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这是上海万圣节的盛况,年轻人想怎么展示就怎么展示。

CDT 档案卡
标题:过个万圣节就崇洋媚外了?
作者:雷叔写故事
发表日期:2023.10.29
来源:微信公众号“雷叔写故事”
主题归类:文化自信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用太酷啦都不足以能概括。

01 职业模仿秀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旦得到喘息机会,打工人会花样吐槽自己的工作。

有人抱怨当乙方太难:

img

有人把前人的路走一边,再怒斥学建筑的催人老。

img

挣钱不容易,可谁要给打工人扣不努力的帽子,是很容易被反驳的。

你看,致敬头部主播名言的形象,就带着讽刺意味出现了。

img

谁不想腰缠万贯呢,我还每天有当财神爷的想法。

退而求其次,做做金钱豹也行。

img

但神仙也有各种KPI考核的。

问题来了,做人好,还是做神仙好?


02 向世界呼唤爱

万圣节的主题是释放心中的幽怨,也是表达对世界美好的追求。

就得上格局。

有人模仿“你××”系列,她一身空姐装扮,对着偌大的街道表达:

“让你关机你不关机,让你系安全带你不系。

img

也许会间接帮助宣传飞行安全知识。

有人模仿那英,控诉世界的虚伪:

“我有点惶恐,这简直是危言耸听。放他妈的屁。”

img

也许更多人会做最真的自己。

除了吐槽以外,纯粹的正能量也在传递着。

比如吴京/昊京可能会喊‍:一切邪恶终结绳之以法。

img

苦口良言劝人向善。

但慈悲不度自绝人,那些犯罪案例依然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吸取教训。

img

领悟到了什么程度,全看个人水平。

但每到幸福结局时,大家都会齐声祝愿——天下太平。

img

03 超级变变变 

更多人是纯粹来玩的。

一场欢快的“超级变变变”,足以纪念一个即将过去的秋天。

我是肯德基爷爷,你是安分守己的完颜老师。

img

他手捧菲尔茨瓷砖,她穿戴蒙娜丽莎毛毯,他成为了丽晶大宾馆里的小卡片。

img

向生活世界致敬,不需要什么理由,只需要无厘头一点。

安陵容就成了其中最有范儿的,她游荡于深夜的上海。

img

所谓游,不过是乘“船”而来;所谓荡,街道上回荡的是自带的BGM。

除了硬件设备超标以外,旁边还有一位女仆,女仆凄凄惨惨的妆容表明她刚从井里被打捞上来。

img

要的就是这种新鲜劲,以至于安陵容让万圣节达到一个小高潮。

由于模仿得太像,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亲自点赞了这一组艺术画面。

img

话音刚落,那群小伙伴全出现了。

已经在另一边上演“滴血认亲”等场面了。

img

为了再加把火,招妃嫔侍寝用被子裹着送进寝宫的细节,也不能错过。

img

虽然秋天晚上的上海很冷,但角色之间的碰撞还是让氛围火热了起来。

所以不要怀疑“甄嬛传”的口碑。

你来,有的是角色让你扮演,来晚一点也没关系;

img

你走,留一下点回忆。

车轱辘甄嬛骑共享单车离开,就为整场甄嬛传的秀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img

看完大家深吸一口气,感叹上海人有自己的甄嬛传了。

img

这时候恐怕你需要担心的是想象力够不够的问题。

无需担心个人才华有没有施展空间。

04 不忘初心 

然而,很多艺术,贵在受众少,也贵在大胆。

有人复刻了好莱坞经典角色。

img

有人纪念那场瓢泼大雨。

img

有人图文并茂还原周杰伦的歌:

“让我们半兽人的灵魂翻滚,收起残忍,回忆兽化的过程。”

img

这世界是由草台班子组成的,既然如此,大家都有权疯狂一把。

万圣节更应该恢复它本真一面。

这不,人头攒动。

img

生灵涂炭。

img

仿佛捉妖的时刻就要来了。

img

虽然白蛇不在,但小青常存。

img

不忘初心啊。

万圣节,不就是让鬼怪出来,在你的全世界走过吗?

05  联动温暖

出彩,不是万圣节的全部。

人情世故才是这里永恒的话题。

争风吃醋的娱乐圈开始报团取暖。

img

剑拔弩张的生物界学会相忘江湖。

img

互相鄙视的三界最终友好相处。

img

和平不易,不如大家坐下谈谈,哪有什么除妖降魔的大事给普通人做的。

不争的事实是,科技助力生活。

在ChatGPT异化人类之前,请让我刷手机刷个够吧。

img

因为手机太好玩了。

06 万圣节怎么就崇洋媚外了???

就这么一个图一乐的万圣节,结果在网上被骂了。

有人怒斥说万圣节西化严重。

img

还说你们周一重阳节不纪念,仁爱礼智信这些老祖宗的东西全忘了。

“呼吁家长们还是别那么崇洋媚外,带着小孩过万圣节真的是妥妥儿的土包子!”

img

在短视频平台上,倡议中国人只过中国节的呼声不绝于耳。

img

但我想不通,怎么也想不通,明明这些都是中国的东西啊。

甄嬛传够经典了吧,是我们的吧;

财神爷、那英是我们的吧;

西游记、麻将是我们的吧;

img

尤其是能最快出圈的素材,绝大多数是我们的。

img

……

庆祝的东西,玩梗的也都是中国自己的梗。

这咋就崇洋媚外了。

07 洋节早就本土化了 

当然,你非要说这是发源于国外的就是洋节的话,那细究起来我们过的一些法定节假日,也都是“洋节”啊。

甚至公元纪年,还是以耶稣的诞辰为元年的。

我们放的周日,也是圣经里上帝休息的时间。

如果真要上纲上线,这些也都是洋节。但我们不会这样解读它,因为他们早就被我们同化了。

比如三八妇女节,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它最早起源于美国,只不过那会儿并不在3月8号庆祝。

img

第一次在三月八号庆祝则是1913年在俄国,然后是1914年在德国。而确定3月8日为妇女节,则是1923年。

妥妥的“洋节”。

还有“五一国际劳动节”,最早来自于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然后1866年5月1日,美国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八小时工作制。

img

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不但我们庆祝,而且还放假。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真的要对所有“洋节”都上纲上线,那首当其冲的,其实是我们整个历法。

今天是2023年10月30日,这个“2023年10月30日”,采用的是公历纪年,它不但来自西方社会,而且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因为这个“2023年”,指的是耶稣出生后2023年。甚至英语里面把“公元前”,直接叫做“B.C.”,意思是“before Christ”,翻译成“基督出生前”。

按照中国传统,我们可以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或者用共和国历。那今年应该是共和国历74年。

还有,我们现在周一到周日的纪年方法,则来自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

按照中国传统,可以采用更古早的七曜日纪周法,就是用“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代指周日到周六,现在日本还在沿用这一历法。

不过“七曜日纪周法”,最早也是舶来品,由古巴比伦文明传入印度,再由印度传入中国。如果再去细究,会发现不但洋节…我们日常穿衣用度,学习的种种理论,都有许多西方的影子。

把这些全都剔除,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许多所谓的“洋节”,在中国都已经有自己的含义了。

比如圣诞节在西方是一个阖家欢乐的节日。外面商店都关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父母给孩子送礼物,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还要唱圣歌,举行宗教活动。

然而在中国,很少有人圣诞节会特意和父母一起过,大家会和朋友、恋人一起出去约会玩耍,会送苹果寓意“平安”。

其差异之大,完全就是两码事。中国人与其说是在过圣诞节,不如说是披着圣诞节外衣的“情人节”。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照今年上海万圣节的尺度,是不是可能要被我们抢过来了呢?

img

说到底,所谓的节日,不就是一个找机会做点啥的借口吗。

工作很累了,生活很辛苦了,还要被人无端攻击,那得多惨?

与其批判来批判去的,我倒觉得就像这这位网友说的那样,大家开心幸福就好。

img

所以对于大多数不是为了宣传意识形态的过节。

就不要太上纲上线,不要动不动就自诩正义地举报了,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