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所闻不遗忘】
“老矣不复关心,犹独爱奇,气习犹与壮等,耳力未减,客话尚能欣听,心力未歇,忆所闻不遗忘,笔力未遽衰,触事大略能述。”此宋洪适与其弟洪迈语,颓然天放,无复人间烟火气。
2.【前男友】
自费出书,一而再,再而三,到处逢人便送,附带签名的,无异女人晒恩爱,朋友圈一定有好几个始乱终弃的前男友。
3.【清于态者】
吴小窗谓“清于骨,令见者形秽,如侧珠玉;清于态,令见者色沮,如坐针芒”。微信朋友圈所见好古者,好诗酒者,好花事者,好书画者,十之八九属于清于态者。
4.【毁茶论】
史载李季卿刺守湖州,茶圣陆鸿渐隐居妙西山中,有人荐其为李太守煮茶。陆穿着很夸张的野服,拿了一堆茶具来,李一见这种腔调,便心生鄙视。茶罢,让下人取了三十文钱作为酬赏,陆愧甚,回去就写了一本《毁茶论》。可惜《毁茶论》轶失,《茶经》流行千年,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绿茶婊”了。
5.【认知天花板】
“弄臣”是中国国粹:东方朔与汉武帝,邓通与汉文帝,纪晓岚、高江村也属乾隆盛世的著名弄臣。观察弄臣可以反证皇上文化认知的天花板。
6.【文化专家】
有一年当地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关部门叫了十余人开座谈会。趁会还没开始,先去上个厕所,见一参会者在厕所打电话,他跟电话那头的人说:“今天这个会太重要了,所以我来得比较早,请的都是文化专家,在我市算是最高档次了……”我突然感觉脸上一阵燥热,从厕所出来,再不敢进会场,直接就回家了。
7.【标语】
近年来最好的行为艺术莫过于拆迁引发的行为艺术。话说一位北京退休教授祖宅因奥运被强拆,不上访不申诉,只是买了一桶红漆,凡看见“弘扬BJ精神”的标语,便在后面加个“病”字。为此先后被拘留数次,一放出来就照写不误。奥运临近,被劳教一年,等再放出来,街上已经很难找到这条标语。到处打听,只要听到点线索,就是远郊顺义房山,也立马打的过去,且乐此不疲。
8.【不知感恩】
不久前饭局上听一个本地师范学院教授评论贺卫方、秦晖、雷颐时说:“这些名校教授,一年没上几节课,拿这么高的薪水,不好好做学问,还整天批评党和政府,非但不知感恩,连起码的做人良心也没有。”昨天听人说,该教授的儿子疑似被注射了过期疫苗,老婆已近乎崩溃。
9.【灼伤】
晚上在星巴克小坐一会,旁边一桌五六个女孩,长得都挺漂亮,不过更吸引我的是她们的谈话。她们的话题是同一个男孩,似乎对她们中的每个人都追过,但都无功而返了。问题好像是出在男孩太正能量,老是鼓励女孩要积极上进,要争取入党云云……女孩们众口一词说被其灼伤。
10.【挖掘文化符号】
所谓挖掘当地文化符号,有时真有点惨不忍睹。朋友去绍兴出差,微信发来照片,当地赫然将王羲之“丧乱帖”、“姨母帖”喷满城内民居,触目“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哀毒益深…….”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