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晓波﹕告别的日子

 

 

明報專訊】这个夏天,始于悲凉,因为必须面对一场被隔绝的、却又时时可以被感知的死亡。

 

这是种煎熬,对垂死之人和所有与之共命运的人来说都是。是的,我说的是刘晓波,一个正在死亡边缘、等待死亡降临的人,一个标志着这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的人,一个必将不朽,并会永远存活于历史和记忆中的人。

 

先说记忆吧。

 

我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过一段文学写作的经历,当时晓波对所谓「新时期文学」的批判性解读,对我产生过巨大的冲击。这种影响,既关乎于审美,也关乎于对写作价值本身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晓波首先是和我的文学记忆相关。

 

但是,于我印像最深的,却不是他那些厚重的长文,而是一篇后来几乎从不被人提及的短文。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文是刊于一九八九年上半年某期《上海文论》杂志上的,题目叫做〈娼优和牺牛〉。在这篇短文里,晓波写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两种命运,要么为跻身庙堂而谄媚于权力,要么因独立与对抗而成为祭品。在读过那文后不久,晓波就在广场上宣示了他的选择。今天,令我感到锥心之痛的是积三十年的努力,他自己终究没能挣脱这个宿命,并且这种来自于历史的威胁,几乎覆盖住所有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人身上。因此,和晓波相关的记忆更多的还是政治性的表达和勇敢的反对。

 

勇敢,这词语本身是闪光的。但这光照射出的其实是更多人的怯懦,包括我。在有意无意间,我似乎更乐意和他讨论文学以及吃喝,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是在有意识的想要回避某种风险。然而,在他身上我看不到一丝的怯懦,可以说中国近三十年的政治反对运动中,刘晓波只要没有被囚禁,大多时候他都会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走在前面的人,总是在以最直接的方式冲击对方的底线。一寸自由一寸血,正是因为有晓波和如他那样的前行者的执着和无畏,即使高压不减,中国的政治反对运动非但没有被当局压制下去,反而前赴后继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并且在每一次挑战的进程中,民间的政治主张在不断的明晰与坚定,无惧于牢狱的人愈来愈多,这一切都注定了专制的历史必将终结。无可否认,晓波是这一种变化的重要的创造者之一,只是他个人为之承受的代价太大。

 

还是回到记忆里来说。由于晓波的行动常受限制,我又不大出门,所以一个居北京、一个住上海,我们来往并不密切,平时大多靠网络联系。我们起初用的是MSN,后来换成了Skype,通常是在半夜,他会通过网络呼我,然后闲聊几句,这就使得记忆中少有了面对面交流的印像。

 

现在还能借助记忆追溯的一次彻夜长谈,是在二○○七年天冷的时候,当时为了操办一个颁奖活动,我去了北京,住在他家附近的酒店里。晚上,晓波来找我,觉得这酒店不错,就决定把颁奖活动放在这里举行,为此我们还特地去实地看了酒店的会议室和餐厅,甚至研究了菜单,计划了一些细节。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晓波细致得近乎琐碎,全没有早年传说中的狂放。当时我就想,可能正是这种细致和周到,使他在具备号召力的同时,也具备了出色的组织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兼具无疑是罕见的,所以晓波在政治反对阵营中能起领导作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记忆中那是一个寒夜,天快亮时晓波才回去,半路上又打电话过来问我,让我看下他戴的棒球帽是否忘在房间里了。我看了下,果然那帽子是被他丢到了沙发底下。我问他是否要回来取,他说他已经快到家了,然后嘿嘿一笑,结结巴巴地告诉我,他是走着走着感到头上冷了,才发现帽子丢了。那么,好吧,我知道接下来他要约饭局了。

 

是啊,饭局,为什么记忆中出现最多的场景都是饭局呢?可是,又有几场饭局不是在监控之下的呢?生活本身是美的,虽然这美是被禁锢的;相聚当然是快乐的,虽然随时可能失去自由;时代是黑暗的,虽然我们知道光总是要亮的。这就是晓波所在的历史,即使历史的荣耀归于他,但此刻却也是他在承受最残酷的打击。一念及此,又何以止得住心里的痛。

 

死亡比生命更辽阔,无边无际,一场没有返程的远行,每个人都会踏上这条路,并相逢。

 

二○一七年七月八日

文﹕蒋亶文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陈维建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在这停止用药的夜晚,只有暗语

在酷热与极寒之间隐隐闪现

只有苍白又乏力的祈祷轻轻滑过

将残的灯火,那不是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永不熄灭的波涛

这不适宜而又温暖的波涛

失眠连着失眠,冲破夜晚的秩序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在徒然潦草的大地,没有回声

在云遮雾罩的山峦,没有回声

在咆哮如雷的流水,没有回声

压伤的芦苇,那不是你的身躯

你的身躯是早已启程的拂晓

渐渐萌发,勃然跃起,目光凛冽

如同雄狮在风中无可阻挡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这沉默狂欢的国度,光阴虚度

太阳每天都是旧的

广场每天都是锈的

草叶上的血滴早已化为露水

烈火中的青春早已化为灰烬

你,一个舌头被监禁的人

用尽一生,在我们中间寻找歌手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我喊不出你的名字。你的名字藏在

卡尔•冯•奥西茨基、安德烈•萨哈罗夫

列赫•瓦文萨、昂山素季的凝视当中

忧蹙的火焰把眉间灼得生疼

我喊不出你的名字,也不能喊自己

盛夏的花园健忘者灿烂无比

而在高贵的凝视之中,我无法扭曲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喊破了喉咙,又当如何?

有人汗水湿透衣衫跑去看你

乾坤之大何以“此门不通”?

有人网络之上高呼“保持冷静”

呵,青天之下谁是不冷静的人?

有人提前为你写下了悼词

那悼词哪一个字不是怯懦?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在酷热与极寒之间,挥舞律条

有人在异国享受着王者荣耀

脖子上挂满金光闪闪的勋章

有人继续写着贱种的羊羔体诗

把惨烈的死亡描绘成盛世的风景

有人依然盘绕高高的耻辱柱上

把口水喷洒到秦汉唐宋元明清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鲜花与歌声都找不到的一个

所有空椅子都等不来的一个

只是一个!我的同类,我的父兄

形销骨立的这一个:普罗米修斯

锁链和鹰鹫却不能剥夺你的光芒

霉菌疾速扩散,脓水挤满腹腔

在停止用药的祖国,你是索拉非尼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呼唤一个人

这个人,结结巴巴在荆棘中说话

这个人,独尝苦杯化血肉为甘酿

和平或会凋零,坚毅不落苍穹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没有敌人,也没有刻骨的仇恨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一边唱着哀歌,一边亲吻朝霞

 

2017-07-07

 

你要走了

 

陆非

 

你要走了

激不起一片浪花

世人沉默

听不见

看不见

 

这片禁锢的土地

把牢底坐穿

也没多少人

记得你的存在

 

你要走了

早可离开

你却选择 我没有敌人

数十年 执守广场监狱的窗台

 

一年年 你不曾哀求

伤痛的鸟儿啊

遥遥相望

飞不起来

 

你要走了

拖着残伤的躯干

 

最后一刻

为着鸟儿自由呼吸

愿意离开

 

吞噬的恶兽

撕开你的身体

咆哮着发出声音

不能离开,不能离开

 

世界依旧沉默

自由

沉入海底

 

不能离开 不能离开

 

你要走了

真的要走了

 

我们不配

不配拥有你

 

圣徒般的存在

 

2017/7/9

 

 

网传图片 刘晓波入狱前与妻刘霞的合影

刘霞在医院喂刘晓波吃猕猴桃。网上图片

相关阅读:

【对比图片】狱友夫妻 同坐不自由的监牢

【刘晓波病情】 德美两位专家已参加会诊 已经处于终末期

【诗】小众童网 | 有个人快死了

端传媒 | 悲伤的爱,摄影机不撒谎:官方和民间影像中的刘晓波与刘霞 —— 曾金燕

从1989年到2017年之前,这29年来,无论是在媒体照片、视频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已经熟悉了一个意气风发、稳重、健谈自信的晓波的形象,和他与爱人刘霞在一起时甜蜜的样子。例如他从身后搂住刘霞一起笑的照片、由刘霞拍摄他肩头坐着丑娃娃的照片。 他被捕、入狱九年来,我们丝毫不知他的样貌变化,印象还是停留在那时。这过去的九年来,我们几次听见刘霞悲伤、惊恐的声音:读诗,酒后和朋友突然短暂的通话,与突击见到朋友简短的交流。我们还几次看到,刘霞因为丈夫入狱、弟弟入狱、父母先后去世、软禁等痛苦而流泪的脸。

[…] 尽管面临高压,签名呼吁让刘晓波刘霞自由到海外治疗的参与者超过1500名,15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签名呼吁让刘晓波外出治疗。是的,如一些人私下议论的,签名者一千数百,实在是不多……但是,它的力量在于艾晓明、崔卫平等签名者在目前严酷的环境中,冒着巨大风险的意志表达。她/他们知道为此可能失去工作或养老保障、(已经)失去最为宝贵的发表作品的一切平台、(已经失去)出国的机会,甚至进监狱,或如广州诗人浪子一样因为刘晓波接受外媒采访而被拘留。但她/他们,依旧毫不犹豫地发起、联合签名,冒着进现实的监狱的风险,也打碎了精神的、心灵的、存在的监狱。

在晓波肝癌晚期甚至近乎弥留之际,刘霞忍住悲伤喂食的照片面前,监狱高墙内外的区别消失了。如果此时我们还不敢、不能表达我们的悲愤和抗议,那我们就是已经将自己从真实的生活中放逐,将自己关进非人道的、精神的、无意义之存在的监狱。当专制的严酷、荒诞加剧,底线不断洞穿时,对无数具有独立思想和意志、进步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感的人们来说,高墙外的现实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就已经是监狱。也因此,对高墙内监狱的恐惧,就趋于消失,制造恐惧以“彻底”消除反抗的企图,就走到了它的反面,彻底失效。这是国内千余人签名呼吁的重大意义之一。

[…] 这张表现着被监视的爱,相濡以沫走向死亡的爱的照片,还有它和过去刘晓波健康、自由时生气勃勃形象的巨大反差,其力度超越了社会阶层、政治分野和国族边界。对这些“中立”、恐惧政治,尤其是“爱国”人士和体制拥护者,在这巨大的悲剧力量面前,都无法替他们所认可的对象辩护。或者,站在他们的立足点来解释,劝说、要求他们拥护的政府给予刘晓波自由,是他们维护这个政府的道义形象的一种努力。[阅读原文]

纽约时报 | 刘晓波历尽磨难,他人才得享自由之光 —— 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

您经常谈到中国有哪些地方可以向西方学习。但坦率地讲,我们这些身处西方的人能从您那里学到很多——甚至是民主的意义。

首先,您宣扬温和与妥协的美德,而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因为神经绷得太紧而忘却了这些。这个时代,我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和解是软弱的表现,您却提醒我们,政治意味着倾听和务实。您正是通过倾听和务实,抢救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些生命。

第二,您的思考超越了您的族群。您勇敢地签署请愿书,呼吁给西藏更多的自治,并与达赖喇嘛进行真正的谈判;尽管中国人出于本能的民族主义,非常反对这个建议。拂逆公共舆论需要道德上的勇气,我真希望更多我们自己的领导人也能展现出这种勇气。

第三,您是政治活动中高贵品格的楷模,表现出那种不失高节的气骨;尽管这个政权如此残酷地对待您和您的妻子。

在汉语里,您有时被称为“刘老师”,而我们,您的学生,希望并祈祷您能寻得一些宽慰,因为您的牺牲已在我们所有人心头留下印迹。您真的不愧为这个世界的老师。[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