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馨语 | 评论(0) | 标签:情景喜剧, 我爱我家, Friends, 老友记, 电视, 媒介学, 媒体, 互联网, 电视剧, 戏剧, 相声, 载体

1510 上的白渊朋友有精彩的文章介绍了老友记(Friends)的主要人物(暂时只有4篇),个人很喜欢看,我的意思是说喜同时欢看老友记和白渊的文章。中国的 “我爱我家”也很不错,不过它们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拍了,或者说没人看了,再或者说几乎情景喜剧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引得我想写点东西。

情景喜剧为什么会那么成功呢,又为什么那么短命呢,为什么它只能作为人们缅怀的东西呢?说红颜薄命不贴切,因为它不属于这个世界,它是必死的,有人爱红颜,有人喜欢实用型的,可惜它是既没姿色有不实用,要不是“第一次”,恐怕没有人会“上”。

要说这内容与平台(或者说媒介)不得不一致与和谐。咱们姑且把所有称为“剧”的东西胡乱分三类,戏剧(京剧啦,话剧啦之类的),电视剧,还有后来薄命的情景喜剧。戏剧的平台是剧场,电视剧的平台是电视。原本这样挺好的,剧场需要人们走过去,就像电影院,剧场每次接待的人不一样,那么剧场里演的东西必须让人一次看完,弄个剧场连续剧是不行的;电视在家里,说看就看,那么就可以连续,一天一集的拖着不要紧,而且在电视里没有必要而且最好不要让人一次看完,对于电视台来说,连续剧就像博客里的RSS,是要让你再回来的,而且一次看完那叫电影。情景喜剧就惨了,原本没有属于它的平台,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倾国倾城,但是原本稳定的结构不喜欢它,不得不将其杀死。这情景喜剧需要戏剧那样的剧场,还有现场观众,然后还要在电视上一集一集的放,戏剧电视剧自然醋意大起,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情景喜剧是连续性的,只看一集虽然也能让人发笑,但是事儿绝不能这么干,它不得不进入电视,而电视能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自然让电视观众更加挑剔。一个人一个月去一次剧院是可以忍受相同的布景的,而在电视上却无法每天看同样的脸同样的背景,看5分钟山,观5分钟海多好!尤其是当像老友记中的主要演员每集要拿100万美元片酬的时候,很多人会想,100万可以在电视上弄出多少惊险镜头啊!片酬越来越高是必然的,而产品最多只能保证原有质量(这已经很难,人们越来越不容易笑了),像老友记那样开始的时候找一些没有名气的年轻人还好,起码能坚持10年,要是像我爱我家那样开始就用知名演员,英年早逝就是必然的了(把第一次献给人家还差不多)。

有人会说,我爱我家之后中国还拍过其他的情景喜剧啊,里面也依然有知名演员啊,这不假,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首先,如果有知名小品演员在演,那么请问小品演员算是工作吗,很多人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有可能被临幸一次,他们很难转型演严肃的电视剧,像情景喜剧这样由无数个小品组成起来的东西还真适合打发“陛下不在的日子”。其次,要知道中国观众是怎么蹂躏都行的。还有一点,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现象,就是在中国存在的“废物利用”和“拒绝贬值”传统(中国人过去太穷),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比较小的城市,那么你一定不会对这个例子陌生:突然间某一年流行了一个什么东西或者说先进入市场的人赚了,比如台球厅,然后买卖人蜂拥而至,你们那里到处都是台球厅,然后自然是饱和和价格下降,这些人又全部撤退,有的时候你那里在一个时期内可能连一个台球厅都找不到,后来又会出现那么一两家,破破烂烂,价格低廉,好在可以让市民们说“哦,我们这里有台球厅”;假如你没有这样的体验,那么想想,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为什么那么不发达,没有形成规模和系统呢,因为很少的人会原意合理地承认自己的车贬值了,所谓“与其低价卖,还不如再开开”,而有那么一个阶段你们那里完全找不到台球厅也是这个原因-拒绝贬值出售。有时候这样也挺好,比如说如果我现在在我那个小城市梅河口,从我家下来步行5分钟,我就能到一个小黑屋子里玩最原貌的街机街头霸王(二代)来回忆同年。反映到情景喜剧上,导演,演员和投资商是不会主动接受情景喜剧无法适合电视这个事实的,反正投资不多,我们可以拍的快点,烂点,就像后来那些低价的台球厅。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还有很多。

回头我们再看看所谓平台,在传统媒体中,电视是最霸道的一个,它总是有通吃的野心,通吃一切媒介和一切内容。剧场不算是传统媒体,论资排辈的话它应该算是 “古典媒体”,音乐会演唱会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只是内容新点,电视要通吃它,把什么戏曲话剧搬上银幕,失败,古典媒体人家的现场气氛搬不来;新一点的还有电影剧场,电视要通吃它,然后观众在家准备点爆米花,买名叫“家庭影院”的电视,关上灯,然后看电影台的”老片“,因为没有新片原意立即上电视;报纸杂志被电视通吃的比较惨,人家新闻有画面,人家的生活节目可以现场教你做菜… …;广播也吃,我在法国就看见过一个深夜的节目,不是“那种”,是一个人手里拿本小说,念给你听,然后电视就三个镜头来回切换,都是照这个人的脸,这节目让我崩溃;如果算上改编剧,电视确实也通吃了小说,此外还吃了广告;如果没有人拦着它,互联网它也是要吃的,有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老相声段子也都被弄上了Flash,节目中主持人脸的下面多放着电脑,也经常搞什么网友留言之类的,很搞笑,就像一个笑话里说的:一个人新买了一台电脑,装上了网,他认为这对他来说是革命性的,电话也不用了,全都是邮件,觉得邮件更好,有一次他需要跟他的一个朋友联系说点什么事,他就给他的朋友打了电话”我有事找你,把你邮件地址给我“,要来了地址,写了邮件发了,没有回音,他又打电话”你收到我邮件没?“,”哦,你没收到啊,那这样,我现在马上再给你发一次,我发出去之后给你发一个短信告诉你邮件已经发了,然后你收到邮件给我打一个电话告诉我你收到了,好吧……“人有的时候在面对很多的工具的时候是会闹这样的笑话的,既然有事,第一个电话把事说了就是了,电视(或者控制着电视的人)也是一样,总以为自己跟什么都是兼容的,一样闹笑话。

那么有些东西被电视吃了,但是消化不了,就像情景喜剧,不能吸收,就只能排泄掉了。还有那原本就不属于电视的相声,冯巩牛群好像早就看出来了,在他们那个“相声出新”的段子里也什么都试了,可又能怎样呢?

此前,所有媒介都需要经过一个很不方便的过程将内容传播到受众那里,比如订阅报纸需要走邮政,就算在路上买也还是要由商人经过邮政,从广播开始,受众就可以在家随时随地收了,电视更配上了画面,互联网又让受众可以掌握主动权… …单说我稍微了解一点的法国,80年代(我忘记了哪年),有一个电视观众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说“我老公性无能,跟他一起这么多年我一次都没有满足过”,这件事后来被看作是法国电视的革命,从此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界限不见了,再有全球直播MJ专集发布(历史还是危险我忘记了,就是Black or white那个)中变豹子的那段有争议(当时有)的MV,还有911恐怖袭击的直播,再到第一个真人实境秀中普通人作为小白鼠在玻璃罩子里给观众看… … “注意力经济”不得不导致大众”娱乐至死“,必然要给人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或惊吓)。而像Friends这样用同样的布景,同样的面孔,只能靠台词和剧情使人发笑或观看的情景喜剧真的很难生存,它就像只有本专业特长的博士一样,无法生存于这个社会,最后不是自杀就是被人杀,Friends在美国播出了10 年,那是一个奇迹,原因?我看不是美国人民太厚道就是它拍的太好。有幸能在这10年中到现场去看的观众一定会觉得在现场要比在电视上有意思一万倍,而在电视上观看它的人数是到过现场的人的可能一亿倍,这就是Friends或者是所有情景戏剧的矛盾-它属于剧场却不得不上电视。“朋友”活在电视上不容易,首先不容易的就是主创人员,在娱乐至死的今天,任何人能在电视上长达10年拍一个剧都是可敬的(这年头把任何事干10年都是可敬的,能跟老婆过10年都是可敬的),尤其是这个剧很早就给了他们那么大的名气,虽然说他们每年都在涨工资,但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认为老友记死于演员不断提高的身价恐怕就冤枉好人了。

爱老友记的朋友们一定期待主创人员再拍一个电影版,这虽然有慰藉之功效,但治标不治本,情景喜剧还是要死,虽然它本身并不该死。不过也不至于如此悲观,现在虽然还是电视王朝,但是互联网在崛起,以后也自然会有专属于互联网的“剧”,演员,导演和制片公司,只要这个平台有能让这些人吃饱吃好的办法,今天嫁错郎的情景喜剧没落了,明天改嫁给互联网,未必不是一对绝配。

最后向喜爱老友记的朋友们推荐白渊朋友的文章,并期待他对剩下的“朋友”的精彩描述尽快出炉:http://www.my1510.cn/author.php?mahanlin1

====================================

王馨语私人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angxinyu/

王馨语语言教学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xylanguage/

王馨语E声望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ereputation/

王馨语1510文章分类: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0025484f84138b

====================================

王馨语的最新更新:
  • 群体施暴 / 2010-08-30 00:18 / 评论数(2)
  • 疑难杂症求诊 / 2010-08-27 00:58 / 评论数(1)
  • 论低俗 / 2010-08-25 07:44 / 评论数(1)
  • 权势语言 / 2010-08-23 06:31 / 评论数(0)
  • 今屏媒 / 2010-08-21 08:50 / 评论数(2)
  •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