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404文库】“张嘴就是‘拼’经济,你们让那些工资奖金减少的人怎么想?”(外二篇)
来源:冷杉RECORD茶坊掌柜知乎用户SNOWY

主题归类:江西新余火灾政府公信力香港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文库”栏目中长期收录这些被当局审查机制删除的声音。

本期节目,我们将选读过去一周中引起舆论关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冷杉RECORD|消逝在新余大火中的6张面孔

2024年1月24日15时24分,中国江西省新余市一沿街店铺地下一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9人遇难,9人受伤。

img

据新华网发布通报,这起事故的原因经初步查明是因为临街店铺地下一层冷库装修时,施工人员违规动火造成。多数遇难者都是某培训机构的职业学校学生。

img

该事故发生后,中文互联网上有众多媒体、自媒体发布文章进行评论,其中一些很快遭到审查,微信公众号“冷杉RECORD”发布的相关报道文章也难逃遭删除的“命运”。

文章写道:

距离龙年春节还有17天,一场源起于地下冷库装修违规施工的大火,带走了江西新余市渝水区39人的生命,另有9人送医。

遇难者中的大多数,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大约半月前,当地高校已进入寒假,部分为了“专升本”的学生没有选择回家,留在学校附近上培训课。

在江西零度左右的寒冬里,四十多个学生挤在没有窗户的教室里,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半,上课、补习,想着为自己的未来再努力一把。

直到1月24日下午三点多,灰黑色的火灾浓烟从天工南大道佳乐苑沿街店铺的地下一层涌出,蔓延到二楼的培训机构和宾馆,吞没了他们的生命。距离事发地不到五百米的一名路人闻到了烧焦的味道。

新余市的新钢中心医院康复科,大约从当天下午四点陆续收治这场火灾中的患者。一名医生记得,“送来的人脸很黑,看不清面目,大多都是被烟呛到的”。

那些没能从火场逃出生天、不幸罹难的年轻人,也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如你我一般。

很遗憾,39位遇难者中,我们暂时只找到其中6位的家人、好友和同学,短短几行文字,不足以完全记录他们的鲜活人生。

img

一个年仅15岁的女孩会站在南方雪夜的路灯下,伸出手去接飘落的雪花,留下纪念合影;一位被父母视作珍宝的女儿,有着一米八的大高个,从小活泼开朗的她原本的职业梦想是成为警察;因为上培训班结为好朋友的三个姑娘,有着对小动物同样的喜爱,会在超市买火腿肠喂附近的流浪猫,还约定好带着各自的小猫小狗聚会;还有两位同样想通过提升学历考上本科的男孩,坚信当下的努力会改写未来的人生航向。

一场大火,他们永远失去了明天。

二、茶坊掌柜|力透纸背的油腻

2024年1月25日,江苏省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发布文章《开年且看如皋:三足鼎立,十强逐鹿!》,试图营造出一个蓬勃向上、奔涌向前的如皋市形象,该文迅速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被广泛传播,但与当地媒体预料的不同,此文遭到群嘲,被认为字里行间十分“油腻”。

“2024年是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之年,选标杆找对手、学先进赶差距,竞逐高质量发展赛道,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
“拼产能、抢订单”
“拼项目、比环境”
“目标明确,方能行远。践行“四敢”精神,“敢”问路在何方?跨过长江找对手。

在微信公众号“茶坊掌柜”发布的已被审查删除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我认真拜读看了两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通过这篇文章,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茁壮成长的少年,而是一个腆着大肚子头顶微秃的中年大叔。

直白一点说,在这篇雄文中,我感受到的是油腻,而不是朝气。

这样一篇开年的“鸿篇巨制”写成了这个水平,完全验证了我的看法正确。

写这些文章的笔杆子深得“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精髓。张嘴就是“拼”经济,这说法当然是对的,但又有点不大对头,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拼经济啊。

按照这篇文章的意思,如皋现在应该全力踩油门,发展中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事情要是这么简单,我们也不至于交那么多学费啊。

这篇文章既没有能指出如皋在之前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能指出新的路径或者新的方向。

憋了半天就憋出了一个“拼”字,是说如皋过去没有拼,或者拼得不够,还是说周边的兄弟城市不在拼?如果大家都在拼,如皋的优势是什么?如果我们过去也在拼,那么新的一年的“拼”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前面提到了油腻中年大叔的形象,我觉得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和人一样,会油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当初意气风发的劲头就没有了,一开口就是一种陈腐的气息,那是昨天甚至前天的食物残渣在牙缝里发酵过后的气息。

油腻的气质是什么样的?网上有人简单总结了三条。

1、装X,超级装X。言谈间一副普天之下我最帅最叼最厉害的嘴脸,偏偏自己本身没有这个装逼的资本。

2、浮夸,行为举止令人尴尬。大家都在正常的前进,他突然来一段尬舞,还觉得自己很有魅力。

3、缺乏好奇心、创造力、求知欲。做什么事都是先看以往的条条框框,自己把自己框住。

我不懂这篇文章究竟是想写给谁看的,说得天花乱坠的,你们让那些工资奖金减少的人怎么想?谈了这许多“拼”,你们让那些整天忙于屎上雕花的基层工作人员怎么想……有人想过没有,这篇文章究竟能引起谁的共鸣?

三、知乎用户SNOWY|现在管香港叫“遗址”或者“废墟”更合适一些

1月22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一时期, 国际人才对赴港工作、生活‘望而却步’,甚至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称:“你刚才提到的有关言论毫无依据,无视香港继续成为国际人才聚集高地的事实,不负责任地贬损香港自由和人权状况,是对公众和舆论的误导。”

随后,有网民在知乎上发起提问:“外媒称「香港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回应「有关言论毫无依据」,如何评价此事?”

一位生活在香港的网友@SNOWY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而ta所分享的信息与汪文斌以及中国当局的宣传不同,于是,该回答很快遭到知乎平台审查删除。

img

该网友答道:

我用我身边的事情来说吧。香港的“离港潮”是真实存在的事情,所以香港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叫金融中心的香港了,现在管香港叫“遗址”或者“废墟”更合适一些。

现在香港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年龄介乎于十八岁至三十八岁之间的青年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考虑离开香港,其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已经离开了香港。我周围的朋友邻居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差不多已经走光了。甚至我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异常好,属于“别人家孩子”那种水平,竟然放弃了在香港考学,跑到加拿大上了一个两年制专科,就是为了能尽快换加拿大身份。

那孩子虽然年轻,但很有主见,对我说,她是在“逃难”,所以逃难的人就不能挑三拣四,她要尽快在那边扎根站稳,然后将父母再接出去养老。总之,在离港这件事上,这个孩子认为尽快去加拿大拿身份,比在香港读四年制的大学更重要。而且我可以说,香港大多数的年轻人,在离港这件事情上,都是与这个孩子类似的心思,所以即便是出去从事了比较低级的工作,也是心甘情愿。

香港虽然有750万人口,但也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介乎于十八岁至三十八岁的人口能有多少?最多一百五十万吧。香港大约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轻人能考上本地大学,即便加上去外国留学的年轻人,香港具有正经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也不会超过半数。也就是说,顶多七十万香港年轻人具有高等教育背景。据说差不多有三十万年轻人离开了香港,而香港具备能力离开的年轻人也就是这七十万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你说现在都走掉了三十万这算不算是离港潮呢?

香港最聪明的孩子都跑掉了,你说留下的香港算是什么?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