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特别图片报道——被水浸泡了 10 天的卫辉

昨晚,朋友圈都在分享苏炳添的好成绩。而我和同事 Ginger,此刻在新乡,准备启程回广州。

大家都在关注奥运会的同时,有一群人正在回家的路上。

7 月 31 日,我和 Ginger 来到了灾后的卫辉,拍摄了当天卫辉的 36 张照片。

卫辉的排水工作还在进行中,有一些地方的水已经排干,陆续开始有居民可以回家了。只是,这座一度谣传已经被放弃的小城,很难马上恢复如初。

现在,空气中不时有腐烂的鱼类,和发臭的垃圾混杂出来的味道;随处可见的沙袋,把县城分成了被淹没的禁区和初步可以回去的地方;已经离开的洪水,在许多车辆和建筑外墙上用泥沙留下了曾经的水线,像是这座不幸的小城身上一道一道的伤疤。

前晚我发了几张在现场拍的照片在朋友圈,有人问我:「原来河南还这么严重吗?」

是的,在全网声援和支持以后,剩下的这些相对安静的日子里,受灾群众依然需要面对许多后续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用一张张照片,向你呈现被浸泡了太久的卫辉。

回家

image

我问这位大哥去哪,

他说:“卫辉不是好点了嘛,我回家去。”

image

一位大爷左手抱着一只小狗,

一步一步镇定地在水中走着。

这些照片,是我和同事租了一辆共享汽车拍摄下来的。我们踩着汽油阀门,不敢让车停下来。很怕一停下来就会熄火。

好消息是,卫辉的大部分道路,都至少可以让我们慢慢开了。

image

image

在路上,我看见了一辆铲车,

载着许多人往前行进。

我想起前不久流传开来的那张铲车载人撤离的照片。

不同的是,这次的铲车是往里开的。

image

前面这个小车司机,

看见不知道能不能开过去的积水,

停下车来,抽了三口烟,

决定还是试试,但最后失败了。

image

沙袋把禁止通行的地区,

和可以通行的地区分隔开来。

我在路上认识了从小在卫辉长大的小张,她最近已经辗转了四个地方睡觉。

她家原本有两层,院子和一楼都是在 21 号被全淹没的。看见邻居家的冰箱飘出来时,她搬到了地势较高的亲戚家住:三层楼的楼房,整个家族三四十人,在里面住了三四天。

直到 26 号凌晨 3 点,负责那个片区的人在街上大喊「快走!快撤离!情况很危急!水要漫上来了!」她才决定撤离这座城。

而作为基层干部的老公,从 19 号开始就参与到卫辉的抗洪行动里了。

五月底刚结婚的夫妻俩,现在已经有十多天未见。

痕迹

image

在已经通车的马路旁边的辅道上,

一辆汽车倒插进仍未排干的水里。

image

洪水留下的水线痕迹,

把 KTV 外墙、大门

以及门外的车整齐地连成一体。

image

被遗弃在马路中央的汽车,

车窗上被划上“I VOE 1314”

image

有一些饭盒,

被遗弃在沿街的草丛里。

小张告诉我,自己所在的撤离船上,有不愿离家的老人在轮椅上哭泣。当时,乐观的女儿一边推她一边不忘打趣:「哭什么哭喽,我又不是把你推下河去。」

还有一边轻拍正在哭泣的小男孩的背,一边自己在偷偷掉眼泪的妈妈。

而在那样的情绪下,「卫辉内涝」终于出现在了微博热搜上。呼救多时的卫辉人,终于被听见。

她还记得,甚至在「孙颖莎VS伊藤美诚」这场乒乓球比赛的热门话题,都有许多卫辉人的身影。

也是看到那个热搜,我们立刻买票出发,来到这里记录下洪灾过后的痕迹。

image

一辆小小的玩具车,

全身都附着洪水带来的土泥。

image

一家贴着“五福临门”的店铺,

玻璃门已经碎裂,

门神看起来形单影只。

image

一处铁皮房,

整体坍塌在一个叫“吉祥居”的大门前。

image

有一些救援队,

也正在求助。

image

「之前说郑州受灾的居民,可以把自己家里收到的损失拍下来,之后政府会作出赔偿,然后这个赔偿卫辉是没有的嘛。不过现在,卫辉的受灾群众也可以获得这笔赔偿了。」

小张告诉我。

打扫

image

大爷是养羊的,洪水来时整个养殖场都被淹了,

这天他刚回来,养殖场还在淹着,他把泡了几天的羊拉到马路边上放,被泡到秃毛的羊群在汽车、尘土、大喇叭和马路牙子之间晒太阳。

image

一位老板娘,正在打扫自己的店铺。

image

一家苏泊尔专卖店的门口,店家把店内的商品全部搬出来晾晒。

image

三位女士,正在烈日下拖着一些杂物前行。

image

一位小哥在路上走,手里提着两瓶「84消毒水」。

image

老人在自己一片狼藉的家门前,低头沉思。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许多居民正在晾晒自己的衣服。

image

物资救援依然在持续。

image

image

许多这样的清洁车,正在卫辉沿路作业。

image

一条长长的马路上,铺满了被晾晒的玉米。但这些玉米似乎已经被泡坏了,表面起了毛,在烈日下发出恶臭。

卫辉人本无晾晒玉米的传统,他们在洪水来临前就已经存下了这些玉米,当时嫌价格太低不想卖掉,想等价格高一些再出手,没料到洪水突然就来了。

如今,他们只能尝试着把玉米晾干,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处理出去。

image

两个拿着渔网,刚刚在没有褪去的洪水里尝试找鱼的小朋友。

水刚刚漫过卫河淹到大街上时,大家还觉得蛮有意思,纷纷拿着渔网去捞鱼,当时没有想到水往后会这么大。

后来,整个县城几乎都被淹没了,因为水太脏,鱼也都死了。

感谢

image

在卫辉和新乡,

随处可见对关心灾情的人士的感谢。

它们有时候以标语的形式出现,

有时候以实际行动表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

Ginger 告诉我,这是他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天。

我想,如果我们只是在灾难尾声去做记录,就已经足够惊险了,那么,身边这些来来往往的卫辉人和救援人士们,他们来去大洪水中,日后将会如何回忆这十多天的人生呢?

沿途看见的卫辉人脸上,没有多少是挂着笑脸的。

他们需要坚韧地、勇敢地、或是无奈地,穿过依然肮脏的积水,回到一片狼藉的家里,面对断水断电的生活,然后尽快让生活回归正轨。

这过程中的任何一环,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以前总觉得「重返家园」是一件开心、欢欣的事情,但当我真正身处这样一群重返家园的人们之中时,我才明白,有时候相比起重返时的快乐,也许让他们被迫离开家园的那些事情,依然会像乌云一样,在他们的生活里持续一段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长的时间。

在发稿前,小张微信告诉我,她被泡了十多天的家,也终于排干水了。她回去看了看,我问她情况如何?她连续回复我两个「惨不忍睹」,然后说:「无从下手啊。」

image

这是小张发我的图,她说:“一楼全都报废了。”

七月底的天气很热,气象台发布了橙色高温预警。

太阳照常升起,卫辉人的洪水,仍需要时间缓缓排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