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依依

如今距离武汉封城已经过去整整一年,面对不再陌生的病毒,经过大量经验总结,人们本以为同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春节将近,新冠疫情也卷土重来。

截至 1 月 24 日 24 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 1850 例。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引发关注之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小城通化已经进入封锁状态好几天了。

通化市新一波的疫情最早出现在 1 月 12 日,当日全市新增 5 例无症状感染者。六天后,通化全市社区村庄进入封闭式管理;21 日晚,该市高风险地区东昌区的居民家门被贴上封条,防控进一步升级。

一些熟悉的场景再度上演:突然的封锁导致物资短缺,各家很快出现断粮断菜的情况;长期吃药的慢性病患者,面临缺药停药的危机;快递停运,社区配送迟迟不能送达,市政热线持续占线;微博上,深圳疫情的热搜下,大量通化市民借用话题#发帖求援。

如今距离武汉封城已经过去整整一年,面对不再陌生的病毒,经过大量经验总结,人们本以为同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图片

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表示,全市物资储备不存在短缺。但现实是,物资很难抵达居民的手上。

去年疫情肆虐之时,浙江大学社会学学者郦菁曾撰文指出,封锁举措的本意是尽快切断传染链条,但也间接导致了制度化的社会保护网络同时急速崩溃。

当原本由公共设施织成的生活保障网络被打破,社区成为人们必须求助的对象。但社区本身并不拥有足够的资源去应对突发情况,核酸检测、流动管制、物流配送……宏大的整体目标在具体执行时,都被压到最基层的居委会、网格员和临时志愿者的身上。

在疫情出现几天后,大二学生王皓(化名)加入了通化市本地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基层一线的防疫工作。起初排班是每天早晨 9 点开始——很快就被调整到 6 点,社区全天运转,陷入饱和。在人手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她发现,社区也存在经验不足,计划不充分和调度的问题。

图片

1月20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图片:视觉中国

1 月 20 日前后,通化启动第二轮核酸检测,人员全面投入检测工作。检测后,所有志愿者都被要求居家封闭,接下来的几天,基层本就紧缺的人手进一步锐减。王皓估算,大约有五六天的时间,食物、药品都属于几乎完全无法配送的状态。

也正是在此期间,通化的防疫问题激化,越来越多本地人在网络上发出求助。

1 月 23 日,通化市纪委监委通报 14 名党员因在疫情防控中工作失察被追责;24 日,通化市政府就物资配送问题致歉,宣布即日起对居民基本生活物资按照每户五天需求量供应“蔬菜包”。

当天,拿着通行证的志愿者终于被允许再次出门。晚上在朋友圈里,王皓看到有少数几个朋友表示配送问题开始缓解,可以拿到菜了。但更多的人仍在继续等待。

1 月 24日,王皓向全现在讲述了她这些天的经历。

01、一切以核酸检测为先

我是 1 月 14 日前后进的那个招募群,刚开始里面只有 100 多人,现在 500 人的群已经满了。光我所在的组就要负责五个社区,需要的人很多,后来我又被进一步分配,到了现在的这个社区。

每天群里都会统计,有什么样的任务,每天能去多少人,然后给社区分派志愿者。因为封锁的缘故,外市的或者跨城区的也进不来,所以志愿者招募采取的还是就近原则,有一定的年龄要求,就是 18 岁以上 40 岁以下。

起初还是待命状态,从 17、18 号开始就必须行动起来了。刚到社区的时候,能感受到社区人员确实非常忙。最初,我们每天早上 9 点多开始办公,后来因为事态比较紧急就改到了早上 6 点,晚上 8 点左右回来,一整天都在工作。

图片

大巴车被临时改造成核酸检测的场地。图片:视觉中国

一开始,社区的主要任务是统计,比如说这个人是不是密切接触者,是不是从外地回来的都需要打电话。后来核酸检测的时候,社区的人要去维护秩序,统计名单,这时候几乎所有人就都去一线了,电话都是我们来接的。

接电话的时候,确实也会遇到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比如家里什么食物都没有,只剩下糖了,还有家里有老人刚做完手术缺药。但当时这些其实并没有得到处理,因为都忙不过来,我们就只能把对方的联系方式和具体情况记上,列出一个名单,等着社区空出手来再说。因为我们并没有决策和行动权,只能配合他们工作。

结果没两天,志愿者活动就暂停了,21 号做完核酸要求全员在家待着不让出门,我已经四天没出过门了。所以社区那边最后是怎么处理的我也不太清楚。

我今天还问了一下之前说需要降压药的一位大爷,距离上次统计已经过去四五天了。今天他跟我说,他自己通过小程序联系上药房下单了,可能明天能送到。

一切都是以核酸检测为优先的。社区的负责人也告诉过我,说今天是做核酸检测,谁也不能配送,没有人给配送,就是这么说的。一旦检测的要求下来,他们就必须全力去配合。

第一次和第二次核酸间隔大概只有五天,预计明天后天还会做第三次。这次是上门来做,因为现在每家每户都贴了封条,出也出不来了。

外卖员,快递员现在也出不来。封条一开就是违法呀,我看到我家那边儿小区有一户,自己开了那个封条,之后就被公安带走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人员流动,但社区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封锁那天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已经在志愿者群里了,本来当天是要正常去社区工作的,结果凌晨两点多的时候,说计划有变,不让出来了。自家小区里就是搁广播喇叭里喊的,凌晨通知这个消息,然后当即就不让出门了。

我们社区里其实有一些卖果蔬的超市,也都没有再供应了。做第二次核酸的时候,(有个超市)短暂地开了一下,还有些人去那儿买,但是后来公安来了,又把它给关了。当时大概有三五天是全部封锁,基本上各种商超、药房什么都不开门的状态。

图片

图片:视觉中国

02、“防护服该怎么穿,社区没有人教我,他们也不会”

这几天最突出的没有物资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协调有问题。

比如说,我当时是负责最早封锁的一个单元楼的统计,本来的要求是每两到三天统计和配送一次。那天统计的是药物。我们通化这个地方,老年人比较多,还有很多独居老人,降压药啊这些药品还是挺重要的。本来说是统计之后配送,结果药房没有开门——因为出不来嘛——就买不了,社区工作人员也买不了。

统计工作已经做完了,但没有办法配送,心里就挺不是滋味的。本来这完全可以通过计划解决,先协调好药房开门,然后统计完直接上门采购送过去。

总体来说,我们接到上面的消息一直在反复。比如,大概 30 分钟之前我接到的消息还是要做统计,统计完(结果)发过去一段时间,对方会说没法执行。再比如,封锁之后没办法下去扔垃圾,可能 12 点半还在说,要居民把垃圾打包好放在门口,意思是会有人上去收。结果到了一点半,就变成了时间再定。然后垃圾就堆到了楼道里。

感觉就是工作人员之间没有协调好,传达的消息一直在反复,也得不到执行。一些防护设备也短缺,一整天下来就一套防护服。而且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具体应该怎么防护也不清楚。社区发了防护服,我都是去问学护理的同学,这个该怎么穿脱。社区没有人教我,他们也不会。

检测现场缺少酒精、洗手液这些东西,我们吃盒饭也是在车里吃,其实挺有风险的。所以我当时一口都没吃。

图片

1月16日,通化市民冒雪排队做核酸检测。图片:视觉中国

经验不足也体现在核酸检测的时候。第一次,我在现场维护秩序,还出现做了一部分人之后试剂不够用的情况,得派人去取,检测暂停。

那天特别冷,零下 28 度吧,大家都在外面排队等,有的可能要排一个小时。我在室外最长待过六个多小时,就是在第一次核酸检测现场。那时候都还没建档录入,要拿表格让每个来检测的人填写个人信息。一些老人不认字或者年纪太大了,需要很多工作人员帮忙填写。

第一次检测是全体通知,队排得很长;到第二次就好很多了,变成一栋楼一栋楼分批次下来,也不用填表了,直接拿身份证和名单一核对就可以。能感觉到,社区也在适应这个情况。

03、一座日渐衰老的城市

现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说全城只有 800 名志愿者,其实人数肯定要比这个多。但还是不太够。我有朋友刚在饿了么上面下单,订单就被取消了;我昨天其实也下单买菜了,说的是第二天会送到,但其实并没有,现在都没收到。

我看最近那个买菜的小程序改成套餐的形式,重新推出了,就跟我们之前统计的那个方式是一样的,有 48 元和 58 元的套菜,然后统一配送。昨天小程序崩了一阵儿,可能因为订单太多,直接不开放了,今天好了很多。

这几天完全封锁之后,一部分药房应政府要求重新开门,今天相比昨天又多开了五个药房。现在其实大家都有办法下单,但可能还是配送存在一些问题。

今天志愿者群里面就又拉了一个采购群,这个群今天新招了 30 个人,主要就是去超市把这些已经打包好的蔬菜,送到小区卡点,再由网格员联系,送到个人的家里。但现在收到的人还不是很多,因为即便加上志愿者,负责配送的人还是太少,效率有限。

图片

通化东昌区,路面上空空荡荡。图片:视觉中国

通化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反应不及时,我感觉最主要还是缺经验。去年虽然说全国疫情很严重,但我们这里并不严重,都是在非常可控的范围内的。没有封城,只有几个出现确诊病例的社区单元进行了整体隔离。

但现在确诊人数,以及需要隔离的人,都超过了当地的承载能力。我们一个地级市人口也很少,城区也不大,只有一个三甲医院,评上也没有几年,确实不能提供非常好的医疗。

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就没有那么完善,人口流失也比较严重。现在的通化老年人比较多,我们不是还有个名字叫“康养之城”嘛,就是养老的感觉。平时城市里年轻人非常少,招募年轻的志愿者也比较难。这次的临时志愿者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因为疫情提前放假回家,结果又遇上家里的疫情,临时赶上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