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包括纺织品,餐桌上的艺术品,或者就是简单的装饰品,除了数量众多的在尚蒂伊堡的车间里生产的中国和日本瓷器,卢浮宫,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也为此次展览出借不少艺术品。观众们在领略这些来自东方的产品的魅力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十八世纪的欧洲与东方文化之间的一段奇特的渊源。

法国公爵也做“山寨”版的东方艺术品

有盖子的花瓶,尚蒂伊城堡的产品和来自日本的原版几可乱真

孔代博物馆

有日本妇女形象图案的盘子

孔代博物馆

有龙图案的盘子同样也出自城堡的制作车间

孔代博物馆

石榴蝴蝶图案的桃形盘子

孔代博物馆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晚期,传教士和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把东方的商品带回欧洲,立刻就掀起了一股东方旋风。欧洲人被来自遥远的东方艺术品震撼了:细腻洁白,图案精美的瓷器,闪着神秘光泽的漆器以及印花棉布和丝绸成为皇家贵族们争相收藏和消费的商品。当时尚蒂伊堡的主人是孔代王子,波旁公爵路易亨利 (Duc Bourbon 1692-1740),他也成了一个东方迷,开始收藏这些来自东方的宝贝,但与众不同之处的是,他不仅要收藏,而且还要揭开这些东方产品的制造秘密,从而自行生产。公爵在他的领地上建造瓷器,漆器和布料印染车间,要制造出和东方相媲美的产品。据说,工匠们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这些车间里的出来的“山寨”产品仿真度极高,当时人们很难分辨真假。遗憾的是,波旁公爵的私人收藏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的破坏,已经所剩无几。

这次展览反映出法国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对东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特别是尚蒂伊的波旁家族的王子们对装饰艺术的酷爱。

稀有的对开本《中国图案集》

为了让手工业者能够更好的模仿和绘制图案,1735年,公爵让印花棉布车间的负责人弗莱斯(Jean-Antoine Fraisse1680-1739)把他收藏的中国,日本瓷器和印花棉布的图案用铜板雕刻法的方式绘制下来制作成一本名为《中国图案集》( livre de Desseins chinois)的对开本图书 , 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只有13本,其中仅有三本是用手上色的。在本次展览中,就展出了两本当时的手绘本。其中一本是尚蒂伊堡的收藏;而另一本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专门出借给此次展览的。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艺人弗莱斯在留下了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的同时,自己也得以名垂青史。

大小猴群厅

大猴群厅

孔代博物馆

十八世纪盛行的东方风一直渗透到城堡的内部装饰。1737年,为了给收藏品提供 一个合适的展览场所地,波旁公爵请人将城堡里的一个大套间的前厅墙壁和天花板上都画上了中国的图案,被称为大猴群厅( la Grande Singerie),专家们现在一致认为这是画家克里斯托夫 •于埃 (christophe Huet 1700-1759)的作品,他是当时著名的动物和装饰画画家,。前厅位于城堡里的大套间之间,在战争厅( la Galerie de bataille)和王子的办公室之间,四面墙上画满了以猴子为主角的中国式图案 。因为欧洲没有猴子,所以猴子对法国人来说,实际上也和瓷器,漆器这些艺术品一样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当时作为时髦的东西出现在画中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令人称奇的是,由于猴子可以模仿人类行为的特征,画家就把公爵及其家人绘成猴子形象,他们或出征战场,或打猎,而皇家贵族根本没有迁怒于把自己画成猴子的形象的画家,可能还会觉得画面具有独特的异国情调呢!

一只画画的猴子

孔代博物馆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小猴群厅(Petite Singerie),位于城堡底层公爵家族女士们的套房里,画家为她们装饰了一个可爱的小客厅,生活在城堡里的贵妇们的日常活动也被画家笔下的猴子们模仿的淋漓尽致,打猎,林中聚餐,摘樱桃,打牌,梳妆打扮……可以想象当时的贵妇们在客厅里面对满墙的猴子时互相打趣玩笑的场景。这两个厅在得到修缮以后,也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部分。

另外,展出的还有画家绘制的不少尺寸很大的油画,主题都是表现具有异域风情和深受欧洲人喜爱的动物——猴子的形象,画中的风景里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式的廊亭的影子。

城堡年终表演剧目:《紫禁城里的秘密》

为了配合这次展览,从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月2日,城堡的大马厮里还将进行极富中国特色的演出,表演的剧目是《紫禁城里的秘密》(Le mystère de la Cité interdite),向法国的观众讲述慈禧太后与清朝宫廷的故事。这是一场融戏剧的故事情节,马术,中国式的刀剑技巧为一体的表演。

尚蒂伊城堡和孔代博物馆网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