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aliga:对于TikTok用户大量涌入小红书这事感受最不好的,大部分是我们这些在海外生活的国人。
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种族和国籍得到过任何优待,我们一路求学求职都要克服因为国籍所以程序难上加难的重重挑战、我们持续打破环境对亚裔/华裔/大陆人的诸多刻板印象、用白人十倍的努力获得白人出生就有的选择自由。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国籍而获得过瞬间友好热情的关注,更多是“Oh just another Chinese”的寡淡,有时还会是意味深长的敌意。
作为海外摸爬滚打多年的mainlander, 我们都目睹过自称“I’m Chinese”和“I’m Japanese”带来的不同反应。我们都明白以世界为平台的privileges人种排序里,白人和黑人的冲突占据大部分的注意力,亚裔的struggles甚至连学术研究量都少得可怜。我们mainland Chinese woman,性别+种族+国籍buff叠满,在各方面都会因为身份受阻(虽然还有大陆男垫底)。
TikTok refugees涌入小红书,让很多海外华人难受,就是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如果我们反过来做同样的事,如果我们跑去IG大开贴用中文说美国人你们好呀我是长沙人你们想问我什么都可以~并附自拍短视频一段,会得到什么。我们太清楚了。
绝大概率是:没人会理你。
如果有人理了,大概是这两种情况:
女的得到:hey hottie you wanna taste some 🍆?
男的得到:go back to your country
像红书上的TikTok refugees一样说着自己的语言、发着没什么内容的短视频、自曝身份就得到成千上万的友好评论互动和关注?
这现象对海外华人来说就像是比白人更努力工作了一天后突然得到一记“你看我们白人的日子就是这么轻松”的耳光。
尤其是看到在这一场网民大迁徙中,顺直白男账号再一次获得最多的关注和追捧,其次是白女、黑男、黑女、亚女、亚男。同样是美国人, straight white American male比Asian American female要受欢迎得多。这在我们海外华人眼里,就是:怎么我白天刚面对完白男privilege, 晚上刷个国区内容平台放松一下居然还要再看到白男privilege?
这能不烦躁吗?能不无语吗?
我非常非常理解这份心情,我也是因此烦躁和无语的一员,我的无语甚至比多数因此不适的海外国人更重,因为我贼他大爷讨厌短视频这个内容形式,TikTok refugees的涌入对我来说不只是white privilege的大表演,更是又一次短视频驱逐图文内容的大攻击。
但是。
但是。
但是。
在这份烦躁和无语中,我也有一丝丝自省,希望和与我一样因此事不适的海外国人分享。
我们能产生上文中我提到的一切感受和体验,均来自我们相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已经具有的privilege。
14亿人里,有11.7亿国人从来没有出过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也从来没有成熟的可以与外国网友及时交流的平台(短暂存在过的都死了)。
人与人的憎恨,生长在互不交流的两方水土中。唯一的主流信息渠道是谁都逮着对方的黑点无限放大的媒体。只说一种语言的,谁看的都不是real news,谁了解的都不是真实的世界。
TikTok refugees的涌入,至少从目前来看,给从来没出过国也没和真实外国人交流过的大部分国人带来了一个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的窗口。
我看到不少美国女性艺术家在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评论感叹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美。
我看到平时我已经见习惯了的女性CrossFit运动员在发自己的训练视频,评论感叹女性的肌肉竟然强壮到这样。
我也看到中部的农场主分享自己家的牛羊狗猫和安静牧草地,这不同于网上搜索的“可爱小动物”的内容,这种即时性增添了内容的真实感,比搜索来的可爱小动物图片更亲切,短暂治愈着在大陆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打工人劳累的心。
我还看到很多网友人生头一回地开始尝试用英语与人聊天,因为在此之前她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外国人。
纵使在我们海外国人眼里,这一趟乌泱泱的迁徙将我们日常面对的white privilege再一次尽显,我们产生许多对种族偏见、文化殖民、语言权力等等课题的反思。这些反思依旧必要,也将会是我们长久的课题,但也希望在思考这些的同时意识到:能用双语思考,能以多国生活经验为基础产生着眼于世界的思考,这本身也是一种privilege.
作为在海外生活的国人,我们依旧要面对自己的identity struggles,白人在小红书起号如此轻松的讽刺让人感到不适不假,但也要看到:对于大部分同胞,能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能够有交流的机会,能有地方锻炼英语,是好事。
以下为CDT编辑摘自微博网友评论:
茹我所愿好好生活:如果这是一篇essay, critical thinking 可以给满分了
修仙鲤鱼:是的,我刷的时候已经能刷到关于语言权力的一些帖子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确实通过这些帖子窥见了世界的其他角落,我看见了美国的女警察,看到了不同国家的鸟类。但是我又觉得有点讽刺,这次许多人很快就意识到语言背后的权力问题,那为什么对于一些辱女词这么不敏感还会攻击发现问题的人呢。
走过漫长的深冬:很喜欢一句在红薯看到的评论,一道看不见的柏林墙出现了裂缝,而李华终于收到了回信。
行云不问:觉得他们来的快也会去的快的,毕竟小红书不是Tiktok
Ericaliga:是的,censorship department可能只是快过年了工作效率不及日常[微笑]等年后估计该来的都会来
wendy_lands:回复@Ericaliga:主要是没钱请那些人了,都靠机器审核,各大平台都出现很多来不及封的用暗语黑话说的内容
居里壹壹:有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媚白,但是更多人其实是好奇,想知道墙外面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狗叠我想抽你鼙鼓:是的我也是才知道原来美国普通民众也有很多赚钱只够温饱还要打两份工的
我有的是力气和力气:感觉造成这种隔阂和不对等的,是墙的存在。
neverpark:非常同意!
HA_Be-happy:厌烦tt refugees起号像呼吸一样简单,一条自拍+海外ip就有人能不厌其烦刷着一样的梗和meme,中文创作者的环境再一次被挤压。但欣慰的是,会看到有人用翻译器写着奇怪的中文来交流,还有黑人姐姐被夸声音好听立刻学了闽南语的歌来唱,cat tax给我萌到不行,昨晚一点还在连麦直播间听各种语言的refugees讨论怎么更好地使用中国软件。tt被禁之后的奇怪走向给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知道这扇友善之窗开不了太久,但也得以窥见乌托邦的世界一家亲会是什么样的。
卧槽什么鬼xx:在心知肚明这件事结局不会太完美的情况下,先享受短暂的地球村moment吧
碎碎念的饼饼:嘴替!!我已经看到在白女帖子底下性骚扰的了[摊手]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开心看到互联网两端人们能友好交流,能终于明白 we are all just human!
明天就搬去科孚岛_:被墙了这么多年,突然看到有不同肤色的人在共用同一社交软件,更多的是好奇和对其他生活的窥探。这种好奇说起来也蛮悲哀的,基本的使用权不应该是本来享有的吗。
Cleo阿直:有时候觉得部分中国人那种朴素的集体荣誉感真的蛮震撼的,逛了好几个tiktokrefugee的评论区,外国酷儿问这个平台酷儿友好吗,前排居然基本都在说挺友好的,“大部分人都queer friendly”、“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不要太直接就好”、“你还可以打le的tag哦”……
哇,天知道这个le就是从lesbian→les→le这么一路禁下来的产物,现在居然成为queer friendly的上路指南了,并且没人想起这段历史,仿佛它是此刻最不重要最不和谐的音符。就好像家里一有客人来,平时天天被爹妈打的疼就都忘了,每到这种时候就感叹,确实拥有最好的人民。奈liang良:光是打出“注意一下不要太直接”这句话我都觉得很惨了
蛋水混合物:其实我觉得最悲哀的是这些评论可能不是在装,而是真心这么想。内化恐同症导致他们真心觉得酷儿活在这里不犯法就等于友好了
喜欢卡西利亚斯是一种人生态度:这些评论让我觉得很可笑,一种洋大人来了,抓紧粉饰太平,力装友好的模样
真把自己睡进坟场了:我们是真的很会自我审查
小变态2023重生版:我直接告诉他们,不太友好,存在“阉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