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外界关注的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结束。会上,工信部提出校车的安全性要提高,而成本则要合理控制,以便于普及。但多家汽车生产企业认为,拿美国的标准到中国使用,明显脱离实际。从国内客车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完全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执行,不仅要增加20%-30%的成本,且大多数生产中小客车的厂家将被排除在外。
在我们这里,所谓的“中国国情”和“国际接轨”,已然沦为任人打扮的“姑娘”——当油价上调遭遇民意的汹涌质疑时,所谓“国际接轨”的解释就喧嚣一时,而当公众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时,“国情说”便又应声而起;当公车消费已经引领“国际水平”时,而公车改革步伐却止于“中国国情”……不难发现,这种“选择性接轨”,所接的是实质是既得利益者的私利之轨。这种语境下的所谓“国情说”,在更多时候不过是利益者攫取私利的遮羞布。
新校车标准当然要考虑中国实际情况,但它所考虑的“国情”应当是:校车的推广重点是在农村,但由于农村道路建设相对落后,多数村级公路不足4米宽,如果车型过大过长,则必然导致这些问题:一是很多地方大客车要么很难开进去,要么能进去却“有进难回”;二是车型大而路面窄,则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由于农村学校规模不大,不仅没有场地停放大型客车,而且大客车运营成本过高。
基于这种现实,我国目前绝大部分长达6米以上的校车,显然难以在农村推广;而美国“长鼻子”校车更不宜被简单定为国内校车效仿的对象。新校车标准的确不宜一刀切,而应根据城乡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制定多种车型,以适应于城乡之间的不同路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而降低校车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更不是借此反对与国际接轨的理由,这是两个问题。新校车标准关涉孩子的安全,容不得讨价还价。相反,鉴于中国尤其是农村的路况与美国相差甚远的事实,中国的校车标准不但要参照美国标准,甚至高于美国标准也毫不为过。
一些车企所谓的新校车标准套用美国标准不符合“国情”,说到底是不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企情”——若按照美国校车标准,国内大多数车企必然因技术无法达标而被排除在外。尽管作为国内最大校车生产企业的宇通客车澄清说,不存在所谓的“宇通标准”,只是受托作为主要参与者,首先考虑校车“安全第一”,但是车企往往是很多地方的纳税大户,又怎能甘心在校车这个大市场上被淘汰?一旦出局,地方和部门利益势必受到影响,所以有人想要降低标准,用普通客车当校车用,以便利益均沾。
新校车标准的背后,可能有一场利益博弈战。但一切博弈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安全为代价,“安全”应当成为校车质量的“核心标准”,而不能被利益分配所干扰,这是一切博弈不容践踏的一条底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校车安全就是新标准最大的“国情”。因此,生产校车的企业,必须要有相当的资质才行,不能因为一部分没实力的企业“喝不到汤”,而随意降低校车的安全标准。就此来说,到底是以“国情”迁就落后企业,还是跟国际接轨倒逼企业,其实已经不是什么选择题。
政府“阔”起来了,百姓的腰包呢 / 2012-01-11 23:26 / 评论数(1)民生工程成空谈让监管再次裸奔 / 2012-01-04 23:24 / 评论数(0)“米贵稻贱”考问公权执政良心 / 2012-01-04 23:20 / 评论数(1)官府曲线获信与“不搞异地监督” / 2012-01-04 23:20 / 评论数(0)孩子非“私产”,反家暴须社会合力 / 2011-12-20 23:33 / 评论数(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