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辑按:近日,有网友将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前新华网两篇“维稳式稿件”《8人散布武汉肺炎不实信息 被依法处理》《武汉市卫健委通报:发现的多例肺炎病例为病毒性肺炎 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的共同署名记者廖君曝出,这位记者目前努力工作在一线,仍在透过撰写正能量报道“自我感动”,并且保持着不可思议的发稿量,例如有官方消息称她“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共采写各类公开稿件500多篇,参考报道90多篇。”
两个月的采访,给廖君带来更多的是感动。
“这两个月又是让我感动次数最多的两个月,我被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感动着。” 廖君称,这短时间很多武汉市民为这座城市默默付出,像袁雅冬医生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包括许多坚守在武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工作者,是他们的隐忍顾全大局,还有他们默默的坚守在支撑着这座城市。
新华网|新华社记者廖君:这是让我感动次数最多的两个月
3月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请6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与记者见面交流。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采访疫情过程中,她去过收治病人的火神山医院,也去过方舱医院,到过社区和隔离点,早期不知道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
“我采访的几位相关人士,事后被确认为感染者,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一点害怕。”廖君称,身边也有熟悉的人传来感染和确诊的消息,这让她产生了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思想准备。
两个月的采访,给廖君带来更多的是感动。
“这两个月又是让我感动次数最多的两个月,我被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感动着。” 廖君称,这短时间很多武汉市民为这座城市默默付出,像袁雅冬医生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包括许多坚守在武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工作者,是他们的隐忍顾全大局,还有他们默默的坚守在支撑着这座城市。
最让廖君印象深刻还有武汉一家定点收治医院的女医生。这位女医生从1月23日上了一线以后就没有回家,她害怕感染家人,只能住在医院附近一所宾馆,上班的时间常常是凌晨,丈夫很担心路太黑,不安全,要送她。可这位女医生怕自己坐家里的车会带病毒,最后俩人妥协的方式就是只要她上班,丈夫就开车在后面用车灯照亮妻子前行的路,不论刮风下雨,无论夜有多深,他们彼此坚持和守望。
“我想这些坚守也是武汉人的代表,我把这些写进新闻报道里,也铭记在我心里,我觉得它会一直深藏在我的心中。”廖君称。
————————————
她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5+2”“白加黑”成为这段时间工作常态。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共采写各类公开稿件500多篇,参考报道90多篇。采访、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两三点是常事。
廖君,新华社湖北分社都市部主任,高级记者。从去年12月30日发出第一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内部稿件,已经在抗疫报道一线战斗了2个月。采访足迹踏遍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定点收治医院、社区、隔离点等多地。
去年12月30日晚7点,获悉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下发两份红头文件后,第一时间上报给分社社长唐卫彬和总编室值班领导。在分社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证实,发出了关于武汉此次疫情报道的首篇稿件。
她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5+2”“白加黑”成为这段时间工作常态。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共采写各类公开稿件500多篇,参考报道90多篇。采访、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两三点是常事。小女儿每次见她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今天有几条稿子要写啊!要多久才可以陪我玩一下啊!”
她多次深入医院、社区等一线采访。近距离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广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多次到火神山医院、武昌医院等定点收治医院,采访毛青、刘智明同事等大批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