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本文见报于今日《文汇报》,不过上面那个头衔明显是熊丙奇先生的,呵呵。据最新消息,罗彩霞案如无“特殊情况”(拖延至今其实已经够特殊的了吧),将于8月份开庭。

——————————

有时候,等待是一个漫长过程。在这过程中,人们也许充满希望,也许充满空虚,还可能感到幻灭与绝望。谁也不知道,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此刻是什么心情。据《中国青年报》后续报道,罗彩霞起诉王佳俊、邵东一中等8被告,立案已近一年,开庭时间仍遥遥无期,法院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不知这能否算得上“正义误点”。从法院角度来看,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但经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乃至更久。这也就是说,法院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原告,案件还在走程序,并不存在问题。对于罗彩霞来讲,她原以为冒名顶替事件曝光后,正义很快就会到来,那时候她就能够找回真实的自己,生活和工作也可以就此走入正轨。却没料到,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她的银行信息仍然没有恢复,工作和生活依然受到很大困扰。显然,她和许多人期盼中的正义结局并不是这个样子。

法院为何迟迟不肯给正义一个痛快?公安部门为什么要把球踢给银行?银行又有什么理由不给人家纠正身份信息?这一连串问题不仅困扰着罗彩霞,也让关注此案的人感到困惑。

真相已然揭开,正义却迟迟不来。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2005年国内广泛关注的“聂树斌强奸杀人案”至今悬而未决,就是一例。在这一事件中,聂树斌于1995年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并已执行;而“真凶”王书金除了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还因此上诉,表示不想让好人(聂树斌)背黑锅。然而,聂树斌父母为还儿子一个清白,数年来奔波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厅之间,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任何结果。

真凶归案,正义仍然若隐若现。从聂树斌案看罗彩霞案,可见正义对许多人而言是多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实际上,这并非因为正义很奢侈,老百姓没有福气享受。打官司是人们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正义的手段,可对司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讲,这却是一种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正义扭捏作态,而可能是手中掌控抵达正义目标列车的人乱拐方向,不走寻常路。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相关程序和体系出了问题。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官僚主义及其弊端所致。程序是保证正义的重要前提,不可或缺。但是“走程序”对许多人来讲就不那么美妙了,这往往意味着人们将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扯皮、踢皮球,以及漫无边际的等待之中。在这过程中,任何一个办事环节随时都可能击垮人们的信心和希望。如果等不起,那么只有放弃正义,默认现实。

相反地,在某些情况下,相关体系的运作又是如此高效,乃至于等不得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种法定程序。例如,近段时间,全国发生数起校园血案。人们在那些指示、通知、会议中,大多能见到“从重从快”四个字——当然在这前面还有“依法”二字。“从重从快”是否会导致别的问题,这里暂不讨论。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倘非如此不足以显示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打击侵害校园师生安全犯罪行为的决心。由此可见,“领导重视”不失为权力运作的润滑剂,而在某种程度上,这又是因为有关部门 “等不起”,否则将陷入被动。

应该说,罗彩霞何以迟迟未能等来属于她的正义,答案尽在其中。至于具体是何种原因,眼下恐怕还难以给出正确的选项。正如名著《等待戈多》所预示,正义这个“戈多”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来,又会以什么模样出现,甚至到底会不会来都是一个问题。真相迷离,正义暧昧,一切显得荒诞无比,这正符合眼下一些社会事件的真实情境。在这情况下,除了对罗彩霞抱以深切同情,我们只能祝愿她坚持到底,早日等到她的“戈多”。

2010 年5月9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究竟谁在消费名人故里? / 2010-05-13 15:05 / 评论数(0)
  • 赵作海冤案是怎么炼成的 / 2010-05-13 15:05 / 评论数(5)
  • 四月读书随记 / 2010-05-11 22:44 / 评论数(0)
  • 坐等“无居住证不得聘用”沦为笑谈 / 2010-05-09 12:07 / 评论数(4)
  • 杭厦动车初体验 / 2010-05-08 02:46 / 评论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