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炮轰电影审查
《世界报》驻北京记者佩德罗来蒂(Brice Pedroletti)说,冯小刚是中国的成功导演,有着最高票房纪录,然而在今年8月在政协组织的一个文化改革研讨会上,他也站出来批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说电影局把什么都当原则问题,过度负面联想,要求删改的地方之多,已到了滑稽可笑的程度。
在中国,一些中国电影导演必须将自己的电影剧本和最终版本结果,以及外国电影节的邀请都提交给电影审查机构,并常常为了避免被过多删节,与审查当局谈判,有的电影被阻碍几个月不能出笼。比如中国导演宁浩的《无人区》就被审查机构认为“死人太多”而难以通过。
有些电影公映后也会受到审查被撤出电影市场,比如李安获得金熊奖的电影《色戒》。
检查无孔不入
《世界报》说,中国当局对文化领域的检查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对电影审查特别严厉是因为电影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对青年网民影响力日益增加的中国前卫艺术家艾未未,也在今年4月3日准备去香港时被捕。艾未未被捕时正值敏感时期,有人在网上呼吁人们效仿阿拉伯茉莉花革命推翻独裁当局。
在中国,有些题材特别敏感,不但历史题材被审查官用放大镜来看,当代作品也逃不过被严密审查,一些名词成了犯忌讳的敏感词,比如 “中共,天安门事件,或者法轮功”等等。
审查逻辑根植于意识形态
那么,中国的审查到底有没有逻辑可寻?据法国在香港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塞巴斯蒂安-维格(Sébastian Veg )介绍,这个逻辑根植于中共政权中心的、难以描述的复杂意识形态。其中包括永远不能说前任领导人的坏话,避免突出负面东西,诸如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工人、农民起来反抗等等,以保证社会和谐。然后还要撒上一些节制性欲的清教徒成分,而且不能忘记说西方的颓废和堕落等等。
中国审查制度的特点是难以预料
中国当局对文化的审查的最大特点是无法预料。而且审查的机制几乎看不见,审查的决定经常是非常秘密和低调的,比如出版社担心出版后受到当局惩罚,被迫撤回,于是自己先对自己进行审查。出版社还要求审查官员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过关。
中国审查的最高机构是由李长春领导的中共宣传部。而李长春是中共政治局9名常委之一。所以,需要避免什么,什么算是越线的指令,来自中共的最高层。
若在中国搞现代做品展览,如何通过当局审查,在上海的意大利专家大卫-加蒂罗(Davide Quadrio)解释说,这要看事先的公关准备工作做得如何,要看你怎样向当局解释你的作品。但如果赶上敏感日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去年诺奖给刘晓波 北京惩罚挪威三文鱼
有关中国的消息,费加罗报的经济副刊在“历史今天”栏目说,一年前,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在狱中服刑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导致北京对奥斯陆进行报复,但没想到,报复的目标竟是三文鱼。诺奖公布后,北京当局不断增加对进口挪威三文鱼的防疫检验,致使今年头8个月,中国进口挪威三文鱼的数量减少了一半。
中国企业赞助文化活动
此外,费加罗报另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是说,中国企业开始跻身赞助国际文化活动的行列。中国的海尔公司和复兴集团都参加资助在巴黎卢浮宫举行的“中国故宫”展览。
法国各报周末头版介绍
今天法国各大报纸头版各有侧重。《解放报》头版和内页专刊,介绍法国社会党6位参加总统大选初选的候选人和他们各自的纲领,以及明天举行初选的程序等等。
法国《费加罗》报则重点批评法国铁路公司因一名员工遇刺受伤而罢工是滥用罢工权利,属于非法。
法国《世界报》头版重点是欧洲各国终于决定救助陷入困境的银行,并说法国的形势比预想的要糟糕。世界报头版的社论批评法国社会党6名初选候选人都忽视或者搁置有关欧洲的议题。世界报头版还报道一则科学研究证明 : 看电视损害健康,说“看一小时电视,折寿21分钟”。
《巴黎人》报(今天报)的头条是说,9月13日中奖1亿6千2百万欧元的神秘幸运者至今还没露面。
《十字架》报今天头版说,一些现代作家仍然从圣经中汲取灵感,但是比过去隐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