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新华图片)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成为中国社会名人(新华图片)

河南少林寺的武功天下驰名,而1980年代的一部电影《少林寺》更是让许多人知道了少林寺,令少林寺名声大噪。

如今,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不但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是中国第一个取得工商管理学位(MBA)的僧人。他还经常出访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等。

少林寺不但在国内开办了多家武术学校,广招天下弟子学习少林武功,同时也有全世界慕名前来少林寺学习佛教以及武功的信徒和学员。

与此同时,据称少林寺还在欧美等地开办多所武馆,除教授武术,还教授禅修等。

少林寺似乎越办越红火,然而,少林寺的这种商业化倾向也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甚至非议,许多人似乎对少林寺的商业化感到不满。

争议

少林和尚

身怀绝技的少林和尚

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周孝正对少林寺的这种商业化运作就是持强烈的批评态度。

他认为中国拜金主义盛行,像中国许多行业一样,少林寺过度商业化了,关键是太过分了。

他对BBC说,宗教应该是精神的家园,不应该用市场经济来经营。如果佛教是靠寺庙经济来延续和发展的话,就完全不对路了。

但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主编黄夏年则表示,不能简单地对少林寺的商业化持批判态度,而是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少林寺现象。

他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界一直注重寺院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正是有了寺院经济,才使得佛教能够长存下来。

他说,少林寺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了当前最好的政策和有利的环境,使少林寺成为中国佛教界与武术界以及中国文化中的最好的品牌之一。

但周孝正说,少林寺应该坚持自己的一块净土。

他认为,少林寺应该以接受捐赠的形式来经营,完全依靠其信徒的捐助。

他说,信徒的捐赠应该足够来维持少林寺的生存,因为少林寺是其信徒的心灵家园,少林寺应该有自信,依靠信徒的慷慨捐赠,不需要去搞商业化。

对佛教颇有研究的旅居美国的中国时事评论员陈破空指出,中国没有捐赠文化。他说,中国人都比较吝啬、注重实用。光靠捐赠维持寺庙的生存很难。

反感商业化

陈破空说,中国的寺庙商业化跟中国的大环境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的俗一点就是一切向钱看, 全民皆商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他认为少林寺今天的商业化也是一种出于无奈的被迫选择,不是主动选择。如果不商业化,少林寺在中国有可能难以生存下去。

陈破空说,社会上对少林寺商业化存在反感跟人们的传统思维有关,因为人们认为宗教应该是比较清静的和纯洁的。

人们往往把佛教与深山老林联系起来,是一种苦行僧的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周孝正认为,老百姓对少林寺商业化如此反感还跟目前中国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有关。

老百姓对拜金主义非常反感,尤其是对象少林寺这样的圣地,本来应该是一块净土,也加入了商业化大潮,因此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表演少林武功

少林和尚在香港表演少林武功

寻求平衡

少林寺应该如何在保证其自身发展与不过分商业化之间取得平衡呢?

陈破空说,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中国商业化大潮的环境下,少林寺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状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少林武功办班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少林寺应该更加重视佛教的传播,把弘扬佛教作为重点,淡化经济。

陈破空说,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和达兰萨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说,达赖喇嘛通过修寺庙,办免费学校来弘法, 吸引了全世界的信众, 但是几乎没有做任何商业化的经营。基本上是靠捐款和信奉。这可能值得少林寺效仿。

然而,他承认在中国这一做法是否能行的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少林寺商业前景

少林寺的释永信方丈表示过,少林寺的商业化脚步不会停下来,还会继续往前走,开发少林寺巨大和丰富的资源。

如果以少林寺的名声和武功,可以说是财源滚滚,但陈破空认为尽管少林寺的商业前景无量,然而这不应该是少林寺的主要方向。

少林寺还是应该以弘扬佛法与传播武功作为方向。商业化只是为少林武功和佛法服务的。让少林武功和佛法能够得到正宗的确立。

如果一味追求商业化经营,使佛教与武功成为追求利益的装饰品和手段,这就本末倒置了,是宗教的悲哀与不幸。

那么,宗教和商业能否共存呢?有关少林寺商业化的争议恰恰是当今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与佛教界人士都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