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我想过正常的生活,不想再过感恩的生活
作者: 倪一宁
发表日期:2022.5.2
来源:微信公众号“倪一宁”
主题归类:上海疫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今天是5月1号,上海居民封控在家整整一个月了。

我现在的一天大概是这样的:早上10点左右起床,起得晚的一是因为睡得晚二是对新一天毫无期待,甚至有点不想面对;醒来以后刷一遍手机,先看群聊,看今天有什么可团的,我团的东西到了吗——这个动作会穿插持续一整天。

再接下来是坐在马桶上看微博,就跟古代皇帝批奏章一样,毫不意外的,新的一天,新的糟心事。

然后我喝咖啡、吃吐司面包作为早饭,看起来很惬意很“生活方式博主”,唯一问题是吐司是过期了三四天的,因为团购每人一次性要买至少3包,我又不知道下一次团吐司是什么时候,抱着宁可浪费不能错过的心态,我一共买了六包,开启了我每天勤勤恳恳啃吐司的宿命。

image

当然最后过期了都没舍得扔,因为太来之不易了。这不算什么,我们的极限是喝了过期七天的牛奶——本来要扔的,朋友提议说我们不如倒在小茶杯里每个人抿一口尝尝味道,然后我们三个人轮流喝了一口,一致认为没坏,还可以喝,但保险起见,我们用它跟茶叶一起煮成了奶茶(自我安慰说,加热杀菌……)。我们开玩笑说,古人歃血为盟,而我们是一起喝过毒奶的交情。

image

下午抓紧做点事,到了四点多,就要开始准备晚饭了。

吃完收拾好,又是晚上七点。封控期间我们最大的娱乐是一起打麻将,打个两轮麻将,眼看十点钟了,这时候我就会意识到哎呀又蹉跎了一天,就会有迫切地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

然而体力又被家务耗得差不多了,只能看一会书、看看新出了什么剧或者电影……就这么晃荡到了凌晨两点,心里想的是,没事,反正明天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

02

当然我们的生活里有一些可供慰藉的事情:

因为住在相对市区的位置、又都是年轻人,抢菜团购什么的多少有点优势。虽然也有吃过期产品这样的辛酸行为,但实话实说,我们算吃得蛮好的了。

image

我们很早就变成了防范楼,可以出小区,我们只骑车出去过一趟——路上门店都关着,城市安静到萧索的地步,想找一个保供便利店买包薯片,货柜上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

image

以前人最多、最洋气的梧桐区,现在街上都立起了铁网,还派人把守,看得我心里难受——我知道必然会有人跳出来说,政府这样做是有苦衷的,是为了抗疫尽快成功。

这种大成功当然是压倒一切的——甚至很多反对的人,也只敢弱弱地问:火灾怎么办呢……好像现在我们只配讨论生死存亡了,再来谈什么权利或者尊严,抱歉,“实属矫情”。

image

我知道现在这样的日常也已经算很幸运了,只要有一部能联网的手机,就能听到城市里每时每刻都有人发出的痛苦的呻吟。我知道应该感恩,感恩是此刻最“安全”的态度:

感谢街道没有给我发遍布着乳头的猪肉(希望这篇文章推送的时候不要因为乳头两个字被审核太久)、感谢小区团长们带着我吃上肉和蔬菜(我们群里常有人这么写小作文歌颂团长)、感谢命运,我是一个还算健康的年轻人,一个人在上海,宠物在我爸妈家,还没有碰上求告无门的困境……

感谢永远是最安全的,就好像很多官媒公众号下面精选的评论总是“XX加油”,说这种话总归是不会错的。

03

但我真的很累。

我不想再收什么“大礼包”了。

首先“大礼包”三个字我就不喜欢,感觉收到的那一刻,你就得感激涕零。但最终给大礼包买单的,不正是我们人民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想再“收礼”了,也不想再侦查这些“大礼包”背后有什么猫腻……我们只想生活恢复正常,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去购买我们自己想要的商品。

我也不想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团吃的团牙膏团纸巾,不想再被基本的生活需求绑架。现在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的主要内容好像又只是吃饭和拉屎。

我不想再每天计划性进食。因为团购的东西总是一次性来很多,所以我们会出现荒唐的场景:一边很匮乏,做菜的时候总发现少了调料,一边又有大量的蔬菜吃不完被扔掉。

最后我们不得已根据蔬菜的“能放”程度来确认今天吃什么。

image

我也不想再参加团购了。那种你想吃点什么,还得看人眼色的感觉很差。小区团购群里天天吵架,比较谨慎的人不喜欢别人团“非必要生活物资”,觉得他们团得越勤、解封越慢;志愿者们又会抱怨说,能不能少团点没用的东西,不懂得心疼人吗?!

当我遇上自己想吃的东西的时候,我就要到群里跟传销一样既低声下气又穷追不舍地问大家:“宝宝们,有人想吃这个吗?30份就可以起送哦!”然后隔2个小时再弱弱地问一次。

当然,封控期间有很多暖心的故事,大都市冷漠的邻里关系被打破,我们小区现在甚至有人在公共活动室开免费数学课,解救了无数家长,可谓是功德无量。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是为了“暖心邻里情”来到上海的。

如果可以,大家并不想硬着头皮在群里问“有人有洗洁精吗能不能分我一瓶盖救急”或者“宝宝们……有人想吃冰淇淋吗?”

04

我想趁天气没那么热,跟朋友出去荡马路,想堂食,想对着花里胡哨的食物一通拍。

想去大荧幕上看蝙蝠侠电影——刚被封的时候,网上已经有盗版资源了,但我们很坚决地不看,因为这种电影当然是影院看才不会打瞌睡。现在我都怀疑等我们出去电影已经下映了。

image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想洗澡、想上课、想参加社团、想体会所谓的“邂逅”是怎么回事,而不是每天在6平米的寝室里跟三个室友臭烘烘地大眼瞪小眼。

当然你说这些需求能不能压抑呢,可以。在大局面前,人们也不能怎么样,可能连抗议都不敢,但以前有个词叫“用脚投票”,现在可能是用生育率投票,用躺平投票,用低迷的消费欲投票。

05

当然写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一旦防疫手段稍稍松懈,老人小孩就可能没命,而你却想要自由,想要所谓“正常的生活”。

这不是什么何不食肉糜。

我们经常使用“回归正常的生活”这样的说法,但“正常的生活”并不是一个稳固的、一直会停留在那里等你、允许你随时放弃又随时可以返身拥抱的东西。

恰恰相反,“正常的美好的生活”是一种很艰难地得来、却很容易破碎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海,肯德基正在重新变成一种奢侈品,大家都觉得很荒谬,一个月前随便可以吃到的快餐变成了一个可以拍照发社交网络炫耀的食物。

但肯德基进入大陆开店是1987。

image

我作为90后,小时候能吃到肯德基是很高兴的事情。那时候班里还会有同学写作文,写第一次带爸爸去吃肯德基,爸爸用吸管当筷子夹鸡块吃,侧面说明2005年前后,在三线城市里,肯德基仍然是时髦的象征。

肯德基真正被大家视为快餐,真的,就这么几年的事情。

人们日常生活的进化是缓慢的,而被毁坏只需要那么几天、一个月。

我以前就是坚定的断舍离执行者,我们家里冰箱都是空空荡荡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城市里物资很丰富、物流很便捷——曾经我们每次到国外,都会感叹哎呀在中国能随便点外卖真的太幸福了;

另一方面也是隐秘的虚荣心,因为我妈我奶奶都很喜欢囤东西,我觉得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我觉得我这一代应该不一样——当然,这一次以后,我或许能理解上一辈人、上上一辈人为什么总活得像惊弓之鸟、总怕有变数、凡事求稳……

勇气、乐观、信心……这些东西是真正的易碎品,没了,就是没了。

image

06

写到最后不免有一种无力感,因为觉得写这些除了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事、让家人朋友担心之外,什么用都没有。

最后除了苍白地祈祷,五月是一个有鲜花和祝福、有拥抱和欢聚的月份之外,我也做不了别的。

祝你好,祝你除了活着之外,还有快乐、欣喜、挫败、骄傲、伤痛……等等生动的体验。

不过最后我决定来个正能量收尾,用我最近刚学会的上海话讲——

我真的,谢谢领导们一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