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掰开鱼嘴测核酸,厦门是认真的
作者:狐度观察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
发表日期:2022.8.18
主题归类:新冠疫情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8月17日,一则关于厦门市集美区给鱼虾蟹做核酸的报道引发关注。据台海网报道,在集美区,渔民作业期间,每天要开展1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获上岸时,实行“‘人+物’同检”。

当天下午,媒体记者致电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厦门市全员都要核酸,渔获也要进行核酸。”

从厦门官方的回应看,他们是按照规定政策做事的,规定说是要“人+物”都检测核酸,渔获从海上来,自然也是“物”的一部分,也是渔船小环境的一部分,采样做核酸,就是照章办事、严格防疫的意思。

filev

俗话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厦门这么个搞法,不能说它错,但似乎又不能说它百分百的对。

新冠病毒最早对包括肺部在内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新冠肺炎”由此得名,鱼虾蟹没有肺,也就不会被病毒攻击,这是鱼虾蟹的幸运之处。

那么,给鱼嘴做咽拭子,尽管比照的是人的待遇,也就在科学性上留下硬伤。因为即便要给渔获做核酸,其实也没必要一个个扒开鱼嘴。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环境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钱华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新冠病毒在常温下“物传人”的概率极低早已是定论

病毒学家常荣山也对媒体表示,对进口物品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与消杀必要性本就不大,成本投入过高,回报也比较有限。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早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核酸检测。

如果要为集美区的做法“辩护”,大概只能从环境采样监控的角度附和一下。但问题是,如果把渔获作为“环境采样”的一部分,那飞到厦门的鸟要不要做核酸呢?鱼虾蟹都从海里捞出来的,要不要给渔网、海水甚至风做核酸呢?

file
2021年12月20日,在西宁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防疫人员对冷链食品进行抽样核酸检测。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2021年12月20日,在西宁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防疫人员对冷链食品进行抽样核酸检测。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面对给鱼儿虾儿蟹儿做核酸的要求,厦门渔民没有办法拒绝,因为从他们的利益来说,配合防疫规定才能顺利地出海打渔。

好就好在,也只是抽样核酸,万一要是需要给每一条鱼、每一只虾蟹都做核酸,影响渔获上市售卖,只怕也会怨声载道。可见,厦门在给鱼做核酸一事上,也是拿捏了轻重。

针对厦门给鱼做核酸有没有必要,外界或者一般人是按照科学标准来计算得失,但防疫执行单位、具体责任人纳入考虑的可能不止科学这一条标准,还包括其他更为切身的算账标准。

给鱼嘴做核酸看似荒唐,但在地方一些部门看来,相较于不给“物”做核酸可能隐含的风险,多做一点有利于壮大防疫形象,哪怕多此一举也是防患于未然

国务院三令五申防疫不要搞一刀切,禁止层层加码,但地方仍然屡屡出现违背禁令的个案。这些个案包括不限于将红绿灯一律调成红灯禁行、疫区来人一律劝返等等。

如果把给鱼测核酸这事放在一起考虑,就能明了一些内在行事逻辑。虽说外人笑话给鱼嘴做核酸,但执行者也会笑外人肤浅,看不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