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闻:
文 | 龙之朱
一年多来,因为一次药厂泄露事件,黄河之滨的兰州,笼罩在一种叫布鲁氏菌病的传染病阴影之下。
2019年12月26日,甘肃省卫健委等通报,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导致位于下风向的兰州兽研所人体吸入或黏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
兰州生物药厂 图片来源:财新网
通报有些专业,简单地说,就是药厂发生了持续近一个月的布鲁氏菌泄漏。此次通报也披露了感染人数,一共203名抗体阳性人员及1名出现临床症状的抗体阳性人员。
而据财新杂志最新报道,当地抗体检测后累计发现的感染者已十数倍于此。截至2020年2月底,兰州对附近2万市民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初筛布菌抗体阳性的感染者约5000人,后经省卫健疾控部门组织复核,确认阳性感染者超过3000人。
问题来了,其一,官方此后并没有持续公布后续信息,此次传染病感染人数依然定格在200多人;其二,对于包括这200多人在内的3000多名受害者,也缺乏进一步的处置措施,众多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居民,在病痛折磨中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三,肇事企业除了厂长、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等8名责任人党纪和行政处分外,未见有人承担法律责任。
这样的“搁置”处置法令人惊诧,也透着莫名的诡异。
按理说,一个城市发生了波及如此广泛的群体性感染事件,当地应该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一边阻断传染源,一边对感染者进行干预治疗,同时严厉问责相关责任人,然而,这些都看不到,目前知晓的只是私下进行的核查。很多感染者不要说得到一个“说法”,甚至就连检查结果,也被集体拿走,根本到不了自己手里。这样的处置,看似波澜不惊,秩序平稳,实则暗流涌动,凶险异常。负面的情绪不断累积,一旦崩溃,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去年12月,兰州市某医院感染科内,居民正在进行布菌血检。图片来源:新京报
特别是,一个地方出现传染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理应及时公开披露信息,让社会公众知情,进而参与共治。这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事关民众生命健康,事关社会的公共利益。与公开披露信息产生的社会震荡相比,信息不透明贻害巨大,不仅会导致各种传言满天飞、权威信息失灵,也会因为耽搁了最佳的阻断、治疗期,而导致事态扩大,从而产生巨额的经济社会成本。这方面的例证实在多多,不需多言。
遗憾的是,一年多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定力”,不仅缺乏及时的信息披露,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治疗路径,就是一味地拖和捂。去年年中发生的泄漏,年底才正式通报。即便是公开通报,也多有轻描淡写,甚至刻意表现出某种乐观色彩,说什么“人体内存在布菌抗体,对健康无影响,反而具有抗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而在这样一个“起手式”之后,一切都戛然而止,再无后续说法。
既然今年2月底已经复核确认感染者超过3000人,为何没有公开披露?当地究竟想隐瞒什么?目前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布病会人际传播,但羊、牛、猪等60多种动物宿主的存在,仍使得此事凶险异常,若不尽快行动,阻断传染源,恐不可收拾。
据披露,布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一旦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则会精神不振、全身无力且关节肌肉疼痛,也可能长期处于发烧状态,患者大都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俗称“懒汉病”。从目前当地对这起传染病后续治理看,二者颇多相似之处,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力与失能,患上了“懒汉病”,令人浩叹!
没死人,当然是一件幸事。但这并非政府公共治理的目标。对于广大不幸而被传染的人群而言,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托底和真相交代。比如,为什么会出现长达一个月的病菌泄露?药厂的安防设施为何没能及时发现并预警?具体多大范围、多少人受到传染?此事发生后,当地有没有举一反三做好预防?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也不应该消失。
去年12月,央视报道兰州药厂泄露事件
数千人感染,信息的不透明有可能会让这些感染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期(急性期病程6个月内),而一旦转入慢性,病变不可逆,由此可能导致下半生失去劳动、运动、生育的能力,整日病歪歪、懒洋洋,这样的惨痛损失,不是政府部门乐观一下就能忽悠过得去的,也不是拒不公开信息就能糊弄过去的。人间有公平、有正义、有法律,更有天理人心。
一起严重的病菌泄露发生了,真相不能成谜,政府不能失声。此事目前已经成为一起公共事件,有关方面理应更加积极一些、主动一些、人道一些,以公开透明的调查和信息披露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