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保护人民不受国外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任务和愿望,在我们国家,谷歌像个未出阁的姑娘,你跟他稍微升级聊点“下半身”的话题,它索性不告诉你。非死不可则是隐身人,连面你也甭想召见。
而在一些国家人民内部的网站搜索上,自然不会面临“此页无法显示”的尴尬,因为能被显示的都已经准备好了。得出的搜索结果是“健康版,绿色版,无公害版”。这样的搜索结果有时候并不是太令人失望,因为你一点也找不到“痕迹”,我们要知道痕迹是非常重要的。打个比方,比如有个女人道听途说自己的丈夫出轨了,他自然会坐立不安,焦虑难耐,可是他未必会去真的完全相信丈夫出了轨,他需要让自己保持最后的幻想,这是人之常情。除非这时候有个人把铁打的证据摆在女人面前,要不她心里的幻想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最近看到新浪博客上韩寒和李承鹏新贴上去的文章,不出一天就被删除了,但是这样的删除不够彻底,证实了它的“曾经存在”:文章的标题还在,文本中还留下了一个标点符号。这样的“删帖”看上去比较滑稽,因为它似乎代表着某种不情愿的情绪,代表了一种被迫合作的压力。这种情况,同样在微博上流行,一些人发出的言论不久被删除,但留下了“此微博已被原作者删除”的“痕迹”。是不是原作者删除的呢?很难讲。但是原作者只能做冤大头。
在一个信息如此开放的年代,留下蛛丝马迹是多么没有技术的一件事啊。但是我从来不会去质疑我们的技术。因为此页无法显示,在一个正常的国度,网页上弹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技术上出了问题。而在一个神秘的国度,则是政治上出了问题。同时也很容易让大家认为这暗含一种秘而不宣的真理。这是强权势力极力消灭自由意志和反抗精神的媒介表现。也就是说,这样的带有痕迹的删帖行为,实际上不但起不到常言的“维稳”作用,反而使得原来的“不稳”被舆论越放越大。当大家认为这篇文章可能碰触了“雷区”时,他们的心中便本能的出现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很可能要为宣扬这篇文章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们把敏感的文章张贴到自己的部落格或者论坛上时,他们会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正义的事情,他们觉得他们虽然说不出真相,但是也有宣传真相的义务。而这种正义感得以实现的基础,正是因为遮蔽真相这一最丧失人道的命令。
当然发这点感想,绝不是为了“高墙”分忧,告诉他们此刻他们的行动起了反作用,何不如干脆封杀说出不当言论的ID,何不大家自此都以社区为单位上局域网得了。这样的话,反作用恐怕早晚会变为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