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向国际观众的全新24小时英语电视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批评人士怀疑新华社此举是否会对已经饱和的新闻市场产生影响。
*英语频道的必要性*
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成斌说,中国英语电视节目的出现有两个简单原因。
他说:“第一个原因是向全球观众呈现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你要有一个24小时的新闻电视节目、用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播出,也就是英语。而且你还要通过新闻播音员,用含蓄或者并不含蓄的方式表达中国对当日要事的看法。”
这些看法通过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向全球观众播出。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表示,他们将用中国视角报道国际新闻,目的在于向全球观众提供另一个信息来源。成斌说,新闻节目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
他说:“另外一个方面在于,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影响舆论,而且很有可能影响政府决策。”
*对内对外相辅相成*
中国国内媒体有自己的内部审查制度,而中国的英语电视节目旨在呈现一种更西化的风格。
赵心树是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他说,虽然两者看起来有不同的新闻视角,但中国的对内和对外节目其实更为相似。
他说:“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现在更是如此。他们当前的顾虑在于国内的观众,因为他们感到不安,感到受了威胁。政府、政权也觉得受到威胁。他们明白他们不是被选民选举上来的。他们必须提供另一种合理性信息来源。”
赵心树教授说,随着中国媒体越来越多地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合理性信息也开始渗透进来。
他说:“他们互相争抢观众,争抢广告收入。你会看到不同媒体互相竞争的市场现象。当他们竞争的时候,他们想要取悦观众,他们要给观众信息,包括来自国外的信息。那是信息进入所谓‘官方’媒体的一种方式。”
*推动中国媒体和政治制度发展*
赵心树说,播音员和记者会带着不同的新闻视角回到中国。
他说:“许多、或者大部分人会回来参与到国内的竞争当中,并且成为推动中国媒体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一部分。”
他说,最终在中国国内造成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影响。
他说:“所以,他们的变化会大过他们对西方观众的改变。这对西方观众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不同的观点并不会让他们损失什么,即使来自被政府严格控制的媒体。总的来说,这对每个人都有益。”
*外文频道丰富*
中国早前就已开始进行国际广播。官方媒体中国中央电视台的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在2000年开播,目前在美国也收看的到。中国中央电视台还开设了西班牙语频道、法语频道、阿拉伯语频道和俄语频道。
*内宣外宣两手抓*
中国的官方媒体可以被归为两类:内宣和外宣 – 即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中国国内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常常受到限制,并在特殊情况下封锁消息。而对外电视节目更像一种公关手段。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说,那种方式包括对西方媒体的批评。
他说:“中国媒体在报道最近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时将有线新闻电视网描述成美国政府的臂膀。也就是说,有线电视新闻网是影响其他国家对美态度的关键因素。这和中国媒体定义舆论和媒体战争是一致的,是在描述控制舆论的一种斗争或者冲突。不只中国,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改变势在必行*
但他还说,中国政府明白,一个变化着的世界要求中国也要做出改变。
他说:“中国非常与时俱进。中国也非常明白,只在北京发表声明是不够的。他们知道他们所处的世界复杂得多。如果他们想继续维持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他们必须做出相应改变。我认为这同向外国投资开放中国市场和允许外国游客到中国各地旅游的想法是一致的。但问题在于,如果这种开放开始威胁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会怎么样?”
新华通讯社创建于1931年,当时被称为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提供有关中国国内新闻政策的官方声明,为中国的其他新闻媒体设定报道基调。
*争取更多新闻自由*
成斌说,现在,新闻报道在自由度上有了更大空间。
他说:“只要不批评党中央,报道的自由度还是有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想被看到什么、想被听到什么。这有点像双行道,了解中国的官方立场。这就像是在读<人民日报>,你能了解中国政府想要说些什么。”
他说,现在的问题变成,中国媒体通过这种新的方式能有多大提升。
他说:“记者的首要身份是政府雇员呢,还是媒体工作者呢?希望一些新闻自由的种子可以生根。”
中国观众收看不到新华社的英语电视节目。这个全新的频道不太可能同有线新闻电视网或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新闻机构造成影响。靠它盈利也并非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请看原文:
中国全新英语新闻频道对国内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