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9.5米高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广场东侧。”
我以为孔子像的位置是在国家博物馆西门广场(台湾某报的示意图就是这么画的),坐东朝西,隔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人民大会堂相望。如果他老人家环视广场一周,向右看到的,是天安门,和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向左看到的,是前门门楼,以及门楼北面的毛泽东纪念堂。
于是,一个句子,像济南珍珠泉里的泡沫那样,一字一泡地浮现在脑际:孔子来到天安门。
但心里没底,下午打车到天安门看看。一看,才知道,别说孔子像没有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他的位置,如果不能转动脑袋,甚至连天安门广场都看不见。他站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面北而立,对面是天安门城楼东观礼台,东长安街的滚滚车流在他面前川流不息,他可能有的感慨或许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这个地方,孔子曾经两次被无形打倒,一次是1919年,另一次是1960年代中期;这次,他有形地来了,虽然只蹭到它的边缘。他身高7.9米,状如山崖,拱手欠背,收眉敛目,若有所悟地口含春风⋯⋯让人想起2100年前史学家司马迁想象的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在新浪微博上创建了“儒家学派与国家智库”微群的李仲均说:“看见孔子像树立在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前的时候,有潮湿的感觉在我的眼睛里,那不止是伟大,也是亲切,好象遇见一个老朋友。”
看见孔子像,并非所有人都看见了老友,也有人看到的是寇仇,李承鹏就是其中一个:“刚才有猫眼朋友问怎样看孔子像立于广场——很多年了,他们让我们学习孔子,实则要变我们为孙子。孔孟不死,国难不已——这话我较认同。孔子孟子本人不知怎样,至少流传下来的这些,让中国人系统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集中营。”(原文地址: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741106)
委婉一点的,是熊培云。我于1月14日发微博说:“孔子来到天安门,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培云评论说:“没有其他诸子,孔子进入天安门充其量只是个大事件,而且属外宣范畴。说伟大,恐怕为时过早。论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孔子甚至不及吕不韦旗下的门客,缘何要一枝独秀?从以伦理治国到以权利治国,中国在文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不同意承鹏和培云二位先生的看法,理由是:孔子对华夏文明存续有功,对中华帝国专制无罪,甚至,还提供了暴政解毒剂。
迄今存活下来的文明,可以分为两大类:海洋文明,和河流域文明。规模大,活力小,是河流域文明的特征,因为它必须揽括整个河流域,它的规模由其所在地区的河流长度决定。一个例外是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从来没有诞生过全流域文明国家。
为什么?经过研究我发现,亚马逊河流域是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大规模农耕;密西西比河流域适合大规模农耕,但墨西哥湾
的“奥尔梅克文明”及其后续文明一直忙于“自杀”,没有过剩人口向该河流域迁徙。玛雅文明,以及阿兹台克文明,之所以消失或不堪一击,是因为它们只重鬼神不重人,用大规模活人,献祭天神,因此是“空心文明”,或者说是没有心跳的文明。
华夏文明,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了心跳。这颗心跳,有两个重要节拍:第一是“务人”,以人为本;第二是“贵生”,珍爱生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丘先生用8个字击出第一个节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用6个字击出第二个节拍:“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学生樊迟曾经向他请教“智”的含义,他回答说:“‘智’就是把功夫都下在人和老百姓的事务上,不要在鬼和神那里耽误工夫。对鬼和神,第一要敬畏,第二要离远点儿。”孔丘开创的儒家思想体系,都是围绕人,而不是围绕鬼或神展开的。这种华夏版的“人本主义”(或者用孔丘的话说,“务民”主义),是儒家学派对华夏文明的成形所做的最大贡献之一。
所以说,
孔子对华夏文明存续有功。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看来,华夏文明成为世界四大轴心文明之一,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四大轴心民族之一,关键在于有孔子这样的伟大导师,推动了地域思维的普世化,神巫思维的人性化。
那么,孔子要对秦以后的专制负责吗?非也。孔子做梦都梦不到秦国那样的“霸道”国家,他的政治理想,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天下为公”,最低纲领是西周体制。西周体制,并非中央集权体制,它被荀子称为天下“兼制”(《荀子.儒效》),而非专制。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立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同,秦始皇创立的郡县主义,不是孔夫子主义指导下完成的,秦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法家。
尽管汉儒将儒家思想体制化为国家正统意识,但孔子政治思想的两个纲领,一直是历代政治思想家对抗过度暴政的思想武器。远的不说,顾炎武提出的郡县制下分权、黄宗羲提出的“公法”治天下,还有康有为的托古改制,都来自孔子的这些思想。
不过,如果要从孔子思想里寻找自由宪政观念,那就找错了地方。我们不能责备他没有自由观念,就像我们不能责备他不穿西一样。假如我们不能把祖先的哲学,变成我们今天的思想力量,那是我们的无能,别苛责先贤。
孔子并没有成为过去,他还在天安门西北角守侯,等待入场。
吴稼祥,2011年1月17日于北京家中
载南都周刊,2011年第4期,
http://www.nbweekly.com/Reviews/11862,1.s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