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imgv

《刑事判决书里的中国》通过挖掘已经公开的中国刑事判决书,呈现中国的“地下社会”真实状况。

作者:磨刀石说(Youtuber)

编者按:

《刑事判决书里的中国》通过分析已经公开的中国刑事判决书,呈现中国的“地下社会”真实状况。题材涉及环境污染、 猪肉、 上海故意杀人案、北京强奸案、行贿的手表品牌、 假药、学生工、假疫苗、乳制品、 物农药残留、象牙行贿、 偷渡的朝鲜人、 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等。作者授权中国数字时代连载刊发。

亦可点击观看视频节目

疫苗贩子

接下来,先介绍一些把疫苗卖给疫苗贩子的例子,然后介绍疫苗贩子倒卖疫苗的例子,最后介绍卫生机构违法采购疫苗的案例。卫生机构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它的案例也是最多的。

说到疫苗贩子,中文圈应该都听说过山东庞红卫,她是中国疫苗贩子的代表人物,引发了2016年中国疫苗事件,如果往小一点说是山东疫苗丑闻,总共涉及的金额5.7亿人民币。

这里要说明一下常见疫苗的价格,最低价格50元,最高价格不超过200元。便宜的疫苗,打的人多,几种疫苗平均下来,大概100元一支。

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概念,看到涉案金额,就能估计潜在涉及多少个人次。比如看到涉案金额10万,就知道可能有1000个受害者。这是很粗略的估计,没考虑需要打几针的疫苗,也没考虑一人打多种疫苗的情况。但是这足够让观众对涉案金额有个简单直接的感受,不至于出现,注射非法疫苗的金额几十万元,还买不到上海一个卫生间的联想。

疫苗卖给疫苗贩子

下面开始介绍把疫苗卖给疫苗贩子的案例。

2015至2016年,河南某疫苗代理商的工作人员把该公司采购的狂犬病疫苗、腮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销售给无资质的个人和单位,涉案金额达870万。

这个案子中,某生物药业公司有一批疫苗快过期了,需要赶快脱手。该公司的某销售总监把疫苗销售给该河南疫苗代理商。因为该疫苗快到期了,河南疫苗代理商也不太好卖。该销售总监又给该代理商介绍了一个疫苗贩子,成功把疫苗销售出去了。

该药业公司销售总监说,在疫苗行业,把疫苗卖给疫苗贩子是常有的事。

前面说过,疫苗的销售和运输必须都有记录,那他们是怎么把疫苗销售给疫苗贩子的呢?

疫苗代理商某工作人员A证实,该公司曾经把疫苗销售给某些有资质的疫苗采购商,比如某疾控中心。当该公司把疫苗销售给疫苗贩子时,只需要假装销售给某疾控中心就行了。所有的材料都做成销售给某疾控中心了,包括发票的抬头,也是写某疾控中心。这个叫做套取资质。

该疫苗代理商某工作人员B说,套取资质,全行业都是这样子干的。

疫苗贩子会付款到公司控制的一个私人账户。疫苗发货,没有冷链车,就用泡沫箱加上冰排,用火车或者大巴车托运,或者对方急着要货,就自己上门面包车拉货。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全部是假的。

该疫苗代理商的领导说,在保证完成销售业绩的前提下,尽量不再进行违规销售。

2016年事发之后,该河南疫苗代理商被吊销了执照。

把疫苗放进泡沫箱加上冰排,通过大巴车或者快递发货,是倒卖疫苗中常见的做法。

因为这个河南疫苗代理商倒卖疫苗给疫苗贩子,导致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被起诉涉嫌玩忽职守。因为他们没有核查疫苗公司的发票和实际货款流向的区别,也没有发现该公司把疫苗卖给疫苗贩子的犯罪行为。大量“问题疫苗”流入社会,多家媒体广泛报道,造成了恶劣影响。

刑事判决书里常常会讲到造成了恶劣影响。据我总结,造成了恶劣影响,有两种可能:一是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第二是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上访等行为。

在这份起诉玩忽职守的判决书中,说前面河南某疫苗代理商涉案金额3700万。而前一份关于该疫苗代理商的判决书中,确定涉案金额只有870万。不知道哪个是准确的。

最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那位工作人员被判了缓刑。

山东疫苗丑闻爆发后,山西某检察院也起诉了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某食品安全监督科科长涉嫌玩忽职守。因为当地某医药公司于2014年2月出售了4400支疫苗给山东庞红卫。而该科长曾经检查该医药公司时,没有对疫苗的真实流向进行核查,也没有检查该公司的疫苗冷链配送情况,没能检查出该医药公司存在的重大缺陷。

该医药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疫苗配送冷链记录原来有的,被水泡坏了,现在找不到了。

为什么起诉的是食品安全监督科科长?

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材料证明,药品科执法人员太少,授权其他科室的人员管理。药品监管科科长说,该部门只有两个执法人员,却承担了辖区内1200家相关企业的监管任务。2012-2013年,该食品安全监督科科长也同时在药品监督科工作。

该食品安全监督科科长作证,说当时和领导一块儿出去检查,领导让检查什么,就检查什么。

法院判该食品安全监督科科长无罪。两个原因,第一,此人是按照相关要求检查的。第二,2014年才发生把疫苗卖给山东庞红卫的情况,而在3个月前,该科长已经不再负责相关工作。所以无罪。该局的领导另案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玩忽职守的案子,只查了那个医药公司2014年2月那一次倒卖疫苗给山东庞红卫的行为。

监管部门玩忽职守还算好的。

2013年到2015年,河北某市的食品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工作人员和他老婆,非法采购疫苗、血液制品,然后销售到当地各县市的疾控中心和卫生院。采购金额就高达780万。

前面某河南疫苗代理商说,套取资质,全行业都这样干的。全行业是不是都是这样干的?不清楚,至少贵州和河南的两个公司也是这样子干的。

2015年,贵州某医药公司把疫苗销售给了某疾控中心,正常来说,疫苗的流向就和医药公司无关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疫苗在该疾控中心的冷库里保存时,没有记录温度的数据。又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批疫苗,又回到该医药公司。该医药公司为了减少损失,就用套取资质的方式,把这些疫苗销售给了疫苗贩子。

2012年到2016年,河南某生物公司A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借用某公司B的的资质,按照协议,给B公司疫苗销售金额6%的提成。涉案金额9000多万。

A公司除了借用B公司的资质,它在销售疫苗时,还套取某疾控中心C的资质。河南某市疾控中心C作证,40多个批次的疫苗发往该疾控中心的销售记录,全部都是伪造的。

河南某疾控中心D证实,该公司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通过快递送到该疾控中心。

《刑事判决书里的中国》之环境污染篇中,有一个案例是某公司把垃圾拉到某垃圾处理公司,拍照,造成垃圾已经正常处理的假象,然后把垃圾拉到荒郊野外扔掉。这个案例处理垃圾和下面某疫苗公司销售经理处理疫苗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4至2016年,北京某疫苗公司的销售经理先把疫苗销售给陕西多个疾控中心,然后通过退货、调货等方式,把疫苗从疾控中心运出来,倒卖给疫苗贩子。

相关阅读:【404文库】直面传媒|裁判文书网咋成了保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