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同济大学猪肉刺身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有同济学生在网上做了情况说明:
与此同时,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张截图:
这个操作,让学生们直呼牛逼!
奉送一张大图。
投屏事件不可能有官方通报,从网上多处能查到的信息来看,大概是这样的:
消息一经曝光,网友都在祈祷:希望这个志愿者老哥别吃处分。
有人说他已经被处分了,也有人说他挨个向领导道歉,没有被处分。
但也有人说,以挨个给领导道歉换来没被处分的消息,也是谣言。
像很多疫情期间的消息一样,真假难辨,难以探究真相。
但如果猪肉刺身毁掉了“吃在同济”的招牌,那么这位超勇的同学则用一张图,保住了“同济设计”的招牌。
以该同学的投屏照片为底本,人们开始了一场同济大学“猪肉刺身杯”设计大赛!
首先,抽象出蓝白二色作为主调,再丈量出文字的长度为标尺,点缀上标点符号。
再辅以猪nipple等元素。
就可以展开创作了。
文字版:
抽象派:
游戏版:
赛博朋克风:
学术版:
APP:
标准对数视力表:
但最值得玩味的还是这个,另辟蹊径,用抽象的字母组合,竟然能读出文字的语气。
与马蹄酥梦幻联动:
奥特曼也来参赛:
2022同济严选:
斐乐和偷着乐,懂的都懂:
同济大学的logo也被重新设计:
涂到指甲上。
画到手臂上。
印到衣服上:
用可口可乐和奥利奥:
用百事可乐和娃哈哈
120周年校庆文创没有红蓝条我不是很认可:
最后来一个大神镇楼。
同济大学这波创作热潮,让我想起了去年南京大学一男生偷窥女生上厕所事件中(点击链接查看在南大学子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样子),那片贴在海报栏上的卫生巾。
这两件事,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同样是发生在知名985高校,同样是学生面临着丑恶事件的威胁,同样是校方的官僚主义,同样是有热血学生敢于站出来,在这逼仄的空间里,带着属于学生意气的愤怒,奋起反抗,对这个世界的不正常说不。
在南大偷窥男事件中,我说,在南大学子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样子。这次在同济大学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同样的热血、勇敢和担当。那是年轻人身上最可贵最闪光的品质,你看到有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会对未来彻底失望。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的愤怒和反抗,同样有着非常艺术的表达方式,一种解构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有人搬出雅克·德里达为同济学生的创作而欢呼:
“解构一直都是对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对抗!”
是的,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尤其是后现代艺术的力量,它用形式丰富的无限复制,颠覆和解构着“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正当性,凸显出它们的荒谬。
永远不要低估艺术的力量,艺术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力度和智性力量,是新闻永远无法比拟的。
南大海报栏上的卫生巾是艺术,同济红蓝相间的海报是艺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也是艺术,没有这些,我们的某些情感,就找不到最熨帖的表达方式。
最近流传甚广的声音作品《再见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自述:
最近老是被一些官僚语言充斥,于是我用600多个官媒常用词做了个随机组合的程序,用它生成了一篇文章,再在小区广播出来。这篇文章没有尽头,没有章法却也煞有介事,说不定更适合用来指导这场防疫战。”
听着这些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的话语,你才更能明白天天在我们耳边响起的那种空洞而程式化的那套话语,是多么的荒谬。
对那套话语的批评,这个《再见语言》的声音作品,胜过千言万语。
有网友说:
从April小短片到庞宽到那个《再见语言》的声音作品,politics对语言的封杀竟然导致了艺术的小春天…
但这并不是艺术的小春天,这个春天只是为艺术提供了素材罢了。
在荒谬的现实面前,在沉闷而压迫的体制面前,艺术是渠道,也是武器。
所以我为同济大学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创作者叫好,他们不但有着敢于发声的一腔孤勇,而且还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要知道,这两者具备一个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