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浪漫片段中,很多时候必须要有树的存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影子,恋人们携手走在其中;落叶的季节,片片黄叶落下,惹起秋思无限;更别提紫荆开满花时,那条路是如何惊心动魄地秀美。
如果没有树,尤其在南方城市,大部分时候,户外是无法活动的。烈日当头之下,只想狼狈逃窜,哪里还有什么浪漫。
有树,城市才有浪漫;有树,城市方有生机。树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里,最不可缺的一环。可惜这个道理,有些广州领导不太懂,否则就不会乱砍榕树了。
12月12日晚,广州乱砍榕树,终于有了问责结果。10名干部被问责,其中广州市原副市长林道平被免职,两任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双双被免职。因为砍树而导致这么多高级别官员去职,在我印象中,是绝无仅有的。
广州这次砍榕树,不是小打小闹,原准备是要大动干戈的。
去冬今春以来,一项名为“广州市绿化造林专项行动”,以“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工程”的名义、“疏林草地”的造景形式、“一路一主题树”的景观要求,打算将全市树木“换然一新”。
据曾参与相关项目评审的中山大学教授冯原透露,广州本打算以人民桥为中点,将东西两侧江两边的榕树全部换掉,但评委一致不赞成换树种。
珠江两边那么长路段的榕树全部换掉,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谁给你这么多钱?问过广州人的意见吗?有考虑过广州人的感受吗?你觉得不好看,但那是广州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不止是行道树,包括公园、公共绿地在内,无数树木以改造提升之名被腰斩、清除。一位园林专家痛心疾首道:“这是城市的一场生态浩劫和生态灾难。”
今年5月31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关于广州市道路绿化品质提升的情况说明》列出了榕树“四宗罪”:广州行道树多样性不足,榕树数量比重过大,需要对树种结构进行优化;部分树木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树木有病虫害、寄生、老化等问题;部分树种生长不良。需对树木抽疏、更换、修剪,增加观形观叶观花树种。
榕树这么差劲吗?园林部门的这个说明,遭到了很多专家的驳斥。
事后看,园林部门根本就是为了给领导砍榕树找理由。
一位园林专家指出:“北京、上海、武汉都在大力推广林荫道,从过去只覆盖慢行系统推广到快车道。必须搞多条分车绿带种乔木,把树荫覆盖过去。林荫道标准提高了一大步,而我们还说种行道树不用考虑遮阴问题,只考虑好看,营造花道、‘晒人道’。”
万幸的是,这个头脑发热的愚蠢行为,被及时制止了。
当晚,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大家才知道为何广东这次重罚砍树官员。
12月12日,广东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在广州召开,规格很高。会议透露了很多重要内容,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会议对2020年底以来,广州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定性为“典型的破坏性建设行为”,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和不可挽回的损失,错误严重、教训深刻。
在问责通报中,有这样的表述: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自觉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尊重群众诉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审批监管,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般来说,重要通稿都是要反复推敲斟酌的,每个字都不会是废话,每个词都应有所指。问责通报中,出现了“坚定、牢固、自觉、坚持、尊重、加强、完善”这些词,它们后面对应的内容,很明显,都是以前没有做好的地方。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出现两处“政绩”。看来,广州以前的有关领导并没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那么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也是不言而喻的。“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尊重群众诉求”,出现四个“尊重”。可见,之前的很多做法也是简单粗鲁的。
12月12日,广州市也召开了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住建部有关工作要求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有关问题整改工作。广州市委主要领导在会上表示:我们深感愧疚、痛心、自责,深入反思、深刻检讨,向全市父老乡亲表达深深歉意。
广州的两位领导昨天都提到一个词,“知耻后勇”。希望能说到做到。
在省市的两篇通稿中,都提到了住建部的名字。值得一提的是,该部现任部长二十年前正是广州市规划局局长。
本月初,广州市主要领导进行了变动。一个多星期后,又问责了广州10名干部。数月前,广州又因疫情问责了20名干部。今年的广州,真是大事不断。在广州建市一百周年之际,广州确实需要整理过去,重新出发。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成立。广州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制市。一百年来,广州起码有三分之二时间走在全国的前面。广州的很多经验做法,至今依然深刻影响中国。广州能领跑中国,除了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历史传统之外,跟这个城市的很多主政者也有密切关系。
广州第一任市长孙科,是孙中山的长子。他三任广州市长,在他任期之内,现代广州的城市框架得以确立。孙科的市政厅人员构成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员居多,六个局长都是留学生。这样的技术官员,这样的专业结构,对广州来说,意味着新的气象和活力。
1922年,广州就成立了建筑审美委员会。这个机构即使是放到今天,依然是极为先进的。来过广州的都知道,广州最有魅力的建筑,不在只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珠江新城,而在广州传统市中心越秀和荔湾。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砍树运动中被重点改造的原名第一公园的人民公园,就是孙科的手笔。
广州市第一公园于1921年10月正式开放,开园典礼时有20万市民参加。可惜,当时种下的一些大树,在即将满百岁之际,不但未被后人好好保护,反而惨遭砍伐迁移。这一旨在打造“疏朗大气的城市公园”工程,总投资约3819.59万元,迁走了213株乔木,新增乔木仅20株。
人民公园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但是悄无声息之间,这座历史名园就被花了大钱进行不伦不类的“整容”。法律规定,到底能不能管住某些任性的实权干部?
近4000万元说花就花了,谁给了他花钱的权力?谁又给了他审美自信?
后来的广州市长中,叶剑英、朱光、叶选平、林树森等,都为广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广州城建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位置。
多说几句林树森。
这位官员,当时在任的时候,有一些争议,但是今天回头看,林树森的理念是超前的,对广州的贡献是深远的。
林树森大学学的是建筑规划,身为广东人,又长期在广州学习工作,他对广州感情很深。林树森任内,对广州城市建设和规划倾注很多心血。他要求广州绿化要“见缝插绿”,而且这个“绿”还要求是高大乔木,城市绿化要“少种草、少造景、多种树、种大树”。现在广州路边有很多细叶榕,有些树龄20多年的,多是在林树森任内栽下的。林树森认为,细叶榕的果实,鸟儿可以吃,可以改善广州的生态环境。
20年前,广州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这是号称“绿色奥斯卡”的大奖。当时为广州市长的林树森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在建设新城过程中,我们将不会像过去那样,填掉大量的田地盖房子,而是尽量保留多一些田园山林,把广州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山水生态城市。”
二十年前有这种理念的高级官员,在中国可能找不出几个。这些观点和理念,即使放在今天,还是非常先进的。
今天,广州最有名的富人区二沙岛,可谓寸土寸金,但岛上有几块面积巨大的绿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开发商本想将这些绿地开发成房地产,但是林树森坚决反对,表示要留给老百姓。现在,二沙岛的这些绿地上,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到处是儿童的奔跑,大人的欢笑。
拥有有远见的领导,是一个城市的福气。
广州护树运动的主力军,是这个城市的市民。很多人,包括普通市民、专家学者和退休官员,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反对意见。有的是去园林局当面表达不满,有的是不停在网上发声,有的是通过特定渠道向北京反映情况。他们的努力,很多不为人知,但正是因为他们不懈的反对,傲慢的权力才低下了头颅,才保住了广州的大榕树。
所有广州人都应该为此感到荣耀,除了广州媒体。
这次广州砍树运动中,广州媒体的总体表现令人非常不满意。也许,媒体总编们知道砍树运动背后的推手是谁,所以哪怕知道砍树是大错特错的,对广州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为了保住位置,依然不敢发声。今年以来,我只看到《新快报》在5月13日刊发了两个整版的批评报道。虽然文字之间极力克制,但已属难能可贵。借此,向新快报的记者表示敬意佩。
也许还有一些我没看到的媒体报道,但不影响我的评价。
今年五六月广州疫情期间,我写过文章,认为广州能又快又好平息疫情,广州媒体功不可没。在配合政府方面,广州媒体功力仍在,甚至比以前更强。但是在批评监督政府方面,广州媒体大不如前。
近十年来,广东媒体人大量流失,拥有光荣传统的广州三大报业,在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弱,这是不争事实。广东的话语权,也随之大为削弱。全国很多重大事件中,都看不到广东媒体记者的身影。是没钱外派记者吗?显然不是。自废武功自我束缚而已。本地报道中,稍微敏感点的题材,都无法在内部通过。现在的报纸还能看吗?还有人看吗?当然,媒体也可以说我们现在都转型为新媒体、流媒体、全媒体……名字很新潮,但内容水不水,自己知道,大家也知道。
如果放在十几年前,这个事可能刚起头,就会被炮轰下去,可能有些官员反而不会丢官。没有监督的权力,害人害己啊。
媒体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于自我吹嘘拍马逢迎,更多要靠清醒理性的批评,以及建设性的意见。中国的媒体,当然要听话,但是如果只有听话没有监督,时间一长,危险的不仅仅是媒体,更是被批评监督的对象。
如果广州砍树之初,就有大批媒体予以报道,将事情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大家充分讨论利弊,最后达成共识,砍还是不砍。虽然这样看上去似乎削弱了领导一言九鼎的权威,但是某种程度上也分担了领导决策的风险。
监督你,会让你不舒服,但长远看,其实是保护你。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以后,希望广州能吸取教训,放宽约束,鼓励媒体多监督多批评,要有“闻过则喜”的心态,这样才会有益于所有人。
这次,广州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如果没有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如果不能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协商公共事务,如果缺乏这些机制,保不准以后还会有人会为不正确的政绩观或其他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去做其他愚蠢的事。
希望不仅仅是广州,全国所有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都要深刻领会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广州这样一个伟大的城市,从不会因为某人某事而中断前进的脚步。
就像一位广州市民说的那样,“一个月前,我旧居楼下砍了十几棵大叶老榕,得到12345工作人员耐心回复,说榕树坏处多,会换黄风铃。一个月后也没有种上。而我们的街坊还是自己种上一棵小小的大叶榕,百年后又是一棵大树……..”
百年后,在云山下珠水畔笑看风云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落地生根的大榕树。从来都是榕树选择了广州,而不是广州选择了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