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时代近年来持续收集“网语”。这些“网语”包括当月网民对热点新闻事件的评论、时政讽刺类段子、时下流行语录或者文章中精辟的一段话等。我们尤其关注那些正在被中国言论审查制度抹杀的“抵抗的声音”。诚如詹姆斯·斯科特所言:“犹如无数的珊瑚虫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珊瑚礁,无数个体的不服从与逃避行为也形成了自身的政治或经济堡礁……当国家的航船搁浅在礁石上时,人们通常仅仅关注船只失事本身;他们没有注意到,正是大量微不足道的行为才是造成失事的原因”。“每月网语”栏目将以当月热点新闻事件为线索,梳理网民的相关讨论。

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每日更新的【每日一语】栏目,并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Telegram等多个社交平台同步发送【每日字卡】,欢迎您的关注。

丰县铁链女事件

丰县铁链女事件在2月不断发酵,成为当月中国大陆舆论场上最受关注的事件。当局前后五次就事件发布通告,层级从丰县县委宣传部一直上升到了中共江苏省委和省政府。

不过,随着有着“一锤定音”色彩的第五份通告的发布,事件在舆论场域受到的审查力度空前加强,许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声、行动的网民也开始受到来自警方或学校、单位的威胁,要求他们不再讨论铁链女事件,不许再质疑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的结论。

同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占据了舆论热度,有网民嘲讽说俄罗斯是“围乌救徐”。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舆论风暴在2月底渐渐落幕,但人们对于案件的许多质疑仍未被解答,当事人“铁链女”的下落也不明不白。

除了整理网民对于实践的评论之外,中国数字时代也将人们从不同角度发布的与事件有关的文章、播客、视频等内容进行了存档,并分别按时间顺序内容类型制作了专题页。

img

@尉迟燕窝:徐州这位女士的经历不是个案。翻看各种新闻和庭审记录(这还是看得到的),我们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案例并不是“历史”,而是活生生的人正在经历的痛苦。每个案例都如此相似,它们的名字不是命运,而是:渎职。>@尉迟燕窝:**徐州这位女士的经历不是个案。翻看各种新闻和庭审记录(这还是看得到的),我们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案例并不是“历史”,而是活生生的人正在经历的痛苦。每个案例都如此相似,它们的名字不是命运,而是:渎职。

如果这件事只按照个案处理,而没有大规模排查解救其他受害者,如果不考虑我们的法制法治是不是出了大问题,如果只把这些罪恶当成一时一地的“历史遗留问题”,那这就是新的渎职,就是在为新的犯罪制造土壤。

还是那句话。这不是发生在过去的罪恶,它就发生在今天。就算它是过去的罪恶,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过去的罪恶,过去的错误,有没有自我纠正的能力和意愿,决定了它此时此刻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王五四:一个奇妙的社会里,强者经常说自己是精神病人,因为这个病正在成为强势者脱罪的工具,这种现象层出不穷。而弱者往往不断在想着摆脱精神病人这顶帽子,他们要为自己的正当行为正名,他们只想要自己应得的结果,他们只想被正常被公平对待,而这种行为往往被冠之以有病。

在我看来,赤裸裸血淋淋的生存环境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以官方之名、权威之名、法律之名、正义之名所行的罪恶,你知道不是那样的,你知道里面是有问题的,但一切又都很符合程序,甚至有时候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程序的细节,里面往往漏洞百出,但就这样了,给你看的就是这样的东西,又能如何?

水木丁:这是我见证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这么多年来,前所未有的一次经历。也是我作为前媒体人,自媒体人从未经历的一次事件。从前这样的热点,很快就会消声觅迹。但是这一次,长达一个多月,被各大平台的热点,热搜一再降热度,人工屏蔽。在没有任何正规媒体跟进报道,在经过了春节,奥运开幕式,谷爱凌,王濛等等焦点热度下。它依然没有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并且几乎所有最初关注这件事的人,都在时不时的默默转发,就是为了不让它被遗忘,不让它被这样被应付过去。再到后来有老调查记者自发去调查。网友们自发地去搜索各种资料,传递资料。在我几乎觉得已经要盖棺定论的时候,又看到新的线索。这样的事,我真的是第一次经历。这两天,我突然明白了一点。我们身在历史之中,原来这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历史,也是我们自己在见证历史。

@Catharine_Orange:铁链女案件的核心在于,徐州根本就不是在包庇董畜。徐州是在包庇这个拐卖妇女儿童的传统。几十年以来,无数无辜女性沦落为性奴,生下了一代又一代的徐州人。

如果这次只是单单解救了一个铁链女,那就证明省政府对徐州蓄奴是支持的。之后,徐州仍旧会蓄奴,只是不会再让你拍到了。几十年以来,无数无辜女性沦落为性奴,生下了一代又一代的徐州人” 不是地域攻击,是根据公布的拐卖妇女数据合理推断的结果。1986-1989,3年就有4万8千多妇女被拐卖到徐州。

img

严歌苓:醒醒吧,长子!孩子!你在帮你们那个凶手奸淫犯父亲慢性杀害你们的母亲,你在为你七个弟妹学习施虐母亲带做罪恶的领头人。假如我的女儿看到她的母亲遭遇你母亲所遭遇的,她会二话不说,抄起武器(什么都可能是复仇者的武器)和施虐者决斗,哪怕拼掉她尚未长大成人的年轻生命。我对她有这样的信赖,凭她对我的呵护——所有重物必须由她给我扛、背、拎,我就有点底气。假如她见到你们对你的母亲这样,她会心碎,会问我,妈妈,会有人对我的亲生母亲这样吗?也许她还会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她要找到她的亲生母亲,确证那个母亲不像这个母亲,被拴在铁链上。或者她会这样问:妈妈,我真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吗?

维舟:年少时读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我不时会感到困惑:这些案子其实并不复杂,为什么竟会轰动一时,甚至推动社会进程发生改变?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案情本身如何曲折离奇,而在于社会各方力量通过这一事件展开博弈,是它们“找上”了案子。

从这一意义上说,丰县事件是当下社会心态的试纸和路标,在未来回顾时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这标志着全社会的权利意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罗翔:法律一直在革新,法治也在不断前进,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收买被归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免责条款,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也让我们充满希望。

有作家曾经认为如果打击拐卖现象导致村落消失怎么办,对此我的回应是一句法谚: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如果天塌下来,正义才能得到实现,那就塌吧。

《莱博维茨的赞歌》说,“对世界安全的渴望,对伊甸园的渴望,结果就是万恶之源……当痛苦最小化,安全最大化成为驱动社会的目标,它不知不觉成了唯一的目标,成为法律的唯一基础——这是堕落。我们在寻求它们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走到了相反地终点:使痛苦最大化,使安全最小化。”

长平: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在各级调查组出现之前,人们还能看到“铁链女”;在此之后,她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我并不是说,她作为一个可能的精神病人,一定要随时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而是说,她的人身权利、言论权利和司法权利消失了。

在一个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的社会,丰县“铁链女”并不需要一个代表着“高层”意志的调查组。一个能够见到她、照顾她并为她代言的民间小组,比一个省级甚至中央级的调查组重要多了。在当下的中国,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舆论不应该因为急功近利而指向错误的方向。

我非常失望地发现,这个数十亿人次关注的话题,无论中国国内还是国外,大多聚焦于官方调查组,很少有人追问“铁链女”的下落。

img

北京冬奥和谷爱凌

2月4日至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和2008年那次夏季奥运会不同,这次北京冬奥可谓低调又冷清。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多国先后表示不会派政府代表出席,理由是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担忧。

本届冬奥上,舆论场域最热的看点,莫过于自由式滑雪女运动员谷爱凌。她2003年出生于美国,2019年归化中国,代表中国参加2022年冬奥会,并为中国队夺得了2金1银。

官方媒体将她成为“本届冬奥会真正的明星”,民间舆论也称赞她是“一个自信,阳光,努力,漂亮的天才少女”。但她的言论,诸如“在美国时,我是美国人,在中国时,我就是中国人”、“人人都可以下载 VPN 应用,它们是免费的”、“我不打算浪费时间在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的人身上。”等却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由于和丰县铁链女同时成为舆论热点,也有不少网民将这两位身份、地位天壤之别的女性放在一起对比,感叹道:“你离谷爱凌还差十亿次投胎,但离丰县母亲只差一记闷棍。”

file

长平:在我看来,假如八孩母亲的故事没有这么敏感,谷爱凌可能会是和她距离最近的人。因为在她名利双收的人生中,唯一缺少的就是“道德”二字。她的公关团队大概正在寻找比“八孩母亲”更加“正能量”的帮助对象,比如一位失学女孩,来弥补这一缺陷,并再一次“感动中国”。但是,在官方宣布正式“全面脱贫”的当下中国,这也并不好操作。前不久,《中国新闻周刊》一篇报道《对话“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来北京找儿子,凌晨打零工补贴家用》,在微信阅读量10w+之后被禁止分享,原因是遭到举报: “2020年国家已消灭贫困,文章用词不当,并且片面地报道他生活穷苦的一面,误导观众”。

中国舆论场对“道德绑架”的厌恶,大概仅次于八孩母亲被铁链锁脖。在一个极权社会,如果凡事都用道德来审视,很多人的生活都无法自圆其说。在推崇价值多元的西方社会,“道德绑架”也是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麦卡锡主义的阴影未散,对中共支持者的指责须得格外谨慎。但是,道德绑架和道德义务的区别,并非完全逃脱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对于谷爱凌成功故事的讨论中,往往没有被说穿但又总是挥之不去的就是个人道德。

侯奇江:有别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在中国本土的舆论环境下,谷爱凌现象也明显得到了国家的背书——一方面是官媒高强度的正面宣传,另一方面是审查对公开质疑和讨论的清洗:公众号“奴隶社会”炸号,“这个时代有些人无论在哪儿都能赢”、“战士东来公主西去”等文章被删稿。任何的审查已经把不同女性群体的差异性诉求泾渭分明地筛选出来,通过高举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神奇女侠”来排斥另一种“更激进”的公正:我们在丰县母亲的身上看到的并不是“个人努力”就可以改变的社会系统的崩塌;中国女足能将李影在2021年6月于社交媒体发出和女友照片出柜,因为性取向问题一度落选国家队失缘东京奥运会。

海边的西塞罗: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个董某在育儿问题上,似乎也想做某种“风投”。他和谷妈妈的区别在于一个想靠多养几个儿子来“分散风险”,另一个则是在一个女儿的身上穷举所有可能性来“分散风险”。两种育儿理念,前者“古典”,后者“洋范儿”;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前者像董某这样硬来,有违道德和法律,而后者像谷妈妈这样顺势而为,则收获了一片惊叹和赞誉。但从本质上来讲,两者的思路其实是高度相似的——细想一下,其实也蛮讽刺的。所以,如果说董某前几天的千夫所指,敲响的是“古典式”多子育儿风投的丧钟,那么谷爱凌时下的众星捧月,则验证了精英式全能育儿风投的成功——只不过这种风投,注定只有少数精英才能玩得起。其实在美国现如今的顶层家庭中,不知有多少孩子都在被父母以这样的理念培养,谷爱凌只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罢了——美国精英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在完成他们阶层的代际传承。

file

奴隶社会:徐州的悲剧没有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就被铺天盖地的谷爱凌淹没了。中国女性面对的体系性困境和结构性桎梏,并没有什么改变。现实是,绝大多数女性没有机会成为谷爱凌,而小黑屋里丰县女性的悲剧,如果没有法制的进步,文化的觉醒,才是真真切切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

女权之声:今天的中国,人们因为对阶级分化的批判感到无力,很多时候也就放弃了社会批判,不但承认阶级分化是理所当然的,还以无限的羡慕和崇拜来强化分化的合理性。对谷爱凌的崇拜带有明显的成王败寇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从结果看过程并且合理化整个过程,而且掩盖整个过程当中的不平等,甚至是对法律的制度性的滥用。

我们进入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聪明的赢者不但占有天生的优势,家境优渥、长相出众,还可以占有成功和荣誉,甚至可以占有所有的美好的品德——这多可怕。人们必然且有权利以一种焦虑、不安、质疑的方式来回应,只不过这些情绪被投射在了谷爱凌个人身上。

有马体育:凯·欧文斯16岁加入美国国家队,在2020-2021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上被评为年度最佳运动员。她出生于2004年,比谷爱凌小一岁,具体生日未知,因为她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孤儿院。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政府大门前,是她被抛掷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确切的坐标。一年之后,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了她。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凯·欧文斯的父亲是眼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装潢设计师。他们住在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Vail,热爱滑雪运动,凯·欧文斯很小就踏上了滑雪板。滑雪天赋很快生长,14岁时就获得了北美猫跳滑雪冠军赛冠军,16岁进入美国国家队。她在美国的成长故事,简直是谷爱凌翻版。

这个天才少年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发挥并不算出色,她带伤出战,最终只获得了第10名的成绩。她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现得同样非常阳光。她说,能回到出生地,代表美国和优秀的人一起参赛,非常开心。出生地与美国在她这里非但没有冲突,没有身份上的交流,并且富有戏剧性。不是还乡,没有乡愁。她享受这种戏剧性。

谷爱凌与凯·欧文斯都很有戏剧性。谷爱凌的戏剧性是“还乡”,欧文斯的戏剧性是“离乡”。谷爱凌因为还乡,变成商业代言的顶流。欧文斯因为离乡,才有更加自由的人生。她们身上的戏剧性都离不开戏剧性的土壤,这两位同龄人同时代言着时代的现实。她们提醒我们设身处地去思忖现实真相,进而经营自己的生活。

img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全国电视演说,宣告以“去军事化”及“去纳粹化”为名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向乌克兰宣战。俄罗斯军队随即发起闪电战进攻乌克兰,轰炸乌克兰首都基辅在内的多座城市及其防卫设施,俄军地面部队同时兵分三路侵入乌克兰。

img

五高校教授孙江、王立新、徐国琦、仲伟民、陈雁:我们,强烈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无论俄罗斯有千种理由,万般借口,以武力入侵一个主权国家都是对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的践踏,是对现有国际安全体系的破坏。

唐一水:你为秦始皇叫好,觉得他一统天下万世功业,那你愿不愿意生在秦朝,成为他万世功业下的一堆白骨?你为普京叫好,觉得他「太刚了」、「不愧是大帝」,那你愿不愿意生在边境,成为现在无数乌克兰难民中的一员?

万世功业属于君王,属于后人,可唯独不属于你我。这个世界,不该变成只会为普京欢呼的世界。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人们愤慨战争,并不能阻止战争的到来,而人们欢呼战争,战争就一定会到来。

脑中沙盘推演,我们人人都是君主,一旦战争开始,我们人人都是军卒。不要做那个把人类推入深渊的傻逼。

呦呦鹿鸣:当我们对一些事情难以判断时,不妨找找基准点。比如:最宝贵的什么?是人的生命吗?生命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而为人的自由吗?

这样试着多问一问,基准点渐渐清晰,答案自然就浮出来了。如此以来,在我们面前,那些巧言令色、真假掺杂的话,就功力大减。

世风:将中国和俄罗斯对比和捆绑,是愚蠢和危险的,是反向的爱国主义。我们在强硬中看到的是懦弱,在愤怒中看到的是贪婪。如果这给予中国任何的警醒,那应该是,别成为俄罗斯。

中国网评员发帖模板:从个人的角度,我会同情乌克兰受难的普通民众和尽军人天职的士兵,但人都是有祖国的。乌克兰如果真的加入北约,那未来我的祖国的利益就会受到侵犯、威胁。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会作圣母。因为造成乌克兰如今局面的总统是他们自己选出来,那他们就应该为此承担这个代价。

img

金雁:有人说普京是在制造新冷战,乌克兰事件后进入“新的冷战格局”。冷战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对峙,现在的俄罗斯显然不是为了意识形态的目的与西方对抗。

俄罗斯既不是为自由主义,也不是为社会主义而斗争,所以说现在的局面不是冷战。但是有可能比冷战更危险,因为意识形态一方面具有进攻性,但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对国家的行为、人的行为是有规范的。

现在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冲突显然不是为了维护某种信仰,普京也不信社会主义,但是这并没有降低俄罗斯扩张的危险性。现在的俄国很像沙皇时期,沙皇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让四邻胆颤,纷纷“恐俄”,于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更加亲西方、更加保守化。世界格局可能因为对俄立场再次处在两个阵营的划分中。

维舟:俄罗斯虽然看上去咄咄逼人,但这次开战其实暴露出它内在的虚弱感。普京不可能没预料到外界的反应,也不会没想到俄罗斯会因此遭西方孤立、排斥,长远来看将在道义、经济等方面付出巨大的代价——简言之,它可能得到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损害的长期利益则留待将来。

是的,俄罗斯可能赢得战争,但会失去世界。

宋志标:无论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舆论场凝结立场、形成观点的两大催化剂。挺俄反美,褒美贬俄,无可置疑地成为乌俄战争后被提纯的一对立场。这对立场中人,也有共同点,即都认为要打破某种“锁链”,但根本分歧在于“何为锁链”,所以不可调和。

从这层意义上说,舆论场里大规模的、明显占据上风的挺俄派,并不是俄罗斯外宣的“胜利”(尽管与此大有关系),而是舆论场长期孕育的氛围对俄罗斯、普京的慷慨馈赠。假如深入到这一“馈赠”的内核,你会发现那里除了鲁莽、迷茫与平庸,其余一无所有。

真理部指令:关于近期乌克兰局势。坚持于我有利、冷静观察,焦点引导,底线管控。要按照统一部署,有力降低俄乌冲突网上舆情热度,商业网站、地方媒体、自媒体不进行直播、不集纳话题,严禁违规转载外媒报道,严管质疑我权威发声,诋毁我外交政策,挑唆煽动中俄对立,唱衰中俄关系,翻炒所谓历史旧闻,散布挺美,崇美有害论调,严管挺俄反乌或挺乌反俄等偏激恶毒言论,以及散布所谓公开性反战宣言等有害信息。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