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我和耀杰的居住算是很近的了,他在鸟巢西,我在鸟巢东。
认识耀杰前,先是传闻多……他和许志永同往早期访民村看望访民,当然后来才知道这是误传,耀杰去访民村的时候许志永还在校攻读……后来看到耀杰写的书,并且知道了他的著作的高产,不禁由心底佩服……而更多的是看他具备渊博历史知识积淀且多有自我见地的博论……直到一次他来鸟巢东边我的居所附近参加一次朋友们的聚餐,我们开始了更具实际的人与人的接触。
耀杰出身农村,曾当过学校教员,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所成为研究员,这些经历所历练就的人格精神都似乎在他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方面得到凸显。
也许是当过教员的原因吧,在许多的时候耀杰会显示出组织、运筹以及推介更恰当他人担当某项事务的细发和精准来。我有过被他邀请参加他的新书发行研讨会的经历,而我在这样的会上有幸结识了茅于轼、铁流、高瑜姐这样的人杰;当有媒体对耀杰进行专题采访的时候他却推介采访者就此话题和我谈谈才更具实际,我知道那绝不是推诿,而是他的治学精神严谨的表现,因为他为此不惜放下自己的工作陪同一旁;甚至有一天我接到过耀杰的一个电话,约我前往建国门外一位我不熟识的朋友家去。直到去了那里,我才知道那原本是他的几位世交的聚会,之所以邀请我参与是知道我的户外运动喜好,而那位朋友是台湾定居大陆的一位著名的户外运动领袖,一位职业旅行家,一位富有爱心的慈善人士。我因此得到了那位朋友的精神鼓励、专业技巧指点,甚至临走时获得了那位朋友馈赠我的旅行睡袋和他自己加工的驴友小礼品:一只用牛角自制的解死绳结的工具,那件牛角小工具此刻就呆在我的黄河溯源行行囊中……
在一系列的细节上,耀杰的为人热情和于人真诚我是不能忽视的,这些我全都记在了心底,并且时有模仿。因为我缺了,所以我索取,不失时机。
有一个时期,我常邀请耀杰来鸟巢东侧与本地或者外地的朋友聚餐,耀杰来了,由每邀必到到后来频次的减少,原本距离不远却有许多的事务似乎缠身,我们是自己逐步悟出其中的原由来的。“我有老母、妻儿,还有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尚未获得丰富物质的家境,我需要工作,需要比常人更是加倍的工作,才能对得起我的家人……”那时候,耀杰因为思想而被所在单位做了“处理”。一个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赢得了工作的权力和治学成就的人,却终因个人思想的富有而被排挤。这也是你、我、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环境。耀杰的不能聚会渐为我所理解。我也只有默默地祝愿他,更多的出版,更多的获益,这里面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精神的拿来我们大家分享,物质的除了耀杰自己享用,也让我们认识一个对思想的拥有者如何采取下作手段的组织的卑劣。
耀杰近些年来著作颇丰,单就我搜集到的资信,就有如下十多部:《中国话剧史》、《戏剧大师曹禺—呕心沥血的人间悲剧》、《影剧之王田汉—爱国唯美的浪漫人生》、《阳光天堂—曹禺戏剧的黄金梦想》、《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北大教授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路线图》、《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大陆官场黑社会》等。这些书,有的耀杰送过我,有的还未能看到,就他所著,我深知其用心良苦。近年来耀杰所著主要为20世纪中国政学两界重要人物及重点事件的个案研究,而他这样的研究又从不只在故纸堆里缠绵回转。读者能够在他的书中,他的书中历史里读到的恰恰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让我也从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问题上获取了一个来自侧面的教诲,十分感谢!
我和耀杰,我住鸟巢东,他住鸟巢西,这样的格局也许很快会被打破,对此我隐隐地已有预感,但不论在何处,我将持续注视耀杰的著作的生产。并且在此发布他的演讲《努力走向公民社会》之时,我愿意多写如上。一场温和而坦诚的演说却意外遭到许多的禁忌,我为此深感不平。现在我只好先提供它的下载,以飨民意。
张耀杰演讲《努力走向公民社会》(020)[306.11M] 下载 >>>
视频地址在这里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71986806.html
请看原文:
张耀杰:努力走向公民社会(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