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到2003年,我和时殷弘、冯昭奎等学者先后提出对日关系新思维,本意是立足国家长远利益,为实现周边睦邻,对处理中日关系提出一个新思路。新思维提出之后,遭国内一个著名日本问题学者讨伐。该学者不但在国内痛批新思维,还到东京出版了一本日文著作《何谓对日新思维——对马立诚、时殷弘论文的批判》,把笔墨官司打到国外,说新思维“迎合日本右翼需要”云云,从而抢到“爱国”先机,得到提升。殊不料,经有关部门调查,该学者竟是一个日本间谍。他的激进“爱国”,不过是以假乱真的障眼法而已,真实目的是骗取信任升官发财。今年初,该学者判了14年刑。

   
这种匪夷所思的事,近年层见叠出,令人咋舌。原来,在某些人那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变成了做秀。

   
前不久,周筱赟、叶楚华、廖保平出了一本书《中国谁在不高兴》。叶楚华在书中说,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问世的时候,他正念高中。“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去读这本书……每读一次就感到热血沸腾……像吃了春药一般。”而现在,他已经梦醒,看到台前幕后的真实景象是什么呢?“当奸商和无良作者们数钱数到手软、花天酒地的时候,狂热而又贫穷的愤青们往往会说,我们为了精神亢奋,心甘情愿付出。”他得出的结论是:“愤青是个供书商骗钱的大市场”。廖保平补充道:“民族主义是笔好买卖”。

   
为何有如此怪象?一是某些人做了功利主义的俘虏,弄虚作假,揣摩风头。正如陶渊明所说:“真风告逝而大伪斯兴”。看到民族主义大行于世,就跟风而上,鞭子耍得比谁都响,“爱国”牛皮吹成天大。今天骂老张不爱国,明天骂老李不爱国,就数他最爱国。但实质呢?往往是见风使舵,以此博得有司青睐,趁机捞一把,扩展自家资源,玩大了甚至堕落成戴着面具的假面人。某大学一位女生,在克林顿访华时,质问为难克林顿出了风头,以此炫耀。没几天嫁给美国人,移民美国拿绿卡,又在人前炫耀,到底哪个是真的?二是舆论生态出了毛病。残疾运动员金晶以自己的身体护卫奥运火炬,广受称赞。但当她不赞成抵制家乐福,说家乐福里有很多中国员工,抵制家乐福首先受害的是这些中国员工的时候,立遭愤青诅咒为“汉奸”,并且拿她的身体残疾进行人身攻击。令人怪异的是,这种“文革”式非理性的谩骂和攻击,常常被某些人捧为“爱国情怀”,导致语言暴力盛行。金晶绝不是个例。近年来,提倡顾全大局、理性爱国的声音频遭抵制和谩骂,乃至受到暴力威胁,致使一些人“爱国”虚火高烧,今天说“不高兴”,明天要“大打”,竞比声高,弄得别人不敢说话。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只能导致假话泛滥,损害国家长远利益,在国际上助燃“中国威胁论”,使中国陷入被动。去年“两会”发言中,几位退下来的部长感叹说真话难,就道出了人所共知的事实。

   
复杂的现实和沉痛的教训提醒我们,对于某些分贝特高的“爱国者”,不妨问一句,有没有表演和生意的成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