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本月二十二日以《党员干部微信朋友圈使用指南》为题,指出「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走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微信出现的负能量,党员干部不能视而不见,「朋友圈愈是『乱』,就愈需要党员干部助其恢复有『序』;愈是没有『正能量』,就愈需要党员干部作为『正能量』发语发声。党员干部要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定立场、『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担当精神,传播朋友圈里的『正能量』。」

文章还指出:党员干部当好朋友圈里的正能量,「一是要坚定信念,把红色信仰作为最有力的武器,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历史虚无主义、个人自由主义等『负能量』、『歪能量』、『黑能量』。二是要敢于担当,对朋友圈里的『负能量』及时予以制止、澄清、劝说、教育。三是要善于发声,以旗帜鲜明的观点澄清事实,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群众。」

《人民日报》这种观点,是一个不可迴避的政治大问题。这是政治文明的进步还是大倒退?退一步讲,这样可行吗?他们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吗?

第一,群众路线空转。走群众路线不是让群众无话可说,如果党员干部真要这麽做,群众根本就没有必要发声,也不敢发声。一发声搞不好就是负能量,就要接受党员干部的批评,谁愿意去找这个不痛快呢?

官方说教 群众反感
第二,「正能量」必被踢。微信朋友圈有好多种类型,经济型、生活型、政治型、文化型、社交型,有的朋友圈党员干部进去也没有必要。实际上《人民日报》想让党员干部进去的是政治型朋友圈。进入政治型朋友圈微信群主还有一个准入标准。党员干部的正能量与政治型朋友圈的价值观存在对立和冲突,就会被群主踢出群。

第三,亮剑必被踢。党员干部进入朋友圈,或和朋友圈的政治价值观一致,在一致基础上发言,这样党员干部说的话就可能成为所谓的「负能量」,违反了党纪。或与朋友圈的价值观不一致,不一致就很难发声。如果观点不一致,显示出亮剑的姿态,必然引起朋友圈的反感和愤怒,也很快就会被群主踢出群。

第四,自吹自擂。最有可能是,党员干部建立了一个朋友圈并当群主,普通党员在群里听党员干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用微信图像表示赞成和拥护。可这样的效果是,还是党员干部自娱自乐,群众路线早就没了踪影。

第五,自暴自弃。党员干部在朋友圈说空话、套话,时间长了,自己都感到压抑、无聊。不知道如何说话,说不好会丢了乌纱帽。人都是理性的,知道在中国官场说错话的后果,选择不说话是最理性的。党员干部朋友圈最终成为殭尸圈。

第六,违背民意。现在官方话语权与民间话语权明显对立,人们对官方说教式话语极其反感。如果在微信朋友圈里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人批评教育,或会成为朋友圈调侃、嘲讽、谩骂的对象。「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群众」,结果是被微信网友幽默。

第七,颠倒黑白。朋友圈是有序的,是正能量的。凭甚麽就说朋友圈就是无道义,非得要党员干部来「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呢?还没进朋友圈就污化朋友圈,那还能有朋友吗?

私人领域 岂容侵犯
现代文明政治的标志之一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有明显的分界。微信属于私人领域,受到保障及不受侵犯,在私人领域讨论政治问题不会变成公共领域。党员干部以公共身份进入私人领域就是侵犯私人领域,就会成为《1984》中的老大哥在看着你,让私人领域充满了恐惧。免于恐惧的自由就变成人人都有恐惧的自由。

大学教授 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