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

BBC | 北京当局处理朝鲜问题的平衡术

一个星期过去,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向朝鲜施加更多制裁。 这也展现出北京越来越能在自己分别对美国和朝鲜的政策之间取得平衡。与此同时,中国一众专家和民众都在讨论这种“走钢丝”的艺术和其他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阅读更多

博谈网 | 在中国这个大趋势在放缓——这不是个好迹象

(博谈网记者郑皓然编译报道)据《路透社》5月30日报道,季寿泉(音)和兄弟季寿方(音)在中国的创业城市温州打拼了20年之后,准备回老家了。他们说,他们没有希望在温州买房,也越来越难挣到体面的工资。中国依靠数百万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来增加城市人口和消费。它希望这会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减少中国对重工业和出口的依赖,过去三十年间重工业和出口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主要推动力。但是,打工潮在放缓,农民工们不愿意在全国到处走找工作,这个趋势会削弱城市化的努力。季寿泉说:“真的很难赚钱。”他现在在一家卡拉OK厅做音效技师,月收入5000元。“过去在KTV工作的6、7个朋友中,只有我们两个还在坚持。大多数人都回老家了。”他的出租车司机兄弟季寿方,说他们很可能最终也会回老家。兄弟两人已经省吃俭用攒够了在家乡安徽阜阳买房的钱,那里的房价是温州的五分之一。季寿方说:“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工在温州买房是不现实的,除非你有自己的生意。”官方数据显示,在2015年,农民工人数已经接近1.69亿。但是仅比2014年上涨了0.4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以来增幅最小的。在外省找工作的农名工人数下降了1.5%,是6年以来首次下滑。当局希望在2020年前,城市人口从2015年的56.1%上升到60%。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大量的待售屋库存显示城市化进程受阻,因为农名工很难在老家以外打拼出来。尽管有一些迹象显示房价在从衰退中恢复,但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待售屋库存在截止到4月的一年内上升了4.5%,达到了4.5亿平方米。在很多三线、四线城市,修建住房最初是为了吸收当局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但是,由于缺乏就业前景和社会保障,农名工们或者继续在中国最大最昂贵的大都市碰运气,或者干脆回老家。位于北京的智库机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经济学家王军(音)表示:“城市化应该基于人,而不是由人造城市来带动。”然而,一些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农名工买房和在其他城市定居的主要障碍是没有当地的服务保障,例如孩子免费入学和医疗服务。在中国的户口制度下,到城市打工的农名工在工作城市没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这使很多人不愿离开家乡。位于深圳的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DTZ)执行主管Alan Chiang认为:“如果中国的城市化按照计划的速度进行的话,那么就不会出现住房过剩的问题。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瓶颈是户口问题。”分析师们认为,如果没有户口带来的社会福利保障的话,新移民不太可能会花钱(买房)。从一个更实际的层面上,如果要结婚或开设银行账号都需要户口。当北京当局鼓励城市提供更多户口的时候,地方当局给户口设了上线,以免当地资源用光。经济学家估计,中国可以达到其迁移目标,但是他们认为城市没有给农名工提供足够的户口。到2020年,当局希望城市居民中的45%有户口,而2013年这一比例是36%。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市场营销及国际商学院教授Siah Hwee Ang指出:“户口和高房价是两个重叠的问题,户口实际上是第一个关卡。首先要有户口,但是为了拿到户口,在一个地方必须要有大量的投资。”“但是,只是拥有很多钱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住房实际上是第二个问题,而不是第一个。”阅读原文: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r-for-many-chinese-migrants-the-lure-of-the-city-is-fading-2016-5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国观察: 北京当局不要制造新的冤案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长平的评论称:“从该法院在网站公布判决书上,读不出任何真正扰乱了公共场所秩序的证据。他的确组织或者参与了街头呼吁的行动,但是没有个人或者机构证明哪怕只是被打搅了。”“在中国,街头抗议连打搅的效果都很难达到。从心理上说,不靠选票的官员不会在乎民众的言行。从行动上看,无论你怎么喊破嗓子,他们连敷衍一下的响应都不用做,完全可以紧闭门窗视若无睹,甚至干脆离开办公室回家睡觉。也就是说,哪怕最狭义地理解法律,许志永也没有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在许多基层市民心中,这项判决不公不正,被告的代表律师更形容判决是‘中国法治的悲哀及耻辱’。”“许志永是理想主义者,多年来致力民间维权,一腔热血,帮助过许多无力打官司的弱势阶层,这也令他在基层民众中拥有相当高的支持度。而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依法维权,并非要打破既有秩序。” “正如许志永在未能宣读的结案陈词中指出,官方指他在推动教育平权、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和呼吁官员财产公示的行动中扰乱公共秩序,表面看这是一个公民言论自由与公共场所秩序的边界问题,实际上,这是官方是否把公民的宪法权利当真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官方心中深深的恐惧,恐惧公开审理,恐惧一个正在到来的自由社会。”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社论称:“在中共当局眼中,许志永等人展示横幅、有五六十人围观,已是‘情节严重’,甚至可以同文革的街头武斗、同曼谷反政府示威相提并论。”“而中共官方媒体则秉承维稳的传统,剥离新公民运动要求教育平权、要求官员财产公示的合情合理合法,只强调许志永组织、策划示威活动的‘非法性’,《环球时报》社评甚至把新公民运动的示威夸大至文革的层次,声称‘对文革的集体记忆,以及这几年很多国家街头政治失控带来的强烈印象,让大多数中国公众成为保持正常社会秩序的支持者’。”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指出:‘相关迹象显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甚至连温和的异见也不会容忍。’显然,国际社会从中观察的是中共新一代领导人的开明与否,视之为中国能否走向民主、法治的一次测试。”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从这个判决可以看到,当局把任何形式的街头活动都视作洪水猛兽,实行零容忍的打压,而不管其出发点、实际效果如何,这样的做法在今天内地已经多元化的社会里,只会治丝益棼,进一步加深官民之间的观念鸿沟。”“许志永在内地维权界属于温和的人物,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理性、非暴力的原则。” “许志永案很明显是一个政治案件,当局却用非政治性的刑事罪名来指控他,判他入监,这种做法并不能回避他提出的政治性问题,反而更加提升了外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增加了官方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给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改革提供了借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希望当局至少不要制造新的冤案。让民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真正主人翁。”

阅读更多

BBC | 陈光诚在美国指责北京当局打压其家人

陈光诚在去年4月逃离软禁进入北京的美国使馆躲避,随后他和妻子和孩子一起去了美国。 中国异见人士陈光诚周二指责北京当局打击他的家人,并呼吁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干预。 陈光诚去年戏剧性地从山东老家逃脱软禁后去美国,他在华盛顿全国记者俱乐部对记者说,自从他离开中国后,他的好几位家人受到当局骚扰。 这位41岁的维权活动人士说,他33岁的侄子陈克贵被判刑3年3个月,他被禁止见律师,并且受到“刑罚”。 陈克贵因为对进入他家的当地官员犯有“故意伤害罪”被判监禁。 美国人权组织“现在自由”(Freedom Now)周二向联合国发出呼吁,要求释放陈克贵,并且说陈克贵的健康和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