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昨天准备写点随感,发表在哀悼日不有点不敬。18日提到的举国体制今天就惊闻萨马兰奇病逝世。奥运会前地震,世博会前地震,敬畏生命,举国体制,但愿少点形式主义,多点人文常态。

   看了许多新闻和图片,调用谷歌卫星地图,沉默于自然灾害首先打击的是贫穷的百姓和柔弱的孩子。

   卫星照片显示这次强震最严重的城乡结合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贫民窟”,在距离玉树县结古镇30公里的移民区和结古镇也是死伤最严重的地方,所建的移民区和定居点几乎都是用空心砖和廉价建材所建筑出来的,试问这样的建筑能经受的住7.1级的地震吗?即便是3级、4级的小型地震也能让这样的建筑脆弱不堪!大家也看到了结古镇的楼房,尤其是政府大楼,各机关大楼都完好无损,大家看看照片,差别也太大了吧。

   我一直认为举国体制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责任。尊重生命的行动,仅仅在大灾来临时才想到落实“尊重”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把“举”的力量积累成对地震带老百姓的日常关怀和建筑物的强制监控,很多人灾后顿生感激之泪。很多地震就像一场战争,最先倒下的总是弱势之人。

  人文关怀的真相,但愿不是围着官僚思维转圈的那些主流媒体高高在上的炫耀放大,而是官方视野没有顾及到的百姓日常情感需要和精神的贫血状态。

  有人说这次强震是藏汉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没有举国振灾的机制和快速的科学方案,三江源头的玉树受尽更多的磨难,没有军队的火速开进,目前的局势无法控制,其实,认真想一下,这是一个政府必须具有的责任问题,国土上的每一个同胞都是自己的亲人。至于汉藏关系,对国家的认同感来自于潜移默化的无形张力。

  很多网友把同类型的地震和玉树作对比,虽然没有可比性,还是折射出一些东西,有些东西并不是国家富裕的度来决定的,就像同处一个发展水平的智利。国家责任最重要的论述是国民这一块。既一个国家不仅要为其国民的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同时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现在都流行感恩教育。感恩可以是一种态度,它和和责任绑在一起的。到位的责任汇聚成感恩的长流,犹如鲜花长期的呵护,才灿烂香馨。润物细无声,感恩水到渠成。如果用救灾的天然责任强取感恩之心,无疑是下策。

  对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怜恤,大爱无疆不仅仅在灾难来临之后,灾难是一把检验的尺子,检验着责任、检验着人性、检验着真的力量还是一种假的善良。

  灾难也检验着很多人的灵魂,去伪成真,假的就是假的,同时,灾难检验出“公民”应该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