其以各种方式进行顽强的抵抗,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在这种压制和抗争中重组,得到一种新的突破性的转折出现。
《动向》2014年12月号
关键字: 新常态 危机 栏目: 财经观察 首页重点发表: Flash 作者: 张伦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点击百度云盘下载翻墙利器-萤火虫代理,密码: t3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