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钘滢
7月25日,杭州公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了更多与杭州女子失踪案件的细节。原来,丈夫在将妻子杀害后,自导自演地报警与接受媒体采访;直到警方在粪池中找到女子的人体组织,再根据侦查数据,才把其丈夫抓捕。
随后,这个恐怖杀妻案件,也引起了大众的热议。也许我们都习惯听到“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说法,可这个丈夫在先前采访中透露的恩爱,实际上早就因为各种生活矛盾,暗含着对妻子的杀机。
令人更加绝望的是,这个女性刚刚陪其女儿过完生日,就被残忍杀害了。现在,丈夫已被刑事拘留;至于这个突然之间失去了父母,并且还是未成年的女孩,未来的生活该何去何从呢?
当杀妻案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杀妻案件的开端,是在七月初杭州警方收到了失踪女子家属的求助。由于女子失踪后,多个监控视频都没有出现其身份;这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悬疑案件,引起了大众的各种猜测——一个活生生的人,为何会突然“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随后,警方开始了地毯式搜索,不仅询问了所有与此事件关联的个体,也调查了小区内外等公共空间,但都没有找到相关证据与信息。直至7月22日,警方开始筛查化粪池,才最终发现了失踪女子的人体组织。
与此同时,警方根据各自侦查数据,进一步确认其丈夫的犯罪嫌疑。案件进行到这里,谜团也逐渐水落石出。原来,施暴者是有预谋地故意杀人,因为与妻子有矛盾,最后把她杀害后分尸,通过抽水马桶冲入化粪池中。
令人发指的是,丈夫即使作为犯罪者,但对于杀死老婆的行为,却没有任何愧疚的情绪。甚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能面不改色,从容地回忆与妻子过往的生活,并表示希望“老婆早点回家”,完美地掩饰着自身的心口不一。
然而,这个被大众关注的案件,只是近年来杀妻案的其中之一。
比如去年的孕妇泰国坠崖案件。在2019年6月9日,俞某冬由于负债累累,且妻子不愿意替他还债,就把自己怀孕的妻子推下了泰国的悬崖。
比如前年的泰国杀妻骗保案件。在2018年10月29日,张轶凡带自己的妻子与女儿去旅游,实则上只是为了在国外杀妻,再拿到高额的保险金。
再比如上海杀妻冰柜藏尸案件。在2016年10月17日,朱晓东掐死妻子后藏尸冰柜,慎重营造妻子在世的假象,使用她的信用卡多次旅游、与异性开房约会。
或许我们之前一直在讨论,女性被性骚扰、遭遇性别歧视的泛滥现状;那么这一次,女性担心的却是更耸人听闻的,比家暴致死更恐怖的,被老公杀害的状况。而且,在这些案件中,老公们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就为了给枕边人致命的痛苦,让她们彻底地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截至目前,随着杭州杀妻案件的发酵,不少网友都坦言对“婚姻是避风港”的认知,已经随之土崩瓦解了。与此同时,一些网友在分享对此事的感受外,也把过去了解或者亲身经历的,与“妻子突然消失”有关的真实事件,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出来。
当家人或者朋友发现联系不上她们后,丈夫们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女性被认为出轨后离家出走了,有的女性则是报警后成为了悬案。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女性都没有带任何证件与资金,就这么了无音信地消失了。
她们去哪里了,真的消失了吗?我们无从得知。
离婚困难的现状,让她们失去了生命
当我们讨论完杀妻案之外,自然就要问到“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也许一些女网友会提议,让更多的女性不结婚作为解决方案。但事实上,即使女性不结婚,谈恋爱也仍然会被暴力对待致死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现在司法实践和社会舆论,能够给受害女性更多的支持吗?
当她们发现丈夫在发生矛盾后的预谋,或者已经长期忍受了丈夫的不公对待时;她们能通过离婚的方式避难,再夺回自己的自由人生吗?这也把我们的思考方向,重新回到女性“结婚容易离婚难”的现状。
时至今日,在社会文化、舆论空间中,大众对于家庭矛盾的态度,都是普遍“劝和不劝分”的态度,更推崇“宁拆十座庙,也不坏一桩婚”的理念。哪怕女性真的选择离,不想继续忍受丧偶式婚姻;但根深蒂固的厌女倾向,则让大众把大量的负面情绪,放置在单身妈妈、离婚女性的身上。
比如前文中被丈夫推下悬崖的妻子,就曾经接受过《人物》的采访。她表示自己虽然知道丈夫好赌,已经快要掏空自己的积蓄时;却因为看重婚姻,依然觉得能让对方变得理智,才没有选择离开。庆幸的是,她被推下山后有人发现,这才得以活命。
当上述“家和万事兴”的想法,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根深蒂固,就造成了女性的离婚在精神上,难以得到理解与支持。而且,在制度上,女性的离婚之路也十分困难。比如今年通过、明年正式执行的离婚冷静期政策,即使想速离,也需等待漫长的时间。
此外,虽然家暴行为不受离婚冷静期的限制,但实际处理也可能不判离。即使中国在2016年颁布《反家庭暴力法》,但不少家暴女性却依然被法院驳回离婚请求,无奈地继续忍受着极其屈辱的婚姻生活。
比如最近出现在热搜上的一位妻子,其在去年就被丈夫暴力对待,只能选择跳楼逃生;直到今年,她通过热搜得到大量的舆论支持,法院才通报不再调解并择期宣判。可如果没有媒体曝光,她真的能顺利离婚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在《致命女人》中贝思安。当她在面对一个不承认家务劳动价值、且隐瞒出轨事实的丈夫时;她能够做的,就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向丈夫的复仇,顺便也让另外一个家暴妻子的男性得到惩罚。
若她不这样操作,那么被杀害的人,可能就是她与女邻居,在长期被折磨的过程中,走向了死亡——这也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在影视作品之外,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曾在2018年发过一份报告,表示在整个2017年中,全球平均每天有137名女性被伴侣或家人杀害。
因此,无论是现实生活中丈夫杀妻的案件,还是女性复仇剧杀夫的剧情,都只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下被压迫的一个缩影;她们在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社会文化、舆论空间等方面,皆处在弱势的位置,也面临着诸多不公的对待。
这个杀妻表象下的时代悲剧,不只是丈夫一个人造成的结果,背后则是厌女文化的纵容,才让他有勇气、有底气地,做出这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行为,甚至不为此感到任何的抱歉。
最后,我希望大众在议论案件的猎奇与恐怖外,除了继续推动司法实践的进步;那么作为个体,我们也应该思考婚姻体系给个体的施压,比如不要催促女性结婚,也别再污名离婚的女性,无需劝服她们继续忍受,让她们拥有想离就离的自由——毕竟,每一个女性,都不应该成为下一个消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