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再次点燃及熄灭之火

(1989 年 5 月 3 日至 5 月 16 日)

【内容提要】

第二章记述了从 5 月 3 日至 5 月 16 日,在北京发生的动乱进一步扩大并波及到全国的情况。本来,自邓小平同志 4 月 25 日作了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肯定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事一场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动乱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组织动员起来,采取若干稳定局势的措施,如中央和北京市委派人与生代表对话,在肯定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要求学生撤出天安门广场,回校复课,恢复社会正常秩序。5 月 4 日,在北京的学生虽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但是在天安门广场发表的”五四宣言”中,明确表示,要”停止游行,回校复课。”这标志着混乱局势可能缓和下来。

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从朝鲜访问回来的赵紫阳 5 月 4 日利用在北京召开的第 22 届亚洲银行年会的机会,当着中外代表,发表了与邓小平同志、与党中央绝大多数同志”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相反观点,说”中国不会发生大的动乱”,”学生的游行是’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他们绝不是要反对我们的根本制度'”。赵紫阳的讲话再次点燃了将熄灭之火,搞动乱的人看到党的总书记在支持他们,重新在北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并波及到全国各大城市,在天安门广场还开始了大规模的绝世活动,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施加压力。

在党中央内部,两种观点的对立更加尖锐。以赵紫阳为代表的人认为”四.二六”社论是错误的,肯定学生是”爱国行动”。中央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必须肯定”四.二六”社论是正确的,全党应该团结一致,引导群众起来制止动乱。在这一期间,中央举行了一次政治局会议、若干次中央常委会。在会上,赵紫阳的观点都遭到了大多数同志的反对。

赵紫阳看到在党中央内部不能达到他的目的时,就转向求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把讨论”学潮”问题列入 6 月 22 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程。赵紫阳还违背党的组织原则,在新闻口宣布要增加”透明度”,妄图发动新闻界起来支持动乱。

5 月 15 日开始,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总统正式访华。5 月 16 日,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举行了最高级会晤,双方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赵紫阳利用会见戈尔巴乔夫的机会,向全国、全世界公开宣布,在重要的问题上仍需要邓小平同志掌舵。这样,就把这次动乱的责任推到邓小平身上。从此,动乱的矛头就更加集中指向邓小平同志,全国的局势更加陷入一片混乱,动乱骤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