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油企没资格只顾利益不讲责任
文/魏英杰
为避免国内柴油供应紧张问题危及农业用油,发改委于10月29日约谈了两大石油集团,并要求两大集团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切实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昨日两大石油集团均在官网首要位置披露已采取多项举措保供。
油价问题比较复杂,但这中间既有定价机制的问题,也有人为复杂化的地方。完全跟市场走,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这在国内行不通,因为一者老百姓吃不消,二者恐怕“两桶油”也尚不具备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政府不太可能允许这么做,因为石油不仅是日常必需品,也涉及国家安全。这是国内石油垄断格局的原因,也是由政府主导油价变化的主要理由。
所以,谈到国内油价问题,必需正视这是个“政策市”。抛开这个前提,谈市场竞争或打破垄断,即便道理全是对的,也相当于“自说自话”。但这么一来,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由政府来主导油价,等于在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硬生生插了一脚。油价跌,得通过政府(定价机制)才能跟着跌;油价涨,也得由政府来决定涨多少。在这前提下,油价比市场慢个三两拍不仅很正常,而且也是必然的结果。政府再高效也需要决策时间和信息传递过程,没辙。
但这么说,并不表明当前的油价机制合理可行。如果说油价上浮与下调,需要在市场效率与资源控制之间达成妥协,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倘若油价调整受限于利益集团,这就不正常。当前这轮油荒,明显就是石油企业“绑架政策”的一种策略。中石化表示,柴油供应紧张是地炼减产所致,地炼则把原因归结于两巨头“控制销售”。双方各执一词,从中却可看到,油荒并非短缺所致,而是有着明显的人为因素。说得更明白些,这是出于油企的市场化盈利冲动。
问题是,既然市场在国家安全前作出妥协,企业就不能一味地追求盈利,而应相应地作出一些牺牲。否则的话,消费者只能是两头吃亏——这边由于政府主导油价而承担“涨快跌慢”的损失,那边又不得不面对油价下跌时油企撒娇耍赖。把老百姓当冤大头,这肯定是不道德的企业行为。因此,由政府主导油价的话,政府就该一碗水端平,并切实承担起稳定油价与供应等重大民生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市场相对垄断,消费者基本不具备博弈能力,或者说利益格局总是呈一边倒势态。(你看,哪一回两巨头真的把舆论呼声放在眼里了?)这时候,如果政府再受制于垄断企业,消费者就只能成为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了。就此而论,发改委约谈两巨头完全是职责所系,势所必然。当然,更好的办法是进一步完善油价联动机制,在市场效率与资源控制、民生需求之间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平衡点。
油价很敏感,政府很为难。这不仅在于文件总是跑不过市场变化,还是因为相关机制具有先天缺陷,很容易形成养痈为患的困局。油企为什么敢摆出“不高兴”姿态?不就是因为两巨头乃政府控制石油资源的工具嘛。从这个角度看,平息这场表面为“油荒”实际为“逼宫”的危机,关键还在于政府(或相关机制)能否遏制住油企的逐利冲动。企业当然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但是基于国内石油市场垄断格局之所以形成的理由,两巨头没有资格只顾利益而不讲责任。
有趣的是,这回发改委约谈两巨头的理由,恰恰又是因为“油荒”已经危及农业用油。两巨头垄断国内石油市场的理由,如今却成了危及本身的原因所在。即便这不并在政策设想之内,却是相关政策设计的一个必然结果。可以预想,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相关部门恐怕还要这么纠结下去。
2011年11月3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