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民间救援队的夏秋冬春 ——河南720特大水灾2年忌
作者:吴豪
发表日期:2023.7.17
来源:歪脑
主题归类:2021年7月中国河南水灾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1年7月20日,河南发生了几乎是千年一遇的特大型水灾。郑州、新乡、漯河、开封、鹤壁、安阳等多个城市被淹,官方统计1478.6万人受灾,失踪死亡398人,直接经济损失1200多亿元。笔者从7月21日开始,跟踪访问拍摄了一支在一年间辗转奔波在河南、山西、广东多地救灾的民间公益组织——广东省佛山菠萝救援队。近距离目睹了灾难现场种种悲喜和这支队伍的起落兴衰。

这是是一支成立了近十年的救援队,由物流公司老板王治勇发起,爱心企业支持共建,且有具备专业救援技能的数十名专职队员和上千名兼职义工组成的民间公益救援组织。他们曾经参加过数百场救援行动,足迹跨越全国十几个省份,内容涵盖水域、地震、火灾、城市道路等多个方面,是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综合救援队。他们的队员也由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士构成,有企业老板、医生、政府公务员、曾经的黑社会人员、烧烤摊小老板、包工头,退伍军人等。

救援队是2021年7月19日刚刚结束在四川广安的抗洪抢险,在由四川返回佛山的路上接到队长王治勇的电话。他们有专业人员负责搜集监测全国的天气状况,特别是在雨季的时候。根据多年的经验研判,河南可能会发生大水,队长让他们立即调头赶往河南。当他们赶到河南巩义的时候,郑州的悲剧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他们只能立刻又赶往受灾最重的郑州,雨依旧在下着。

领命:转移洪水受灾群众

到达郑州市救灾指挥部的时候,外面已经有好几支本省救援队在待命。领导一直忙着接电话,根本无暇顾及他们。菠萝队的救援部部长李林把他们过往救灾的材料和资质证明拿给领导过目,领导也仅仅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领导要忙的事情太多,根本没时间给一个外省来的民间救援队下达什么具体任务。

李林就一直跟在领导后面也不说话,领导去哪里他就像贴身警卫员一样跟随待命,等待着领导给他下达救援任务——这是一支专业救援队在特殊国情里该有的素质。李林虽然是90后,但他是个有着多年实战经验,并且学过现场指挥的专业救援人员。他曾经是个和家里闹翻的问题少年,但加入救援队几年出入水火的历练,令他既有成熟的救援经验也有圆融的沟通能力。

终于,领导接到一个电话,郑州经济开发区有一个救援任务。李林立马请缨报告:“领导我们有经验,我们愿意去。”这支千里迢迢赶来的外省救援队,终于接到足以令他们激动的任务——转移受灾群众;而领导也终于打发走这支“粘人”的民间救援队。

那天夜里还在下着雨,他们奉命转移一双瘫痪在床的80多岁的老夫妇,老人已经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洪水上涨,或者房屋因雨水浸泡而倒塌,他们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是郑州经济开发区的主任委托给他们的任务,即使再艰难也要完成,何况开发区的主任就在现场跟他们一起淋雨。

这对老人住在二楼,一楼已经完全被水淹没,而老人的院子却锁着。想要救老人出来必须要先进院子,而院子的大门有两道锁,上面的好开,下面的必须有人脱掉救生衣,钻到三米深的水里拿钥匙把门锁打开,在夜里这样是极其危险的,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潜了下去。之后进到二楼把两位老人固定到担架上,用担架抬下去,放到救生艇,再转移到救护车上。完成这一切已经是凌晨一点,开发区的主任特别的感动,要请他们吃大餐,住最好的五星级酒店。然而在灾难面前,谁还在享受得了这些呢。

他们蹲在马路边匆匆吃了口冷f馒头,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救援地点。李林、邓占荣、邓尚坤、李金国、朱令、梁雪元六人是菠萝救援队的第一梯队。其中梁雪元不仅是先遣队里年龄最大的,还是唯一的一个志愿者。菠萝救援队是专职+义工的运营模式。所谓专职是指既有专业的训练、也有救援相关证书、又有工资的队员,保证了救援工作的专业性;而义工虽然出勤时间有限但人数众多,往往能弥补专职队员人数上的不足。

img
广东省佛山菠萝救援队

img
救援队队长王治勇

img
救援部部长李林

img
广东省佛山菠萝救援队第一梯队6人

img
梁雪元

img
队长王治勇

img
邓占荣

img
新乡转移群众

img
打捞尸体

img
卫辉市塞船

img
救援队出发

img
李金国

img
农田灾后图景

img
李红

img
受灾群众

img
梁雪元

img
队长王治勇

img
邓占荣

img
新乡转移群众

img
打捞尸体

img
卫辉市塞船

img
救援队出发

img
李金国

img
农田灾后图景

img
李红

img
受灾群众

梁雪元,队里的兄弟们都亲切的叫他梁大爷,1968年生人。本职工作是一个从装修工人打拼起来的小包工头。面色黝黑,五官棱角分明,一如他的性格,执拗而刚正,同时操着一口夹杂浓厚江西修水口音的普通话。他是所有队员公认的,比拿工资的专职队员还要卖力的义工。

他加入救援队是因为菠萝队2017年在他老家江西修水救援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他。当时江西修水县发生暴雨,一位基层干部被大水冲走,失踪多日,寻找无果。菠萝队在修水救援,几十人泡在水里,帮忙寻找,前前后后在水里泡了十七天,感动全城。以至于他们到街上买东西,商家都不要钱。梁大爷在佛山听说后,亲自找到菠萝队,要求加入。但救援是需要体能和专业性的。年近半百的老梁又开始每天坚持跑五公里,自费参加专业培训,终于成为一名具有专业救援资质的义工。在佛山市高明区发生山火的时候,他奋战在第一线,危险到鞋子都烧烂了,都没有撤退。这次河南他又冲在第一线,脚都泡烂了,他一个人扛着螺旋桨的照片,还登上了多家媒体。

能够连续奋战72小时,是对一个专业救援人员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他们平常训练的必备科目。到了22号晚上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来不及休息,他们又被派到100公里外的新乡市凤泉区展开新的救援工作。这时队长王治勇已经带领第二梯队从佛山赶来,后来他们足足增援了五波人。专职加上义工达55人之多。

队长王治勇曾经是个从四川达州到广东佛山打拼的打工仔,那时他才14岁。靠着实干能力,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公司曾经是佛山南海区狮山镇最大的物流公司,最辉煌的时候公司有多达七八十台车。为了做公益,他把自己的丰田霸道车都卖了。

救援队这次的任务是转移被困在村子里的群众,因为没水没电没信号,里面的情况很糟糕。救生艇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村子里,村子里一片漆黑,他们挨家挨户的送水,挨家挨户的把需要转移的群众转移出来。

这时笔者认识了另外一位队员邓占荣。他是一个有着超强应变能力,绝顶聪明的人,也是队长王治勇表姐的儿子。

他的经历更为传奇。他曾经是个街头小混混,一言不合就和别人打了起来。曾经拿着刀把交警追的满街跑,也因为年少轻狂两次入狱,但如今却做起了公益救援。他说:“我老婆认识我的时候都说,一看你就是个混混儿。那时候我的头发很长,油菜色头发到这里后面。我97年到深圳去打工,做到98、99年年底,就开始在社会上混了。年底的时候我就带了七八个兄弟在社会上混,那个时候天天打架,没有一天不打的。连打了几个月,因为人太多了,你不打别人,别人就干你。没混多久,就出事了。判了三年,关了两年。自己在里面干活快,减了一年。那个时候就是太狂了,狂的不得了。出来后,兄弟天天叫我出来,带他们混,重新出山。我说喝酒可以,混就不出来混了。”

问到他在河南最感动的是什么?他说是在新乡。一家造飞机零件的厂的家属院遭水淹了,让他们去抽水。新买的大型抽水泵,他们四个队员之前都没用过这么大的,基本的操作都不会。他们只能按照过去的经验和说明书来试。尴尬的是弄了半天水还是没抽出来,但当地的阿公、阿婆已经买了红牛、肘子送到了他们面前。带队的邓占荣觉得特别的难为情。他跟其他人说:“来是来了,别人对我们那么好,水都没抽出来,我们怎么走呢?”正是因为当地群众的好,让邓占荣下定决心要把水抽出来。他还在现场立下规矩,水不出来不吃饭。热心的阿公阿婆把饭放到他面前他也不吃。要么出水,要么走人,他这样要求自己。

从早上开始捣腾,直到下午四点钟终于出水了。一个阿姨跑过来喊,“邓占荣、邓占荣,快点吃饭、快点吃饭,水出来了!”那些当地居民特别的热心肠,临走的时候又给他们买了很多吃的,鸡、酒。按照纪律邓占荣说酒不能要,“但他们还是拼命的往车上扔,皮卡车后面全是吃的。”

那一夜,他们一直奋战到凌晨四点多。第二天天亮才发现,小小的凤泉区大块镇,竟然有那么多救援人员。原来很多救援队白天来救援,晚上就走了,很少的外省的救援队在这里长期驻扎。更有的仅仅是来一日游,着装整齐,旗帜招展,浩浩荡荡的来到灾区,拉几箱方便面,转移几趟群众,站在水里拍半天照,然后就回家开庆功宴。

中午的时候救援队开了个临时会议,原来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个附近村子里的20岁出头的家里独子淹死了,尸体一直没找到。20号水灾发生的当天晚上家属就报警了,警察也来了,转了一圈就走了。无奈之下,家属求救救援队,救援队根据家属描述的当天晚上的状况,很快找到了尸体。但是因为水深,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协助把尸体从三米深的村子里运出来。遇到的问题是孩子的姐姐不想让白天把尸体运出来,这样肯定会被同村的人看见,怕年迈的父母一时接受不了这个打击。但是已经过了两三天,尸体已严重变形发臭,再不处理就会更加麻烦。但目前还没协调好后续尸体怎么处理,联系了殡仪馆,殡仪馆以尸体变形,殡棺装不下为由推脱。救援队最后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先把尸体运出来,让殡仪馆把尸体拉走再说。

第二天五点出发,船在水里开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尽是淹死的动物尸体,有一头猪还在水里仰着头拼命的挣扎。到了固定尸体的地点,因为水太深,救援队根本没有立足点把尸体放进裹尸袋。那天早上令所有人难忘,那个二十岁的独生子,身体已经严重变形,发出的恶臭令带了三层口罩的我们都要作呕,但队员们依然用遗体该有的尊严来把他装进裹尸袋。可是搬运工作做完之后,殡仪馆车却还是没来,家属焦急的打电话,救援队也焦急的等待,临近中午依然没有消息。

img
新乡救援

悲喜:救灾中的酸甜苦辣

因为有救援任务在身,救援部长李林只能和家属说明情况,又开始了新的任务。这时已经是23日晚上,河南水灾形势依然严峻,并且还有可能下暴雨,卫辉市有可能全线淹没。队长王治勇决定转移到最需要救援的卫辉。在临走的时候,大块镇的百姓结对欢送队伍。这些天当地群众的热忱,令很多南方来的队员对河南人的印象大为改观。

他们有追着救援队给救援队送胡辣汤的陌生人,有自己因水灾损失惨重,却仍然邀请队员去家中洗澡,还给队员做了一锅热饭的90后夫妻。有专门支一口大锅,给救援队做饭的大姐。有看到队员们睡在服务区的水泥地上,邀请队员睡到里面的鹤壁市服务区的站长。有的队员感慨,“原来河南人那么热情啊。”

离开大块镇的那天,有一件事儿深深的刺痛了笔者。那天夜里已经九点多,救援队的车辆上高速的时候,当车灯扫过对面高速的一瞬间,清楚的看见,封闭的高速上全是灾民,大人小孩、老老少少、挈妇将雏。他们全部都是救援队不舍昼夜从一片汪洋的村子里转运出来的,有数百人之多,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蹲在路边抽烟、更有正在为新生儿哺乳的妇女,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助。车灯扫过的瞬间,仿佛舞台灯一样照亮了一张难民图景。救援队日夜兼程的把他们转运出来,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反而流离失所在盛夏充满蚊蝇的高速公路上。救援本身应该是一个民间与官方互相配合,有着统一指挥,完善流程,应该有使灾民能够被妥善安置的机制。但当看到被救出来的灾民陷入另外一种困境的时候,车上的队员知道他们的援助无法再进一步了,都有些沉默。

救援队下一站救援地点是卫辉市。现场一级戒备,但景象是武警、灾民、救援人员,几乎挤拥在一起。双向四车道上挤满了人,塞满了车,就连拉着警报的救护车也只能在车流中等待。救援队费了很长时间终于抵达第一现场,有几个武警官兵也是搭载救援队的车才进来的。现场的交通完全由自发的救援人员在组织在指挥。外面塞车,里面塞船。进到卫辉市中心又是三米多深的水,现场救援人员就有近万人,市中心的双向车道上挤满了救援船只,城市中心塞船的景象,即使是在水城威尼斯也算是一种奇观。从航拍的画面看,那种千帆竞发的景象是一种灾难美学的极致。

笔者和摄影师跟随救援队负责转运一位95岁的老人,他正在新乡市医院住院,六楼。救援队把船开到医院前,然后再派队员到六楼把他背出来。老人身体很好,他说活了95岁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水。转运完老人,上面通知紧急撤退。后来才知道,那天发生了触电事故,贵州一个救援队的队长被电死。

img
转运瘫痪老人

灾难的荒诞不止呈现在悲剧的死之上,还有令人诧异的生。一对父子开着橡皮艇在市中心来来回来的没有拉一个人,刚开始大家还很好奇,他是干什么的,后来大家才明白,他们是趁着洪水遍野来玩儿冲浪的。最终这一对“在坟头蹦迪”的父子被“客气”的赶走了。

img
90后出家人与冲浪人

卫辉结束之后,我们又接到大块镇消毒的需求。队长王治勇又带领队员们回去消毒。这些天的相处,队员对大块镇的感情很深。因此即使在七月底八月初的盛夏,即使穿着厚的不能再厚的防护服,他们依然干劲十足。特别是梁雪元大哥,他在脱掉防护服的瞬间,那黝黑而通红的脸庞满是汗水,防护服几乎全部贴在他的身上。本该在家抱孙子享福的他,还是偷跑出来的,跟老婆、儿子、女儿,撒谎说在做装修。

那天发生了一件令队员感动的事情。队员们消完毒,蹲在墙角吃盒饭的时候。一位并不相识的人拉来了一车精美的饭菜,有广东菜心、香菇滑鸡、还有鲈鱼。一位队员说他见过这个中年人,他在消毒的时候,这位大哥路过开玩笑的说,你们南方人肯定吃不惯北方的馒头吧,等会儿我给你们做滑鸡、做鲈鱼。队员们的确对大部分都是面食的河南饮食不习惯,特别是冷馒头,早就上了他们的黑名单,好多人只吃泡面,都长了口疮。但当时也就当他是开玩笑的,其实他是来“侦查”的。盒饭吃一半的时候,他真的把滑鸡、鲈鱼、广东菜心送来了。

原来他早就在抖音上看到菠萝队在大块镇救灾的事迹,菠萝队也是坚持到最后的一支救援队。他中间送饮食来过一次,结果扑了个空,当时救援队已经转移到卫辉救灾了。这回通过抖音得知菠萝队又回来消毒,所以特意赶来。这位大哥让现场的所有队员都感慨不已,盛情难却,队员们即使已经吃了两份盒饭,也要坚持把滑鸡和鲈鱼吃完……

但滑鸡还没吃完,队长王治勇的手机又响了,鹤壁浚县那边又告急了。

告急:冲入泄洪区

浚县属于当时的泄洪区,河南六个泄洪口,浚县就占了五个。并且根据当时的天气预报,河南还有大雨,浚县有可能全县区域都被淹没。去留之间,队长王治勇丝毫没有犹豫,派救援部长李林带领一队人马立刻出发。这时的菠萝救援队已经十分庞大了,从7月20号第一波赶来救援的人员算起,加上志愿者,这时已经来了五拨人,人员有五十多人。

队长王治勇跟他们第一批到达浚县的人开会讲,得到内部消息,浚县随时会发生溃坝的危险,部队准备接管。“现在好多人都撤了出来,但我们必须顶上去。不危险要我们干什么?”他们还签了生死状,队员李金国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是代签的。

当他们开着车赶往浚县县城的时候,人们都在往外走,只有他们一辆车往里走。整个县城几乎快是空城了,他们把车停到路边,李林从车上下来,蹲在路边点上了一支烟。一位骑着电动自行车,载着两三岁孩子的年轻妈妈从他身边路过,好奇的打量着他,李林也看了她一眼。没一会儿,那位年轻的妈妈又折了回来,电动车停了下来。“你怎么还在这里?县城的人都在往外跑。”

“我们是救援队的。”

“现在县城马上就要被淹了,还救援啥?还不走?”

“我们就是奉命赶来的,没有命令我们不能走。”

年轻妈妈一下就失声哭了起来。

“不要哭,哭什么,不还没有淹嘛。”李林回忆这一段的时候感觉有点搞笑,本来蹲在路边的他感觉有点绝望,好像被世界抛弃了。但面临生命危险的他反而需要安慰一位劝她离开的年轻妈妈。这一段他说的很轻松,但能感觉到他当时焚风满楼的处境……

队员李金国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长了一张老太太的脸,牙齿黑的快看不见了。如果刚刚接触的话,你会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吊儿郎当的人。永远的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随时随刻嘴上都叼着烟,他是王治勇的表哥,大家都叫他老表。但他一点也没有表哥的气势,做不好依然要挨表弟的骂。

除了是个资深烟民之外,还是个正儿八经的老板,烧烤摊老板。但这个老板太不正经了,自己出钱雇人做烧烤,而他却跑来做公益,显得特别的不务正业。他的烧烤生意最辉煌的时候,奔驰车都看好了。但也因为老是不正经的跑去做公益,生意也越来越差,最终在自己48岁生日那天关门大吉。

他自己说:“刚刚做救援的时候还不是很了解,做了几次,觉得很多人需要帮助,越做、越做,就做上瘾了。哈哈!刚刚老婆还阻拦一下,最后我都不管她了。我做我的,她做她的,最后阻拦了几次,她都没什么反对了,你要去就去啊。做了几年义工到处救灾,全国到处跑,说跑就跑,有时候5天、10天才回来。最后这几年吧,干脆我去做专职算了。我以前搞不赢的时候,晚上烤到天亮。任务来了就出去,几天几夜才回来睡觉。有时候忙的时候,烤着串站在那里都是打瞌睡。”

问他为什么愿意做公益,他说:“第一次救灾,刚刚接触,那些很脆弱的声音喊救命,那一下就感动了我。所以说每次救灾都有我。我去灾区的时候,那一片汪洋,那些车全部淹了,人有的爬到树上,有的爬在车上,就吼救命,救命!这里求助,那里叫叔叔,听到那种惨叫的声音,你想睡都睡不着。干完了,你才踏实。一直到晚上,两三点都还在转运,那时也是安徽第二次水灾。看到我们转运那么多村民出来,一些村民自发的把家里面有的一块饼干、一个苹果,都拿出来。这一家拿一个,那家拿一个,凑出来一堆就给我们吃。一到灾区,那个激情就不一样了,再累也要干,那是救命啊!”

最终浚县没有溃坝,最坏的结果是县城淹了一半,乡镇几乎全淹,当时上级的方针是保县城。其实浚县被淹主要不是因为降雨,而是因为泄洪,为了保更大的城市,上面牺牲了他们。这一点笔者从后来采访到的灾民那里得到了验证。在跟访菠萝队的间隙,笔者和摄影师拿着摄影机随便敲开浚县李新寨村的一位居民的门时。映入镜头里的是家徒四壁,其实四壁都是不完整的,洪水退后,李新寨村的很多民房地基塌陷,房子已经成了危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是说,“咱公家是好的啊,救济咱吃的。这要是搁63年(大饥荒的年代),俺们又逃荒走了。为了保县城这才……”老人说到这欲言又止。

时任总理李克强来了浚县小河镇之后,当地政府承诺每人每天给30块钱的生活费,庄稼也有补偿。但笔者采访到的村民告诉我,刚开始是有,发了一两次就没了下文,庄稼的补偿更无从谈起。一位村民估计他们这里的灾民,平均每户的损失在三万元以上,这还不算庄稼。那年的河南直到十月,地里依然有积水,导致秋天也无法播种,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湿地,聚集了大量的白鹭,庄稼是一整年,两季都没有收成。

img
时任总理李克强在河南考察。(河南日报)

坚守:从夏到秋的灾后重建

从八月到十月菠萝队就一直在浚县坚守,抽水排涝,帮助转运救援物资,协助灾后重建。浚县因为不是因为暴雨导致的灾情而是因为泄洪,老百姓心里普遍有一种怨气。菠萝队在当地消毒,被当地黑社会骚扰。有一个有黑社会背景的老板要菠萝队强制给他消毒,结果起了冲突。当地黑社会要报复他们,那天晚上他们几乎是连夜逃出来的。

之前王队长讲过,他们作为民间组织,在灾区往往能起到淡化矛盾的作用。比如当灾民抱怨政府救灾不力而发牢骚不愿帮忙的时候,一听说他们是外省不远千里来的民间公益组织。灾民的情绪往往就容易被消解,也愿意在政府的领导下帮忙救灾。但这次他们碰上了硬钉子,当地的地头蛇,王队长只好联系当地政府。鹤壁市公安局出面,他们才在浚县稳定下来,继续从事灾后重建。

这里还要讲一位队员李红,他在浚县特别的付出。笔者邀请了两次,他都不愿意接受采访。后来在队员的劝说下,才愿意讲几句。李红满头白发,看上去比梁雪元要老得多。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浩儿,他也不过是70末出生的一代。从队员处得知,他早年有过些许不堪的经历。因为贫穷,曾经偷盗,被判以重刑。十几年后,出来已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社会也不愿意接纳他这个服刑人员,但同乡王治勇接纳了他。“做公益最重要的是救心,我们做好事儿不就是为了改变更多的人吗?”这是王队一直跟队员说的话。这句话在李红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八月底的河南白天依旧很热,李红脱光衣服跳进满是浮萍,满是污水的池塘里,钻进污水里处理堵住的水泵。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当地人刚开始都不愿意下水,觉得水太脏,但一次次,一天天看到满头白发的李红脱光衣服跳进去,他们也被彻底感动了,都也不嫌水脏了。

中秋节到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菠萝队还在抽水排涝,这个时候还在河南救灾的救援队大概只有菠萝队了。因为官方早已经宣布灾后重建完成,也开完了表彰大会。但现实是村子里,田里依然大面积积水,老百姓根本没法耕种。队长王治勇不小心发了一个积水处蚊蝇成群的抖音,被鹤壁市的领导训斥了一顿……

但河南百姓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温暖与被需要。中秋节那天,一位开洗车店的老板和几位志愿者把队员们请到了他们的车行。给队员们做了两桌特别隆重,特别丰盛的饭菜。那一天除了值班人员,所有人都违背纪律破例喝了酒。菠萝队规定救援人员外出救援,一律不准饮酒。因为随时可能有救援任务出现。但那天大家真的太感动了,因为他们几个志愿者不求名不求利,每天排着班给救援队员送一日三餐,一坚持就是几个月。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工作,也不是有钱人,这份情谊才显得特别珍贵。

(编按:本篇为菠萝救援队在河南洪水中救援的上篇,下篇将会展现救援队从秋入冬、从河南转往山西等多地的救援工作,以及救援队本身在近年经济政策影响下的起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