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斯大林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毛泽东

 

   
没有一个人敢问战胜者,你过去说的话是真是假。——希特勒

 

   
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如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历史学家华岗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林肯

 

===================================================================

 

                
卡廷惨案:历史不能永久地被掩盖

 

  
“卡廷惨案”又被称为“卡廷森林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春,前苏联政府将关押在科泽尔斯克战俘营的波兰军人、知识界精英和平民,押往离斯摩棱斯克不远的卡廷,在森林中分三批进行枪决,据称遇害者达到2.2万人。

 

   
下令屠杀的罪魁祸首就是斯大林,但随后斯大林们却制造种种谎言,诡称这是纳粹德国制造的惨案。直到1992年10月,事情的真相才被逐渐揭露。一个谎言一直被讲了数十年。

 

   
今年是“卡廷惨案”发生70周年,4月13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率大批政府要员前去俄罗斯出席“卡廷惨案”首次纪念活动,不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坠机身亡。俄罗斯卡廷,已经注定成为波兰人不能摆脱的梦魇。

 

                            

 

   
1939年,欧洲各国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战争的策源地业已形成,纳粹德国加紧了战争准备。

 

   
1939年3月15日,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3日又占领立陶宛滨海城市默麦尔。4月3日下达旨在消灭波兰的白色方案。5月22日又签订《德国意大利军事同盟条约》。

 

   
欧洲的外交舞台尔虞我诈,形势瞬息万变。在英法和苏联、英法和德国、德国和苏联之间,三场讨价还价的秘密谈判,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当英法苏三国政治和军事谈判先后失败之后,斯大林于8月21日接受希特勒提出的立即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划分苏德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秘密瓜分波兰。

 

   
这项称之谓“莫洛托夫———里宾特罗甫条约”的签订,排除了德国最为担心的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使德国完成了入侵波兰、发动世界大战的外交准备。

 

   
1939年9月1月,纳粹德国军队突然发动闪电战入侵波兰,波兰当地驻军,与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国法西斯军队,激战了整整7个昼夜。

 

   
正当波兰军民奋起反抗法西斯德国入侵之时,9月17日,苏联以波兰国家业已崩溃、苏联有权保护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由,出乎世人意料地出兵波兰,一时间,德军和苏军对波兰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

 

   
就这样,德国由西向东,苏联由东向西,迅速占领波兰全境。9月28日,原本并无共同边界的苏德两国,竟然签订了“友好和边界条约”,划定了各自利益的边界线。

 

   
也就是在9月17日,苏军进入波兰之后,原以为苏联军是来帮助自己抗击德军入侵的波兰军警及官员、其他人员,共约25万之众,被苏军俘虏或逮捕,并押往苏联境内关押。

 

   
据当时了解的情况,波兰被俘军人的命运极其不同,有的被编入苏军队伍,有的被释放,有的被送到劳动营强制劳动,余下的约15000名军官和军士及其他人员,被关押在苏联西部三个大战俘营里(其中450多人后又转移他处)。

 

   
1940年春,三大战俘营中的波兰军人,同他们家属中断通讯联系,下落不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撕毁苏德条约,向苏联发动进攻。苏德战争的爆发使世界战局和国际政局发生根本变化。

 

   
为了扩大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7月30日,苏联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苏波互助协定”,苏联承认1939年苏德关于变更波兰领土的条约失效,苏波恢复外交关系。苏联同意波兰流亡政府在苏组建波兰军队,同意释放所有波兰战俘和在押的波兰公民。

 

   
为了组建军队,波兰流亡政府驻苏大使科特和总理西科尔斯基,先后会见斯大林,向苏方索要失踪的波兰军官。斯大林环顾左右而言他,不愿多谈波兰军官的事,还说“有些人已逃到中国满洲去了”。

 

   
波兰人不相信苏方自相矛盾的解释,缠着苏方不放,不断交涉要人,从1941年7月到1943年4月,先后向苏方递交照会多达20次。

 

                            二

 

   
1941年7月,德军占领了苏联的斯摩棱斯克州。在1943年的春季,德军的一支工兵部队为修复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毁的铁路、公路,把强行招募来的罗、捷、匈、波、荷、法等国的劳工,驱赶到一处名为卡廷森林的地方做苦力。

 

   
4月13日,几名劳工在掘地的时候,挖到一座埋着大批军官尸体的大坟墓。德军发现,这些尸体身上的军服,既不是苏军制服,又不是德军制服,而是波兰军队的军服,并且都是用手枪在近距离,从后脑打进,前额穿出而毙命的,有的军官的尸体仍被反绑着双手。

 

   
德军便找来一些纳粹官员着手调查,在此之后,纳粹德国声称:经“国际委员会”验尸确定,这些穿着波兰军服的军官们,死于1940年春(指在苏德开战的1941年6月22日之前),是被苏联人杀害的!至此,“卡庭事件”事发。

 

   
柏林电台一经报道,立刻震惊了全世界。

 

   
苏联表现得怒不可遏,矢口否认,当即发表声明:死者是德国法西斯手中的牺牲品,德国捏造材料,污蔑苏联,企图嫁祸他人,挑拨离间。

 

   
波兰流亡政府半信半疑,要求弄清真相,1943年的4月16日,请求国际红十字会派人实地调查,并要求苏联提出正式报告,说明这批被苏联关押的波兰军官的下落,苏联严词拒绝,之后,苏联政府又发表声明,说“这一暴行是德国纳粹干的,法西斯德国企图嫁祸于人”。

 

   
4月21日,斯大林通知丘吉尔和罗斯福,苏联将与西科尔斯基总理所领导的波兰流亡政府绝交,因为,这个政权“听信法西斯的诽谤”。

 

   
丘吉尔和罗斯福则呼吁斯大林不要这样,希望他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共同对敌。丘吉尔认为:即使流亡的波兰政府愚蠢到听信了德国的指控,但盟国之间没有时间争吵,我们必须先打败希特勒。

 

   
但是,4月25日,苏联政府还是正式宣布与波兰流亡政府断交,在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给苏、波、英三国的关系顿时蒙上一层阴影。

 

   
1943年10月初,苏联红军击退了德军,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

 

   
苏联政府随即自己组织成立了一个“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卡庭森林枪杀被俘波兰军官事件确认和调查特别委员会”,针对德国1943年4月13日声明,组织了一个“反调查”,邀请了西方记者数十人,由向导带领,对卡廷森林的大墓进行了一次参观。

 

   
此举目的是要外国记者相信,在那里挖掘出来的波兰军官的尸体,是德国人在1941年夏末秋初枪杀后掩埋的,并不是俄国人在1940年春天干的事。

 

   
记者们被指点看了7座埋葬着众多波兰军官的大墓,然后,又看了苏联医生正在进行的许多尸体解剖,医生把一块块受害者的大脑、肝脏等,放在餐碟里展示,并大声地说,这些尸体的机体组织是如何新鲜,意思是说,这些残忍的杀戮是两年前的德国人所为,而不是三年前的俄国人所为。

 

   
美驻苏大使哈里曼的女儿、战时情报处工作人员凯思林,是这个记者行列中的一员,她写道:俄国人从波兰军官死者的口袋里掏出来的文件中,发现一份日期是1941年夏的信件,这倒是个极好的证据,但是,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有些死者的口袋里有1940年3月和4月的报纸和信件,包括一份4月11日的《消息报》,这点点滴滴的证据,正好与苏联论点相抵触。

 

   
西方记者又对5个证人提出了相关问题,这些证人的许多证词,听起来很流利,好像是经过仔细排练过似的。

 

   
但是,凯思林还是被蒙骗了,她最后指出:总的来说,尽管有些漏洞、证据混乱和自相矛盾,但俄国人的论点还是“有些说服力的”。

 

   
二战结束后,1945—1946年间,在对战争罪犯进行审判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关于“卡庭事件”真相再起争论,纳粹头目戈林和里宾特罗甫一口咬定,是苏联屠杀了波军俘虏。只因苏、德双方都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纽伦堡法庭没能断定,究竟是谁犯下了屠杀波兰军官的罪行。

 

   
波兰人始终不相信苏联人的调查结果,纽伦堡法庭也没有解开卡廷之谜。此后,卡廷事件被尘封起来,足足半个世纪,也成为了波苏关系中严禁涉猎的历史问题,成为了困扰波苏关系的一个死结,被双方称为波苏关系中的“历史空白点”。

 

   
但是,二战后,西方有关二战历史的著述,较普遍地认为,“卡廷事件”是苏联人干的,而苏联政府则一再坚决地加以否认。

 

   
究竟是苏联还是德国干的?在卡廷森林到底屠杀了多少波兰军官,一时间成为了难解的历史之谜。

 

                            三

 

   
所谓的“历史空白点”和“难解的历史之谜”,实际是苏联当权者长期无赖式的故意掩盖,把一切有关卡廷事件的言论和呼声,均斥之为“戈培尔版本”的反苏宣传。

 

   
自斯大林后,历届苏联领导人都将错就错,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歪曲和隐瞒。

 

   
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1959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列平,曾向赫鲁晓夫报告说:卡廷事件中被枪杀者,总人数是21857人(三大战俘营14552人,其他战俘营和监狱7305人),档案馆保留这21857份人事档案,对苏联,“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波兰朋友,恐怕也没什么真正的价值”,“一旦不慎而失密,必将危害国家”。因此,他建议销毁卡廷事件牺牲者21857人的人事档案。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1976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等三人,在卡廷事件35周年前夕,向苏共中央政治局报告说:“随着德国法西斯分子制造的卡廷森林罪行35周年的临近,挑衅性的反苏宣传会进一步强化”,因此,可“积极考虑波兰朋友的愿望”,举行苏波磋商,以便“制定共同的反击措施”。

 

   
苏联当权者越是遮遮掩掩,强词夺理,越像一根针刺,深深地扎在波兰人民的心头。

 

   
波兰官方不敢面对事实,在加强同苏联“友好和同盟”的政策下,慑于苏联的权威,长期沿袭苏联的说法,并把卡廷事件束之高阁,回避矛盾,捂盖子,自己不说甚至也不准别人说。1975年波兰国防部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全书》和1987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百科全书》,均有意识地不把卡廷事件收入辞书。

 

   
直到70年代,波兰国内要求澄清卡廷真相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个悲剧事件,引起的反苏情绪开始不断地显现出来,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后,波兰广大民众日渐觉醒,卡廷悲剧逐渐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有人口讲,有人著书,有人组织“飞行大学”历史讲座,发行地下出版物等,揭露“苏联领导人说谎欺骗”和波兰“波兰领导人软弱无能”。追求真相、独立自主的思意识在青年学生中尤其盛行。波兰的官方宣传和社会认知之间,形成水火不容之势。

 

   
在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中,卡廷事件从历史问题变为政治问题。愚蠢的波兰官方就常常固守陈旧的意识形态思维,谁敢触动卡廷事件,便斥责谁是在利用群众的“反苏情绪”,恣意“煽动民族主义的狂热”,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但是,官方的这种立场和态度,只能增加知识界、青年学生、广大群众的反感,扩大执政集团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与鸿沟,只能加重波党在克服经济和社会危机中背负的重担。而当波兰军警,手执警棍和盾牌,奉命驱散那些手举“卡廷”标语牌的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时,群情之愤慨是不言而喻。

 

                            四

 

  
“卡庭事件”的真相,一直是波兰人民、议会和舆论界最为敏感、激荡和关心的问题,此事件就像一根深深地扎在波兰人民心上的钢针,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波兰人民的心。

 

   
在80年代,有人在华沙公墓中为卡廷森林中的死难者树立了一个奇特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公墓的偏僻角落,是一块不加任何雕饰的光秃秃的巨石,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卡廷,没有碑文,也没有记载时日。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纪念,是一种韧性的斗争,是以纪念为名发出的无声的抗议。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是一把利刃,矛头直指掩饰真相的苏联及其追随者。

 

   
每年11月1日亡灵节时,公墓就变成民意测验的课堂。某些风云人物的墓前,冷冷清清,好像无人祭扫,但是卡廷石碑周围,却摆满鲜花和点燃的蜡烛,引来无数人驻足凝视,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可以说,这是人们用鲜花和烛光,在公墓中表达的亲与疏,爱与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决。

 

   
为了了却波兰人民的这一心愿,直到1987年的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雅鲁泽尔斯基出访苏联,和戈尔巴乔夫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波苏两国意识形态、科学和文化领域合作宣言》,决定解决两国关系史上的“空白点”和“悬而未决的问题”。

 

   
1990年4月,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之时,在要求澄清“卡庭事件”真相的问题上,戈尔巴乔夫终于向前迈了一步,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苏联负全部责任,声称,卡廷惨案是“斯大林主义的罪行”,并向雅鲁泽尔斯基转交了一部分有关“卡庭事件”的档案材料。

 

   
但是卡廷惨案“密档第一卷”,却紧锁在俄罗斯总统存放密档的大铁柜中。

 

   
在莫斯科,一个被尘封了半个世纪并标有“永不开启”的禁令的“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的档案,就是前苏联记录关于“卡廷事件”的专卷。

 

   
这份“密档”,开始是存放在苏共中央总务部第六处,尔后转归为苏共中央政治局档案,1990年夏,转归苏联总统档案馆,存放在克里姆林宫。1991年12月24日由俄罗斯总统亲自接管。

 

   
当时,关于密封的档案袋内究竟装了什么文件,除了前苏联领导层中的几位核心人物以外,谁都不知道。俄罗斯总统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非经特别批准,也无权拆阅。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他在1991年12月23日阅读过“密档第一卷”,是在移交总统权力时,同叶利钦一道阅读的。

 

   
戈尔巴乔夫讲述了这前前后后的情景:

 

   
俄罗斯总统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得知戈尔巴乔夫即将向叶利钦交权后,对“密档第一卷”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在交权之前,应当了解“密档”的内容,因此,总统办公室主任向戈尔巴乔夫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将“密档第一卷”,摆在了总统的办公桌上。数小时后,戈尔巴乔夫会见了叶利钦。当时,协助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改革设计师”雅科夫列夫也在场。

 

   
在开启封印看了文件之后,戈尔巴乔夫说,“我们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我们无权向波兰隐瞒事实”,我们三个人当即认为,不论后果如何,也应向波兰方面通报,“我对叶利钦说:‘鲍里斯,现在该由你来做这件事情了’”。

 

   
三份密档揭露事件元凶:

 

  
“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内共有三份文件。第一份是斯大林等人签署的1940年3月5日联共(布)中央的决定(此份文件决定,至今在中国官方媒体宣传中都扭扭捏捏敢不承认);第二份是1940年3月5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

 

   
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在三个大战俘营以及其他营地和监狱中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是苏维埃“不共戴天的敌人”,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据此,联共(布)政治局当日通过决定(即文件第一份),授权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报告中所列25700人执行枪决

 

   
第三份文件记录的是1959年3月3日,克格勃头目谢列平给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报告核实“卡廷事件”中,被枪杀的波兰军官的总人数为21857人。报告强调,档案馆继续保留这些人的人事档案,对苏联和对“波兰朋友”已无必要和价值,而且“一旦泄密,必将危害国家”,因此建议全部销毁。

 

   
这份文件表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坚持将错就错,继续歪曲和隐瞒了“卡庭事件”的历史真相。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移交权力,同时特地移交了“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在此后的十个月,叶利钦决定将这卷“密档”的副本,转交波兰方面。叶利钦委派他的特使、俄罗斯国家档案馆馆长鲁道尔夫·皮霍亚前往华沙,完成了这一使命。

 

   
1992年10月14日,在华沙举行的转交仪式上,波兰总统瓦文萨亲手接过了“密档”的副本,语音嘶哑地说,他“感到全身在颤抖”。

 

   
至此,苏联顽固坚持了半个世纪的弥天大谎,终于被彻底戳穿,“卡廷事件”的历史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其实,看看前苏联不断解密的历史真实,我们不难发现,斯大林曾经的“肃反”和“清洗”,不但杀害了数百万俄罗斯人,更是波及到周边的许多所谓兄弟国家。

 

   
说到杀人和清除异己,斯大林的罪孽真是罄竹难书!

 

   
当历史的面纱逐渐揭开,当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暴露在我们面前,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些号称伟大领袖的人,当他们所做的一切被人们看清之后,他们最后的下场,无疑是遗臭万年。

 

   
历史不能忘记!

 

            
(资料来源:《纵横》、《炎黄春秋》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