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梁启智:副业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主业是玩猫。
香港之夏:误读与真相
今天,香港将会迎来近五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全港大罢工。据最新的消息,由于航空管制员集体不上班,香港机场将会有一半航班取消。与此同时,各种抗争行动也越来越密集和激烈。对于不知道事件来龙去脉的读者,对整场运动的认识和评价很容易流于表面,责怪示威者破坏安宁。近日在中国大陆,就流传着各种对这场运动的批评,很不幸都是严重地捉错用神。如果这些批评只是出于个别网民的无知,尚可勉强理解。但如果中央政府也是以此等角度来理解这场运动的话,则恐怕祸国殃民。
「唯经济论」的虚无
第一种的误解,我称之为「唯经济论」。这种说法通常以两种方式出现。第一种方式,是说香港经济停滞不前,年轻人感到前路茫茫,所以才投身反抗运动;第二种说法,则是认为这场运动代表香港年轻人的愚蠢,因为如果运动持续下去,香港经济只会更差,年轻人将变得更没有出路。这两种说法可谓一体两面,都是以经济论调来理解运动的源由和后果。
事实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看两个运动期间的民意调查。
第一个调查来自香港民意研究所在七月中旬做的电话民调,成功访问了1002名香港市民,在95%置信水平下,误差不超过+/-4%。首先,他们发现只有21%的市民支持林郑月娥出任行政长官,属历史新低。这首先说明了这场运动的宏观背景:绝对不是一少撮年轻人受什么外部势力煽动所致,而是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对政府感到彻底失望。
那么市民为什么会失望呢?调查有就经济状况、民生状况,和政治状况要求受访者评价满意程度。相对于二月份运动爆发前的同一个调查,经济状况的满意净值由-1%下降至-18%,民生状况的满意净值由-31%下降至-43%,而政治状况的满意净值由- 44%下降至-82%。从这三组数据可见,香港人对香港的经济状况虽有不满,但远远不及对政治状况的不满。与此同时,过去数个月的民怨爆发,主要呈现在政治状况之上,而非经济状况之上。如是者,近日有些亲政府的政治领袖说要通过改善民生甚至直接派钱来缓解民愤,可预知将会完全没有效果。民愤很明确地指向政治问题,要疏解民愤的话也只得处理这个源头。
第二个调查同样来自香港民意研究所,调查时间为七月下旬,成功访问了1007名香港市民,在95%置信水平下,误差不超过+/-3%。这次调查集中问到市民对这场运动的看法。首先,69%受访者反对《逃犯条例》的修订,支持的只有19%,民意明显不站在政府的一边。当问及「为什么年轻人不满」的时候,81%认为是因为不信任中央,75%认为是不信任一国两制;至于认为是因为受住屋问题困扰的只有58%,认为是因为受经济环境困扰的则只有48%。这些数据又再一次告诉我们,民愤的重点真的是在政治。以为年轻人只不过是因为房屋或经济问题而借今次事件发泄不满,又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解读。
这儿不是说香港没有房屋或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都很严重。但中国大陆舆论对香港的房屋或经济问题的解读,往往会跌入一个盲点:完全忽视了这些问题的政治基础。
举个例,香港的楼价贵得不可思议,年轻人置业遥不可及。有到过香港的朋友,不难发现其实香港并不欠缺土地,特别是靠近深圳那边尚有大量土地未被有效利用。很可惜,到了这儿,那些自以为读懂香港的评论便会完全走错方向。他们会责怪香港的年轻人只懂闹事,宁愿讲环保也不开发土地,买不起房子是自食恶果,愚笨之至。实情是什么?实情远远要来得复杂。香港的年轻人的确有因为支持环保而反对填海和开发郊野公园的,但那些靠近深圳的土地和这两种开发模式都没有关系,而是属于「棕土」,也就是已经被破坏的土地,例如回收场、露天仓库,和废车场等。要开发这些土地,香港的年轻人一点儿也不反对,更是十分支持。那为什么这些土地没有被发展呢?后面就是政治。
香港的行政长官不是一人一票选举出来,要是由一个一千二百人的委员会选举出来。这一千二百人完全不能对应香港社会的构成,例如在香港早已息微的渔农界有六十个代表,反而由八万多名中小学老师组成的教育界却只有三十个代表。代表比例如此不合理,后面的原因很简单:方便中央政府操控选举结果。凡是容易被操控的界别,代表数目就会不合比例地多。
但这样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香港政府很容易被利益集团绑架,不能推行真正有利民生的政策。上面说的「棕地」,利益都在新界原居民的手中,而他们在选举委员会拥有席位,于是无论谁当行政长官也不敢动他们。如是者,香港的房屋问题固然是经济和民生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政治问题。香港的年轻人早就看清这点,所以他们直接要求政治改革。他们知道没有政治改革的话,任何民生改善的承诺都不会真的兑现。在中国大陆,常见舆论批评香港的年轻人只会「搞事」而不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是完全出于对香港实际情况的无知,更不自觉地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的说客。
「谴责任何暴力」形同支持非法暴力
第二种的误解,我称之为「反对暴力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会理会抗争者到底有何具体诉求,只要见到抗争者一使用暴力,便会立即对抗争者全盘否定。事实上,过去一个月各方所用的武力都在不断升级,提供了大量「证据」给持「反对暴力论」者去批评抗争者。另一个相类似的说法,就是反对一切违法行为,认为无论示威者的诉求如何高尚,只要他们违法就是不对。
如果我们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我会同意「反对暴力论」。可惜,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公义的标准,从来不应纯粹以违法不违法,或暴力不暴力便足够论断。世界不公义的事情,从奴隶制度到种族灭绝,往往都是披着「法律」的外衣来执行,反抗的人反而是违法。很明显,要论断一件事情的对错,不可能只看违法不违法,或暴力不暴力,也要理解这件事的处境本身。
而现时香港抗争暴力升级的处境,源头很大部分来自七月二十一日的元朗暴力事件。当天晚上,一大批黑帮成员穿上白衣在元朗站追打途经市民(中国大陆有些说法称被打的是示威者,而且是示威者挑衅在先。这些说法是完全扭曲事实的。大量即时片段纪录了他们对路人和记者的无差别攻击,伤者还包括回家路上的孕妇)。问题在于,这些白衣人并非忽然出现,前一天已有多个渠道传出当晚会有人生事,而当晚在攻击发生前两个小时便已有大批的白衣人聚集。奇怪的是白衣人攻击之后,警察要到三十九分钟后才到现场;更奇怪的,是警察没有拘捕任何人之后便离开;更更奇怪的,是之后白衣人重回现场进行第二轮攻击;更更更奇怪的,是之后警察仍然没有拘捕任何人,反而被传媒拍到他们十分友善地护送白衣人离开。第二天,全城震怒之下,警察才拘捕少数的白衣人,然后控以轻微的罪名,更容许他们保释离开。
然后警方代表说看不到有白衣人持有武器
相对来说,警察对付示威者的凶狠程度,和对待白衣人的宽松,形成巨大反差。
要在这儿说明警察在过去两个月来的各种滥暴,恐怕并不可能。总的来说,香港警察严重的不专业执法,令人发指。例如警方多次向已经合法申请集会的和平群众,和在冲突中正在后退的示威者发射催泪弹。得注意,警方曾在立法会表明只有在「处理可能导致场面失控而产生危险的群众,或制止及防止群众继续冲击警方的防线」时,才可以发射催泪弹。换言之,不守规则的其实是香港警察。说到规则,警例列明警察在市民查询时要表明编号,让市民可以监督。但在过两个月来,警察不停拒绝出示委任证和编号,却一直没有合理解释。这些做法是为了让警察有效执法吗?就昨天晚上,在将军澳有街坊被警察打得头破血流。理论上,一定要是犯罪嫌疑人才有可能被打,但结果警察事后却没有拘捕他,连最基本的调查也没有做;换句话说这名街坊完全是白白被打了。
每天都有新的滥暴案例,这张图已经过时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年轻人感到无路可走,便决定用自己的方法对警察报复,例如主动攻击警察局。我不太认同这些行为,但与此同时,我又实在想不到可以告诉他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让警察就他们的暴行承担后果。更宏观去看,香港的各种制度内的解决方法(无论是政府、议会、法院、媒体、公民社会)都一一烂掉后,才使得有这么多人被迫得要用制度外的解决方法。这儿没有空间说明这些制度是如何烂掉的,请参考《香港第一课》。
严格来说,香港的反对运动发起人至今,已演变成一场警察叛变,和市民对警察叛变的反抗。为什么说叛变?回到刚才说的七二一白衣人硬击,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及后就此向市民道歉。谁知道,他一道歉,网上便涌现大量附有警察委任证背面的匿名信,大骂政务司司长;警察协会的代表,也现身出来抗议。可知道,警察的顶头上司是警务处处长,警务处处长的上级是保安局局长,而保安局局长的上级就是政务司司长。换言之,这些警察是在公然攻击他们的上级的上级的上级。这种行为,严重违反纪律,在一个正常都政府都会称之为叛变。只是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香港人已经不信任政府,政府感到警察的暴力是他们最后的管治基础,于是警察便有持无恐,滥暴升级。
哪一种「暴力」最迫切要被谴责呢?
回到那些「谴责任何暴力」的说法,我们得理解香港现在不止有示威者的武力,还有白衣人的暴力,以及警察的滥暴。在这三种暴力当中,白衣人和警察都是无差别对付平民,反而示威者的却是有针对性地只限于对付当权者;在这三种暴力当中,白衣人和警察都不用为其暴力负责,反而示威者却要面对数以年计的牢狱生涯作为代价。这如此不平等的前提下,「谴责任何暴力」的说法忽视了示威者的武力正正是由白衣人和警察的暴力而起。而停止这个恶性循环,白衣人要先被绳之于法,警察的滥暴要被制裁。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应把注意力放在白衣人和警察的暴力,多于示威者的武力。相反,我发现那些持「谴责任何暴力」论调的人,最后只会针对示威者的武力,对白衣人和警察的问题却完全不谈。如斯地「谴责任何暴力」,一句到尾,就是伪善。
误判将会祸国殃民
最后,我想指出香港人不是傻瓜。很多中国大陆的舆论都把香港这场运动的参与者当作是不懂事的孩子,而且很可能是被外部势力煽动的。这又是一个严重的误读。
让我们来看看,事情发展到今天,还有谁站在示威者这一边?前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世界知名传染病专家袁国勇教授,30多名的前政府高官(包括公务员事务局前局长王永平和俞宗怡、房屋署前署长苗学礼等),还有香港总商会,数之不尽的专业团体,就连政府内部最高级的公务员职级也发表了联署声明。这些人,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不可能都是傻瓜,更不可能都是被外部势力煽动。他们都站起来了,林郑月娥还是不听,如果我们还要把局势僵持下去的责任放在示威者的身上,就是一个严重的误判。
我期望,中央政府不会基于这些严重的误判来作出对港政策。否则,必会带来更大的反弹,制造更多不必要的矛盾。要认清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不欺骗自己,事情其实很清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