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岛 姜汁满头

我对消费降级没有切身体会。毕竟对于我等月入刚刚破万,在一线大城市混生活的失败人士而言,本已处于消费最底层,降无可降了。

但我未曾想过,短短一两年间,竟有无数曾经高不可攀的成功人士,从仙界高高地跌落下来,坠入与我等同流合污的凡间,接了回地气。

去年,宇宙中心三里屯新开了一家餐厅,各大美食媒体纷纷推荐,城中时尚人士无不争相前往打卡。人均消费四百起,预约要提前一星期。饶是如此,依然门庭若市。入座后,服务员面无表情地告诉你:只有一个小时时间,麻烦用餐快点。

前两年,这样的餐厅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的土地上长了出来。消费高,东西难吃,服务态度恶劣,但是大家趋之若鹜,每周不去新开的高档餐厅吃两回,仿佛就会因此失去都市人的资格。

今年我再度路过那家餐厅。晚上七点,正是用餐时间,却再也不见去年的热闹,稀稀拉拉坐着三四桌客人,服务员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冲我问道:先生,用餐吗?

现在最牛气的服务员,大约要数各种小吃店的服务员了。

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冒菜店,人均不过三十,人气堪比喜茶。一到饭点,大排长龙,不乏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白领精英。

某次吃饭,隔壁桌的两位白领一边捡着碗里头的牛肉,一边大谈英伦风光、海外留学、项目融资、创业发家等大事,说得不亦乐乎,霸占两个座位长达一个小时之久——直到服务员气冲冲地跑来劝客:“先生,吃完快点走好不?后面还排了好多人呢!”

我猛然惊觉。人还是那群人,还是当年在咖啡馆大谈融资创业的那群人——只不过他们谈事说话的地点,从往前的手冲咖啡馆、网红西餐厅、豪华大酒店,转到了冒菜馆子而已。

毕竟,这家冒菜馆子旁边可是大望路CBD,房价十万一平的洋气地儿呢。这里聚集的男男女女们,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京城的消费风尚。

大望路的skp,多么高档时髦的地儿。就两三年前,CBD精英们还会按着公众号新鲜出炉的推荐,抢购Chanel或Gucci的限量款皮包;一两年前,精英们抢购的,就变成了YSL的口红;到今天,精英们买得更多的,是skp地下一层的奶茶或简餐,吃喝完毕,再顺道搭地铁一号线,回自己通州边上的出租屋里去。

毕竟,自从上半年清理过一波黑车与外地牌之后,京城网约车价格直线飙升,不是谁都坐得起的。

就在昨天,CBD精英还敢于趾高气扬地说:我十年没坐过地铁了!

但如今形势比人强,再度登上地铁,仿佛回到初来北漂的青涩岁月,惊觉十年仿佛一场大梦,除了脸上的皱纹和身上的赘肉,什么都没改变。

住房也是如此:十年前,初来乍到的北漂住到了管庄,好不容易凭努力搬去了四惠;如今房租大涨,可能又得灰溜溜地搬回管庄了。

可能还要更远一点儿,燕郊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就在三五年前,京城仿佛还是个遍地黄金,处处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

那时,赚钱的门路不计其数。

海淀人民在谈创业,梦想着自己的科技初创公司能去纳斯达克敲钟。

朝阳人民在谈影视,能请到哪个小花小生,轻轻松松捞个十亿票房。

西城人民在金融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p2p、股票、债券个个前景大好,券商投行的小菜鸟,都能拿到百万年薪。

丰台人民在等拆迁,丽泽商务区要成型了,京城第二个金融中心要崛起了,推土机一开,黄金万两滚滚来。

每个咖啡馆都在谈着上亿的生意。稍微有点名头的精英,屁股后面都跟着一群投资人,捧着热钱哭喊,求着他们创业。

每个年轻人都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两年跳槽三回,月薪就能从六千跳成两万。运营没三个月的公众号,便能卷来几百万的融资。哪怕什么才华也没有,亲戚朋友资助点,去燕郊买套小房子,一年也能翻一番。

那时候的年轻人,一点都不慌,什么大牌都敢买,什么餐厅都敢进,一言不合就辞职,时兴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大世界。

《小时代》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写照。彼时是纪录片,放今天来看,可算是古装偶像剧。

当年的朋友圈也是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创业精英们在晒刚搬进去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传销精英们在喜提法拉利和私人游艇,自媒体精英们一日发三回环游世界的精修九宫格美图,职场精英们在美滋滋地分享年终奖工资单,好一派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

套用《新华字典》的经典例句:Amanda创业了,方处长升职了,小王裸辞开了公众号,李姐是进军微商界的女强人,张阿姨把退休金都拿去买了p2p,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当年的朋友圈一去不复返了,我很怀念它。

要知道,在我们这代人看来,巴黎才算是浪漫的代名词。现在的年轻人呢?带你去趟浪漫的土耳其,便是可托付终生之人了。
挺心疼这些姑娘小伙,没赶上好时辰。

当然,光是嚷嚷没用,大多人是走不出去的。

羁绊他们的,有义务,还有责任。

这一代渐渐长成的中产,大多是独生子女。成家以后,上头四个老人,下头两个子女,身上六座大山——想走,没那么容易。

我认识一对生活得还不错的夫妇,夫妻合着年入将近百万,京城两套房,孩子上小学,看着和和美美,生活无忧,最近一件大事,却扰乱了他们生活的轨迹。

两家父母年老体弱,要来北京投奔他们了。

四位老人,如何安排?挤在一套房里?那怕要是翻了天。分开安置?房产不够是大问题,再买一套有心无力,租房也是大负担,更何况请保姆费用不低,怎么算,手头那点钱都不够挪腾的。

那才真真急成一个热锅上的蚂蚁。

所以,各位因房租上涨而焦心的青年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上涨的一两千房租算什么呢?不过少买一双乔丹限量款,少陪女友吃一顿七夕的米其林,对青年人来说,一两千算什么?supreme和LV出的合作衬衫,够一截袖子的钱不?

不要焦虑,不要忧心。遥记三五年前,人们还在纷纷怀念2005的好时光——房价尚在低位,各种小企业朝气蓬勃,股市正蓄势待发,谁都有发财的可能,谁都没有察觉:眼下的时代,正是最好的时代。

等再过三五年,我们,也会悠悠叹出一口气:记得2018年吗?那时的一切,仿佛也没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