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姐姐其谈(Weixin ID:bajieyl)
大家好,我是颜值欠费停机、只好专心靠吐槽糊口的弓不长。
无语,大无语了家人们。
段奕宏在《八角亭谜雾》中的抽烟镜头,烟竟然被p没了?!
一开始看到这个类似抽烟的动作,我还以为是段奕宏设计的人物小巧思。
直到发现他打电话时的穿帮镜头,我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手上要是没有烟,怎么会有烟雾在飘啊?
教科书般的无实物表演,秒变国产片灵异事件。
这打码操作不但离谱,更让大家十分困惑:
就这,到底有什么不能看的啊?
01
被打码的倒霉蛋,远不止《八角亭谜雾》一部剧。
刑侦题材的《真相》,播出时也变成了“行走的马赛克”。
被遮挡的这坨东西,你能看出是尸体吗?
刀被模糊到看不出形状,都快和沙发融为一体了。
本来奔着刑侦去的观众,就是为了体验紧张和刺激。
结果最基本的还原现场都不给看,血和刀更是不能出现。
这给凶案现场一顿马赛克的操作,仿佛是把成年人的车开进了幼儿园。
反而是五年前的《法医秦明》,一看案发现场的惨状,就能感受到凶手的穷凶极恶。
不打码的血迹四处飞溅、尸体近乎赤裸。
这尺度,才是刑侦片该有的那味儿吧?
比起这些看得见的打码,看不见的打码更让人防不胜防——
因为这种打码,是在引进时直接就删掉了“不符合标准”的镜头。
就拿今年视频网站引进的《想见你》和台版《想见你》来说:
还有谁看完全剧,仍然不知道王诠胜是gay吗?
台版《想见你》中,王诠胜暗恋同班男同学。
鼓起勇气表白的他,却被同班男同学一顿羞辱。
这是促使他跳海自杀、走进穿越闭环的重要情感线。
结果引进版被删的一点不剩,王诠胜的性取向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同性恋亲密的镜头不给看,异性恋亲密的镜头也不能看。
大结局李子维和黄雨萱接吻的镜头,内地直接删。
救命,我们成年人想看点甜甜的恋爱,怎么就这么难吗?
这种直接删减的打码方式,根本理解不了它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说不能出现亲吻的镜头,是不允许过度亲密。
那么不能出现女生说自己来月经,难道是因为女生来月经也可耻吗?
02
大家选择视频网站观看,是为了尊重正版。
正版却用花式打码给我们福报,谁又是下一个“正版受害者”?
综艺节目里的百万后期,随时待命准备打码工作。
染头发不能上节目了?后期化身tony在线染黑。
纹身不能露?长袖遮不住的后期来凑。
疑似不让过洋节的小风一吹,节目里的圣诞元素全部打码。
再怎么精心装饰的布景,最后都只能看到一坨马赛克。
放飞尺度的动漫区更是被打码的重灾区——
B站引进的《银魂》本身已经自带打码,但万万没想到求胜欲极强的小破站“码上加码”。
原本被打码的地方,又加了一层厚厚的打码。
这别说看不出来健不健康了,画面是啥都根本看不出来好吗!?
画面中有人体裸露?不可以!
能截掉的就截掉,不方便截掉的圣光打码。
打码都遮不住的,直接给你“二次创作”。
把原本画面里的人物删掉,当做不存在。
至于尊重剧情、观众能不能看懂,你猜人家会在意吗?
只有看的才会被“二次创作”吗?不,听的也跑不了!
歌词没有办法打码,那就直接改!
纹身不但节目里不能露,歌词里都不能写。
提到纹身,换成谐音字“闻声”。
抽烟镜头烟被p没了,歌词里烟也不能提。
给我一支烟,直接换成谐音字“给我一只眼”。
没有合适的谐音字?那就先改好歌词才能上台表演。
吻戏镜头不能出现,歌词里“吻”也必须隐身。
《处处吻》被迫变成“处处问”,好好的情歌唱出了求知味道。
不够正能量的歌词也必须整改。
《你要跳舞吗》歌词“伤心”变“开心”,“无情”变“多情”。
丧的情绪是什么?只要改了歌词就可以当不存在!
原本看看视频听听歌,就是为了放松一下。
更何况被打码的这些也没有教唆犯罪、也没有违反法律,为啥非要遮遮掩掩?
把成年人能听能看的都盖起来,这图什么啊?
03
在一众成年人渴望观影自由的声音里,还有人为打码叫好。
他们觉得盖住这些不好的,就能正确引导小孩成长。
他们不止支持一切都打码,甚至还举着“伪正义”的旗帜大搞举报。
自己家孩子不爱学习,他们觉得是游戏的锅。
于是摁头游戏出青少年模式,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专注学习。
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不爱学习的孩子即使不让他玩游戏,他也会找到别的乐子。
于是这群不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家长,就开始寻找下一个“罪魁祸首”。
想看漫画书?不行!
家长认为谐音的词语、恶搞的歇后语,不利于我们孩子成长啊!
想看动画片?不行!
《奥特曼》这么血腥暴力、《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么低俗幼稚、《名侦探柯南》这么多杀人,哪适合我们孩子看?
不但限制自己家孩子,甚至还一起搞举报,把所有他们觉得不好的全部下架,他们才会满意。
就连讲述护国烈士的《长津湖》在他们眼里,都需要被禁。
因为战争场面太残酷,自己家孩子看了会做噩梦的。
合着家庭教育还不如影视作品影响力大?
这到底是无能,还是单纯想把教育失败甩锅社会啊?
如果说影视作品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那正能量这么多,坏人为什么还存在呢?
一味地只展示“善”,等到现实里遇到“恶”,他们还能分辨吗?
《黑镜》中的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在孩子大脑里植入了屏蔽芯片。
她帮孩子屏蔽了那些“不健康”的镜头,孩子在没有黄色暴力的环境里长大。
这种压抑,却在孩子长大之后被反噬。
她做着那些母亲不允许的事情,哪怕这些东西对她有伤害。
所以与其压抑,不如直面并正确引导,打码是最让人愤怒的一种选择。
对于创作者来说,打码是对创作的禁锢和束缚。
对于观众来说,打码是对观影自由的阉割。
儿童与成年人的观影需求冲突,并不是只能靠“打码”解决。
在其他国家,对影视作品都有明确的分级制度,对各年龄段可观看的项目都有明确规定。
分级制度转向为陪同孩子观影的家长提供指导,这不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方向吗?
真希望打码越来越少,给成年人一点点观影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