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能选举的未必能治理。老布什就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我明明知道怎么治国,讲不过克林顿这种能说会道的后生,凭什么非要和他辩论?结果,他辩论时不耐烦,居然当着电视观众看手表。政治评论人立即指出:你对着选民看表,那就说明你的时辰不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选举过程艰苦残酷,多少能够反映候选人的人格和政风。金里奇自我膨胀,总把自己的虚荣放在本党利益之上,选民们已经看得一清二楚。奥巴马特别淡定,这在选举的起伏跌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在他的为政风格上。罗姆尼如何?现在大家已经有了结论:这位自称“命中注定”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精于算计,左右逢源,枯燥乏味,缺乏感召力。这也成为激情型的极端保守主义者仍然拒绝支持他的重大原因。
精于算计、缺乏感召力,确实就是罗姆尼的风格。问题是,美国在面临如此大的危机之时,是否需要这么一个缺乏个人魅力的领袖?
最近一年,从《纽约时报》,到英国的《金融时报》,不时都有些对罗姆尼过去的深描,颇为传神。一言以蔽之,罗姆尼本质上是个生意人。另外,在好大喜功的风气横行之时,他又是个从小处着眼的生意人,也怪不得会缺乏高瞻远瞩的感召力了。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在他领导Bain
Capital时,禁止办公室使用硬木家具。结果,这一顶尖的金融巨头,居然全买一色的便宜家具,意在压缩成本。他经营私募股权基金、收购改造企业,则不过是这一廉价原则的延伸:消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1999年,他辞去Bain Capital的职位,临危受命,去拯救濒临破产的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他一上任,就取消了组委会工作人员的免费饮料和饼干,接着把组委会高管的免费工作午餐也取消。他把5美元的比萨饼切成八块,让高管们用一美元买一块。也就是说,这午餐他不白送,还要赚3美元出来。因为罗姆尼的投资而崛起的办公用品连锁店的创建人Tom Stemberg说:“我当时正好在那里。我实在看得目瞪口呆。不过,罗姆尼传达的信息很明确:我们有一个亿的财政亏空,每一分钱都很重要!”结果呢,盐湖城冬奥会不仅成功,而且大发其财,成为奥运的典范。
这套斤斤计较的风格,也被带进选战中来。曾在尼克松、福特、里根、克林顿总统手下效力的四朝元老David
Gergen指出,罗姆尼的竞选效法的是当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橄榄球对教练Hayes所开创的“俄州橄榄球”。在此教练的指导下,俄亥俄州立大学队赢得五次全美冠军,成为不折不扣的霸主。他的打法和战术中,没有惊心动魄的长传,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长驱直入,缺乏激情,缺乏观赏性,但有效率,一切都守着最为枯燥无味的规矩:每次前进三英尺,扬起一片尘埃。橄榄球迷都知道:进攻一方有四次机会,只要把球推进十英尺,就获得继续进攻的机会。所以,每次只要前进三英尺,三四一十二,就锁定了持球权,对手不可能有机会。这就是“数学”。罗姆尼的“数学”也如出一辙。他总是赢了必须赢的地方:佛罗里达、密西根、俄亥俄….
而且经常是险胜,在关键时刻“不丢球”。另外,他常常让对手出彩、创造新闻头条,自己则占据实地。比如最近两次预选:3月10日桑托勒姆赢得堪萨斯,成为各媒体的头条新闻。但在同一天,罗姆尼赢得了关岛等三个太平洋岛屿的预选。媒体中几乎没有报道。美国人一般也不知道这些地方的名字。但是,把那天双方获得的选举团票算一下,罗姆尼仅以32比33输了一张。3月13日媒体都在谈论桑托勒姆横扫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两州,罗姆尼则拿下夏威夷和萨摩亚群岛,实际上以42比36的选举团票战胜对手。在目前已经决出来的预选中,他赢得了53%的选举团票。在接下来的预选中,他只要赢得48%的选举团票就可以锁定提名。
桑托勒姆和金里奇不断会以罗姆尼不受保守主义拥戴为由来对抗。罗姆尼无法在作为保守主义大本营的南方圣经带获得胜利,自然也给对手和媒体提供了口实。但是,他不是以新闻头条驱动的,而是以数字决定自己的战略。事实上,南方只是在媒体上重要。他完全可以不赢南方一个州而锁定提名,而这些最保守的州在大选中在他和奥巴马之间除了投他的票也别无选择。随着他越来越向1144的门槛靠近,他会越来越多地对共和党人说:“谁代表保守主义要凭什么说了算?难道不是选票吗?”他相信生意的原则:“数学”最终要压倒情绪。
美国当今的危机,一大原因就是好高骛远的风气弥漫于整个社会,国民一个个也都志大才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最终欠下一屁股债。在这种氛围中,说大话的政治家容易得势。相比之下,精打细算的罗姆尼实在太烦人了。但是,这么一个国家,此时此刻难道不正缺点这种枯燥乏味的执着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