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由「无名的联盟(the Nameless Coalition)」及国际各非政府组织(包括全球之声, Global Voices)撰写及联署的公开信,他们的立场代表曾因Facebook「实名制 (“authentic identity”)」而遭受伤害的人。
独立媒体(香港)参与联署,我们特别对「实名制」对网络及言论自由的负面影响深表忧虑。在去年占领运动期间,有不少的Facebook用户突然被停户,并以违反「姓名规定」为由,要用户改用「真实生活中使用的名称」才可重新开户。在Facebook称这政策可「有助我们保障社群安全」的同时,本联署的促成足证其对全球不少社群,如少数性向(LGBT)社群、小数族裔社群等造成深切伤害。Facebook作为社交媒体,坐拥14亿的用户,达全球人口接近四分一。「实名制」的影响,早已超越「社交」的范畴,更是一种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在不少东南亚高压统治的国家,「实名制」更令人担忧将成政治监控的工具。
我们恳切呼吁社会各关注网络及言论自由的人士,一同联署,要求Facebook改革「实名制」。联署译本如下:
致 Facebook
我们致函的目的,是促请 Facebook 改革其「实名制」政策。我们认为,Facebook是时候为所有用户及视 Facebook作重要发布及网上表达与交流平台的人,提供更平等的待遇及保障。
我们是一群关注妇女权益、本地及小数族裔社群、LGBT性向社群、及一众认为 Facebook「实名制」政策具有文化偏见与技术性缺憾的团体与联盟。我们的立场代表:
一、法定登记名称不符合其性别身份的跨性别与变性者
二、为保护自己免受身体暴力、高压政权的法律威胁而匿名与修改实名者,或因对性别、性向、宗教信仰及政治活动而被骚扰者
三、因攻击者滥用Facebook「假名举报」举报选项而被噤声者
四、其合法名称不符合由Facebook任意订立的「实名标准」者
尽管 Facebook 承诺改革这些政策,但却仍旧维持一个忽视非西方用户处境的制度,使用户身陷险地、无视他们的身份、剥夺其言论自由。
滥用举报使弱势社群用户噤声
根据 Facebook现行的政策,用户须以其在「现实生活(real life)」的名称开设帐户。其时,Facebook并不会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证明。
任何用户,只要声称其他用户违犯这项政策,便可轻易地举报。举报者并没有责任为其举报提供证据。用户可无上限、无限期地举报,这等同默许针对特定目标、无休止的举报,使政策在执行出出现不公平,并为一些希望伤害上述社群的人士,提供既危险又有效的工具。一个被滥用的举报,足以使用户永远地噤声。
根据全球少数性向(LGBT)社群的Facebook用户的报告,在南亚、东南亚及中东均出现一些组织,它们(有时甚至透过Facebook发起)集体行动,以「滥用举报」功能,使性少众噤声。
身份证明无法反映「现实生活的名称」
面对「滥用举报」这情况(撇开举报的性质),用户如希望保留其帐户,必须提供身份证明。Facebook明确指出,个人档案名称不一定与其合法名称相符,更反覆地强调无须提供政府签发的身份证。然而,Facebook在审核「滥用举报」过程所要求提供的ID种类(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签发),不一定记有该名人士的昵称或其在「现实生活」的名称——特别是跨性别者及其他为保护自己而匿名登记者。而来自私人机构的身份证明,大多可追溯回该人士的合法身份和政府签发的身份证号码。
这身份验证过程对因安全或私隐理由使用法定名称以外的名称者带来真实的危险。在某些个案里,Facebook以用户名合付政府签发身份证的政策,恢复其帐号,使用户身份曝露於曾对其施暴的前伴侣、政治性攻击,及真实世界的暴力。
用户投诉无门
多年来,Facebook已熟知其上诉服务的缺憾,却未有改善。一些未能提供Facebook接受的身份证明类别的个人,再没有其他方法上诉。身份证明文件必须在十天内提交予Facebook,这对不能每天上网者十分不利,他们大部份也居於非西方及发展中国家。如不能在限期内提交ID者,其帐户就会被封锁,令他们不能与其他用户沟通,也不能下载其帐户的资料数据。没有上诉渠道提供给这被踢走的用户去重新登陆帐户。
ID程序:危害用户资料
Facebook表示会保障用户提供的身份证明,却没有说明会如何保管其资料。监於用户大多使用没有加密的电邮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对那些参与政治活动而被监听的用户尤其不利。
法律争议
按照国际人权标准,任何公司均要尊重人权,有责任弥补因其生意而带来的问题。此等歧视性的排斥用户政策,也违犯了欧洲联盟相关法例和及美国民权法律的精神。如Facebook维持其政策与实行方针,置妇女、女孩、LGBT等社群於危险的境地,将打击公司声誉。如公司希望妥善对待现有及未来的用户,特别是那些身处较不发达国家的用户,他们必须尽努力配合用户的要求。
我们的建议
作为联盟,我们要求 Facebook落实其承诺,保障所有用户的尊严、安全及表达自由。为此,就其政策及程序,我们建议作出如下改动:
一、承诺在合适的情况下,容许匿名及非法定名称。公司可透过谘询公民社会及研究当地法律,发现当使用真名或日常称谓会对个人构成危险时,弹性处理。
二、要求举报者在举报时提供证据。这些证据可以书写、选项或文件的形式呈上。
三、增设用户在不须提供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下,可以确认身份的程序。方法可以书写、选项、文件、其他使用该匿称的平台连结。
四、为用户提供提交个人身份资料的技术性指引,说明个人资料的具体使用及存放细节。提升用户使用已加密电邮提交个人身份资料的能力,使他们的私稳在传送过程有所保障。
五、为被封锁帐户者提供坚实的上诉程序,让他们有渠道提出覆检、提交不同种类的证据或与Facebook员工见面,特别当个案涉及安全问题。
我们期望能与Facebook一起,就其实名政策建立能发展具体及有意义的改变,以保障所有 Facebook 用户均能享有言论自由。我们要求Facebook在10月31日前作回应。我们所代表的社群深深感受到这政策对人造成的伤害,我们会一直作倡议,直至有根本性的改变出现。
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媒体(香港)原文:http://goo.gl/NlxZsW
英文原文:https://advox.globalvoices.org/2015/10/05/open-letter-facebook-must-change-its-broken-real-name-policy/
独立媒体(香港)参与联署,我们特别对「实名制」对网络及言论自由的负面影响深表忧虑。在去年占领运动期间,有不少的Facebook用户突然被停户,并以违反「姓名规定」为由,要用户改用「真实生活中使用的名称」才可重新开户。在Facebook称这政策可「有助我们保障社群安全」的同时,本联署的促成足证其对全球不少社群,如少数性向(LGBT)社群、小数族裔社群等造成深切伤害。Facebook作为社交媒体,坐拥14亿的用户,达全球人口接近四分一。「实名制」的影响,早已超越「社交」的范畴,更是一种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在不少东南亚高压统治的国家,「实名制」更令人担忧将成政治监控的工具。
我们恳切呼吁社会各关注网络及言论自由的人士,一同联署,要求Facebook改革「实名制」。联署译本如下:
致 Facebook
我们致函的目的,是促请 Facebook 改革其「实名制」政策。我们认为,Facebook是时候为所有用户及视 Facebook作重要发布及网上表达与交流平台的人,提供更平等的待遇及保障。
我们是一群关注妇女权益、本地及小数族裔社群、LGBT性向社群、及一众认为 Facebook「实名制」政策具有文化偏见与技术性缺憾的团体与联盟。我们的立场代表:
一、法定登记名称不符合其性别身份的跨性别与变性者
二、为保护自己免受身体暴力、高压政权的法律威胁而匿名与修改实名者,或因对性别、性向、宗教信仰及政治活动而被骚扰者
三、因攻击者滥用Facebook「假名举报」举报选项而被噤声者
四、其合法名称不符合由Facebook任意订立的「实名标准」者
尽管 Facebook 承诺改革这些政策,但却仍旧维持一个忽视非西方用户处境的制度,使用户身陷险地、无视他们的身份、剥夺其言论自由。
滥用举报使弱势社群用户噤声
根据 Facebook现行的政策,用户须以其在「现实生活(real life)」的名称开设帐户。其时,Facebook并不会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证明。
任何用户,只要声称其他用户违犯这项政策,便可轻易地举报。举报者并没有责任为其举报提供证据。用户可无上限、无限期地举报,这等同默许针对特定目标、无休止的举报,使政策在执行出出现不公平,并为一些希望伤害上述社群的人士,提供既危险又有效的工具。一个被滥用的举报,足以使用户永远地噤声。
根据全球少数性向(LGBT)社群的Facebook用户的报告,在南亚、东南亚及中东均出现一些组织,它们(有时甚至透过Facebook发起)集体行动,以「滥用举报」功能,使性少众噤声。
身份证明无法反映「现实生活的名称」
面对「滥用举报」这情况(撇开举报的性质),用户如希望保留其帐户,必须提供身份证明。Facebook明确指出,个人档案名称不一定与其合法名称相符,更反覆地强调无须提供政府签发的身份证。然而,Facebook在审核「滥用举报」过程所要求提供的ID种类(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签发),不一定记有该名人士的昵称或其在「现实生活」的名称——特别是跨性别者及其他为保护自己而匿名登记者。而来自私人机构的身份证明,大多可追溯回该人士的合法身份和政府签发的身份证号码。
这身份验证过程对因安全或私隐理由使用法定名称以外的名称者带来真实的危险。在某些个案里,Facebook以用户名合付政府签发身份证的政策,恢复其帐号,使用户身份曝露於曾对其施暴的前伴侣、政治性攻击,及真实世界的暴力。
用户投诉无门
多年来,Facebook已熟知其上诉服务的缺憾,却未有改善。一些未能提供Facebook接受的身份证明类别的个人,再没有其他方法上诉。身份证明文件必须在十天内提交予Facebook,这对不能每天上网者十分不利,他们大部份也居於非西方及发展中国家。如不能在限期内提交ID者,其帐户就会被封锁,令他们不能与其他用户沟通,也不能下载其帐户的资料数据。没有上诉渠道提供给这被踢走的用户去重新登陆帐户。
ID程序:危害用户资料
Facebook表示会保障用户提供的身份证明,却没有说明会如何保管其资料。监於用户大多使用没有加密的电邮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对那些参与政治活动而被监听的用户尤其不利。
法律争议
按照国际人权标准,任何公司均要尊重人权,有责任弥补因其生意而带来的问题。此等歧视性的排斥用户政策,也违犯了欧洲联盟相关法例和及美国民权法律的精神。如Facebook维持其政策与实行方针,置妇女、女孩、LGBT等社群於危险的境地,将打击公司声誉。如公司希望妥善对待现有及未来的用户,特别是那些身处较不发达国家的用户,他们必须尽努力配合用户的要求。
我们的建议
作为联盟,我们要求 Facebook落实其承诺,保障所有用户的尊严、安全及表达自由。为此,就其政策及程序,我们建议作出如下改动:
一、承诺在合适的情况下,容许匿名及非法定名称。公司可透过谘询公民社会及研究当地法律,发现当使用真名或日常称谓会对个人构成危险时,弹性处理。
二、要求举报者在举报时提供证据。这些证据可以书写、选项或文件的形式呈上。
三、增设用户在不须提供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下,可以确认身份的程序。方法可以书写、选项、文件、其他使用该匿称的平台连结。
四、为用户提供提交个人身份资料的技术性指引,说明个人资料的具体使用及存放细节。提升用户使用已加密电邮提交个人身份资料的能力,使他们的私稳在传送过程有所保障。
五、为被封锁帐户者提供坚实的上诉程序,让他们有渠道提出覆检、提交不同种类的证据或与Facebook员工见面,特别当个案涉及安全问题。
我们期望能与Facebook一起,就其实名政策建立能发展具体及有意义的改变,以保障所有 Facebook 用户均能享有言论自由。我们要求Facebook在10月31日前作回应。我们所代表的社群深深感受到这政策对人造成的伤害,我们会一直作倡议,直至有根本性的改变出现。
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媒体(香港)原文:http://goo.gl/NlxZsW
英文原文:https://advox.globalvoices.org/2015/10/05/open-letter-facebook-must-change-its-broken-real-name-policy/
翻墙技术博客订阅地址及社交帐号
请点击这里使用P2P分享利器Sync,可以穿墙订阅数字时代每日电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