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巨大权力的国家发改委在新一轮反腐整风中不断受到整肃,上半年中央巡视之后,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整改方案,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包括对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加强对涉及投资审批干部的工作监督,但问题是这些措施有多少能落到实处?
国家发改委官员是“腐败高危人群” |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多,已有近三十名国家发改委系统官员被调查,人数及涉案金额高踞国务院各部委之首。其中,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的家中被搜出折合人民币二亿余元的现金,刷新中共建政以来检察机关起获赃款现金的最大数额纪录。有关部门动用了十六台验钞机,点钞时当场烧坏了四台,非常夸张。
发改委系统连出贪官,主因是其集各领域的审批权于一身,权限过大。事实上,就连地方省长、书记到发改委审批项目,被发改委处长呼来喝去也是经常的事,级别较低的地方官员到发改委,甚至连座位都没有,只能站在走廊外排队「罚站」。
绝对权力 不受制约
在北京西城区国家发改委大院后面,开了不少各种名目的咨询公司,实际上都是发改委官员亲属、同学所经营的红顶中介,充当官员权力套现的白手套。地方政府申报的基建项目,若没有这些红顶中介引见、审核,根本排不上发改委的议事日程。但经过红顶中介之手,就必须留下不菲的「买路钱」,有些发改委官员在审批国家大型基建时,甚至指定工程承包方,否则就想方设法拖延审批。
发改委前副主任刘铁男与其子就是例子,刘掌管能源审批项目,儿子在外揽活,一明一暗,配合默契。红顶中介「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影响极为恶劣。红顶中介收取的费用,小部分回流权力部门,成为这些权力机关发放福利的「小金库」,但绝大部分则成为私人的囊中物。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可谓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国家发改委沦为官商勾结大本营,主要是权力不受制约。今次整改表面上不准亲属在官员权力范围内经商,问题是,很多官员亲属都是找代理人出面,自己暗中操控大局,根本捆不住他们以权谋私的罪恶之手。可见这个规定仍是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
反腐要收到实效,必须该管的管住,该放开的放开。西方国家通过官员财产公示、利益关系回避、政治透明化等一整套阳光法案,遏制官员亲属的裙带式腐败行为,而非直接限制官员亲属的市场活动。这无疑是中共学习与改革的正确方向,关键在高层有无决心,彻底清除腐败的土壤,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