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404文库】“有些内容比较敏感,不宜公开聊,相信大家都懂”(外二篇)
作者: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微信公众号“金融五道口”、微信公众号“极昼工作室”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春晚吐槽经济危机煤改气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文库”栏目中长期收录这些被当局审查机制删除的声音。

本期节目,我们选读过去一周中引起舆论关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基本常识|仅有半个节目!这可能是相声的最后一届春晚了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在中国相声表演者岳云鹏和孙越表演的相声节目中,相声被用来和魔术拼凑,网友笑称“相声只占用了整台晚会的半个节目份额”,对此,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发布文章《仅有半 个节目!这可能是相声的最后一届春晚了》进行评论。

文中写道:

相声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曾经是走在时代最先锋的,其生命力来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新,一个是辣。

起源于天桥卖艺和沿街乞讨的相声,最早吸引观众靠的就是收集八方奇闻异事编成段子、散布消息。在没有大众媒体的年代,相声发挥着传播时事和民间观点表达的作用,让平民百姓老少爷们儿听个乐呵,也有个共鸣。

八十年代的春晚舞台让相声这门曲艺走向了它的巅峰。那时,马季、姜昆、冯巩、牛群等相声演员还意气风发,还没有“大权在握”,敢于讽刺贪污腐败、讽刺官僚主义、讽刺浮夸成风……

讽刺,是那个阶段相声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逗乐观众最有效的方法。在发展机遇与社会问题交织碰撞的狂飙三十年里,相声演员每每能够抓住公众情绪最微妙的那个点逗乐大家,并引领着当年最时髦的表达形式。

新的是内容,辣的是观点,这是相声曾经引领风骚的秘诀所在。或者说,这也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哪个相声演员还不知道呢?只是做不到了。

除了内容不够新的问题,相声没落更重要的原因是观点不够辣。

很多人以为,相声不再好笑是因为不敢针砭时弊,不敢触碰时政议题,这当然没错,但不够完整。

其实不止是相声,当下任何喜剧艺术形式、甚至文艺形式,都已经没有了针砭时弊的空间,脱口秀大会不行,小剧场里的线下演出也不行。君不见,上海疫情之后脱口秀小剧场里一个个认真记笔记的审核员们,哪里又给过脱口秀单独关照呢?

问题是,相声演员们连相对没那么敏感的社会问题都很少再碰了,这实在只能用不求上进来解释。当相声少了讽刺,只能依靠捧哏逗哏互黑来强要掌声,就注定了穷途末路的结局。

二、金融五道口|一大批城市,都揭不开锅了…

1月9日,微信公众号“金融五道口”发表文章《一大批城市,都揭不开锅了…》。

文中写道:

突然间,一大批城市的财政,都穷的几乎揭不开锅了。

因为口罩影响,因为核酸花费太多,因为收入在收缩。

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地方财政里占大头的土地,卖不上价、卖不动了。

根据近十年财政部数据,从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连年上涨,从没低于过30%。

尤其是近两年,土地财政依赖度达到峰值,占比超过了40%:

2020年,土地出让金占比地方财政43.59%;

2021年,占比41.81%;

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地方财政几乎全靠卖地收入支撑,而各地卖地收入,又死死捏住了地方财政的命脉。

不幸的是,众所周知,因为行情、因为房企,过去一年全国卖地情况都相当差。

卖地收入骤降、财政收入大减,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2年土地市场差到什么程度?全国土地成交量,近10年最低!

来看一组刚刚出炉的全年全国土地交易数据:

2022全年,全国土地成交规划建面约6.2亿方,同比下降31%,降至近10年最低点;

2022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约3.4万亿,同样同比下降31% ;

其中,一线城市:同比下降19%,二线城市:下降35%,三四线下降31%。

还有些城市,差到什么地步?土地根本没人要。

大动干戈搞一次土拍,组织土地推介会,但很多地块,还是挂一次卖不出去、挂两次依旧卖不出去。

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是:

——各地真实的土地市场,远比数据展现出来的,要凉的太多太多。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地方城投。

过去的一年,很多城市看起来也挂了不少地、也卖出去不少地,但事实上,除了地方城投入场兜底之外,其余基本就没有开发商进场拿地。

这才是潜藏在数据表象下,更令人发指的真相——

因为地方城投拿地不开发,毫无意义。

为什么拿地不开发?

因为绝大多数城投进场,都是背着任务来的,为了土地市场看起来热闹些,为了地方财政收入最起码数据好看些,更为了……

算了,不多说了。

作者在结尾写道:“有些内容比较敏感,不宜公开聊,相信大家都懂。”

三、极昼工作室|在河北,捱过一个限暖的冬天

1月14日,华北平原寒潮过境,在河北中西部的农村,夜间气温已降至零下12度。今冬供暖季以来,河北邯郸、邢台、保定多地出现居民天然气限购、断供。

1月18日,微信公众号“极昼工作室”发布文章《在河北,捱过一个限暖的冬天》。

文中写道:

体会李秀竹家的冷,要从墙上的壁挂炉开始。如果亮起红灯,并伴随“噔,噔”的报警声,就是天然气又断供了。

按照这个冬天停气的规律,若是临近午夜报警,炉子里的热水会在半小时内完全变凉,卧室温度慢慢向零靠近,熟睡的丈夫和两个儿子也会冻醒几次。

她伸进孩子的被子探探温度,尚且暖和,但后半夜要是踹开被子,很可能冻病。

李秀竹把双层被子往孩子身下塞了塞,又脱下棉袄盖在孩子脚下才休息。

她知道,燃气要到早上7、8点才来,起身去关壁挂炉,给孩子盖被,成了她停气期间(去年12月初至1月6日)几乎每天夜里必做的事。

得知天然气供应异常是去年11月12日,李秀竹去天然气公司交费买气。那时离正式供暖还有三天,队伍排到了营业厅大门外,都在讨论燃气限购——每户只能买50块钱气,询问原因,工作人员回答说,目前燃气供不上,过两天再来看看。

50块钱,如果用来烧暖气,两天就用完了。即使做饭也要省着用,李秀竹不敢蒸馒头,也不敢炖肉,因为时间长,费气。只能买馒头,再炒两个菜或煮面条,基本上一天只做一顿,其余两顿热着吃。

“11月没烧暖气,硬扛了半个月。”

直到12月初,微信群里有人说可以交100立方的燃气了,李秀竹急忙骑电动车去缴费,路程半个小时。

由于限购,气用完了要带着燃气表余额照片去营业厅,才能再次购买。这两个月里,她来来回回去了七次营业厅。

李秀竹计算过,往年冬天家里做饭加上取暖,100立方燃气只能用一个星期,整个冬天取暖要花4000块左右。

今年限购,也为了省钱,她只每天晚上用,白天有太阳了就关掉。但是从12月初开始,半夜开始停气。

让她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写作业可以披着被子,趴着写。但上网课要求坐端正,被子没法披了,孩子说冷,李秀竹也没法,只能穿上最厚的衣服。下课跑到院子里活动10分钟,还是缓不过来。

这个冬天大儿子感冒了三次,一次发烧38.5度,一周没退,怕疫情,也不敢去医院。李秀竹买了电热毯,但没用上,底下热上面冷,小孩子受不了,只能多盖被子。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