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标题为:减轻妇女负担促生产——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期对妇女问题的认识

性别研究视界

编者按

1969年1月23日,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的梁家河村插队落户。习近平从实际出发,坚持为老百姓谋福利,并想方设法去解决村民的生活难题。他建沼气池、办缝纫社、开代销店、办磨坊、办铁业社等,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这种专业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特别是有助于减轻妇女的生活负担,解放妇女劳动力。

■ 杨玉静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北宋时期因梁姓人家最早依河而居得名。1969年1月23日,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来村里插队落户。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书中,习近平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他总结在梁家河期间的两大收获:一是懂得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群众;二是培养了自信心。可以说,他的为民情怀,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正是从那时起开始形成。正是亲身体验了当时陕北农民面临的生活难题,亲眼目睹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老百姓的现实困难,习近平从实际出发,坚持为老百姓谋福利,并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也包括关注妇女问题,减轻妇女负担,解放妇女生产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运动改变了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多妇女从家庭私领域走向村社集体,除了和男性一样按时出工挣工分外,妇女户内的劳动并未减少,照顾家庭,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照看小孩,妇女的传统性别角色依然没有改变。由于当时尚未实行计划生育,农村生孩子比较多,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每个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再加上生孩子间隔短,照顾孩子对妇女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习近平在跟武晖(梁家河村民)聊天时说:“为啥农村生活苦?为啥妇女那么劳累?有一个原因就是生的娃娃太多了。”他认为生的孩子越多,农民负担就越重,妇女也就越劳累、越辛苦。所以他建议年轻人少生孩子,把孩子养好。那时他就对妇女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优生优育、减轻妇女负担的思想。

当上村支部书记后,习近平提出要解放劳动力,把社员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他建沼气池、办缝纫社、开代销店、办磨坊、办铁业社等,不仅方便了村里人的日常生活,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而且这种专业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特别是有助于减轻妇女的生活负担,解放妇女劳动力。

办沼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陕北农村点的是煤油灯,烧的是柴禾。由于陕北的黄土地很贫瘠,植被稀疏,老百姓只能烧草和灌木枝子,或者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边上砍柴,有时也捡些牛粪、羊粪晒干当柴烧。每到夏季山洪暴发时,男人们往往会用一根2~3米长的捞河柴的“勺子”,在洪水中打捞从山沟里冲来的柴禾,将其晒干后当柴烧。可见,当时陕北的生活燃料非常缺乏,烧柴是个巨大的生活难题,遇到阴天下雨更是难上加难。习近平对此深有体会。

1974年年初,习近平做了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一直想找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正好看到《人民日报》头条介绍四川绵阳一些农村利用沼气做饭照明的消息,他觉得沼气可以帮助梁家河村民解决缺煤少柴的问题,于是建议县里派人到四川实地考察沼气建造技术,并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赴四川考察学习活动。回来后,习近平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以此为样板,村里又建了42座沼气池,7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烧柴和照明问题,在延川县掀起了一场沼气革命。

沼气的使用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赞扬和认可,对妇女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延川县革委会在梁家河召开“沼气现场会”,文安驿上驿大队政治夜校的学员表演了陕北说书《四个老婆夸沼气》。公社团委副书记、上驿大队团支部书记、“铁姑娘战斗队”队长柴富华编写的快板《大办沼气就是好》中谈到:“……过去做饭太麻烦,如今做饭拧开关。自从咱把沼气办,解放妇女搞生产。人人动手办沼气,自力更生最便宜。点灯煮饭省力气,沼气肥料送集体……”1975年9月25日出版的第40期《山花》文艺报刊发了《支书的婆姨夸沼气》:“支书的婆姨见人来,忙请同志们快进家,左手刚刚扭开关,右手忙把火柴擦,‘喷’的一声满窑亮,超过电泡六十瓦。‘叫同志,别惊讶,用它做饭真利洒。’”

沼气做燃料既干净又便捷,省去了上山砍柴的时间和精力。据梁家河村村民石治山说,当时他妻子正在坐月子,用沼气给她熬小米粥非常方便,很快就熬好了。由于日常做饭主要由妇女承担,因此沼气的使用和推广在客观上减轻了妇女负担,解放了妇女生产力。另外,由于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不像秸秆燃烧那样会产生烟雾,使用沼气更有利于妇女健康。集体化时期当地妇女一般晚上才有时间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非常费眼睛,沼气照明也为妇女提供了便利。诚如陕西作家曹谷溪所言,“当时的习近平,修建这个沼气池,他心中所想的,或许是为了梁家河的老百姓带来温暖和光明,不再让婆姨女子为了烧柴煮饭熬煎”。虽然由于冬天气温低、青草麦秸少等原因,村里有些沼气池产气少,满足不了需求,但办沼气确实有利于减轻妇女的生活负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办缝纫社

当时陕北农村妇女背负着双重负担。白天出工挣工分,晚上丈夫和孩子都睡了以后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很是辛苦。看到当地农村妇女的生活负担,习近平从实际出发,想办法为妇女减轻负担。他办了一个缝纫社,请手艺好的妇女在缝纫社专门做衣服、缝补衣服。通过这种社会化的劳动分工,有人专门做衣服缝补衣服,其他妇女就可以把做衣服的时间省下来,上山劳动挣工分。缝纫社的人虽然不用上山劳动,但一样可以挣工分。社员则用工分来支付裁缝的报酬,比如做一件上衣用5个工分,一件下衣用2个工分。裁缝做得越多,得到的工分越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解放妇女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妇女也不用晚上熬夜缝补衣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妇女的家庭负担。对当年在缝纫社工作的村民进行访谈得知,当时缝纫社有两台缝纫机两个人,去做衣服、改衣服的村民比较多,却还是无法完全满足村里人的日常需求。但这一做法的初衷确实是为了解放妇女生产力,减轻妇女生活负担,对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具有特殊意义。

办磨坊

磨面也是当时农村妇女一项主要的家务活儿。20世纪60年代,梁家河村民加工粮食主要使用的还是石磨、石碾等原始工具,靠人力推10斤、20斤的粮食就要一两个小时,费时耗力、非常不方便。农村妇女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匆匆忙忙磨点面再上工去。习近平用县上奖励给他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换了一台磨粉机,为村里开办了磨坊,免费为村里人磨面,大大节省了磨面时间。梁家河村民梁玉忠当年在磨坊负责为村民磨面,他说早上村民上工之前把粮食放到磨坊,晚上收工后把磨好的面带回家,非常方便,而且全是免费的。开办磨坊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而且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尤其是对妇女来说,减轻了磨面这一生活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有些事情还特别考虑了妇女需求,解决了当地农村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仅有利于减轻妇女生活负担,解放妇女生产力,也适应了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的需要。如果说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那么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妇女问题的认识也在此萌生。

(作者 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18VSJ105)阶段性成果。

编辑:林丹燕

来源:中国妇女报

看完了,点个赞再走呗!

相关阅读:中国数字空间|颂歌新赛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宗教篇(一)佛教徒要把十九大报告当成佛经来 …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演艺篇(二)习主席来到咱村里– 中国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演艺篇(一)东方再升红太阳– 中国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校园篇(一)用习思想指导数学– 中国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校园篇(二)少先队员要热爱伟大领袖– 中国 …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媒体篇(一)似曾相识的海报– 中国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港台篇(一)祝愿领袖永远健康– 中国数字时代

【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中国数字时代

【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六)“四个伟大”研究先行者– 中国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四)胡鞍钢:中国在整体上已基本 …

【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五)同题作文之最本质特征– 中国数字时代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三)习近平茶文化思想– 中国数字 …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二)2017年度学术盛典– 中国数字 …

【立此存照】颂歌新赛季•知识分子篇(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江胡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