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參加一個婚禮,喜娘照例要給新人「彩頭」。照例要說生兒子,而且兒子有出息。魯迅《立論》裏是說兒子將來要發財,要升官,傳統普遍是說「中狀元」。但這喜娘「與時俱進」理論學得不錯,說生了兒子當「中央委員」。

確實,到現在狀元已不算什麽了。中國人看似重視教育,其實是重視「出仕」。不能達到仕途,讀書就無用。「出仕」的好處即有權,有權即有財。在當今中國,高考狀元也可能畢業後失業,那些讀不好書的,只要仕途亨通,就能拿到北大文憑。至少從 1949年起,讀書人只能被領導,只能幹技術活,至多當個技術官僚。而且似乎是愈博學,愈當不了領導,甚至,「知識愈多愈反動」。

個中邏輯,就因為知識是培養尊嚴的,有尊嚴就不能屈服強權,有尊嚴就不容自己依附。但不瞎搞就沒有權力,就不能得到勢利的中國民眾的認可。我曾在中學任教,許多年後,走進社會的學生拉老師來聚會,問各位在幹什麽?有當局長的,有當科長的,有當主任的,問到我,我說在讀書。「老師怎麼還在讀書?」我說自己讀的是博士硏究生。那讀完了呢?在高校教書。「老師你怎麼還教書!」

就是傳授知識的學校,難道不也是「官本位」?試問高校校慶,哪個不是把官員排在「傑出校友」的最前端?大學培養出官僚,本應該是教育的失敗,何况其中還不少是貪官、惡官。

說到官,我想起了王立軍。我不知道王立軍畢業於什麼學校,但我知道他肯定有父親。兒子走到這田地,「養不教,父之過」,我不禁想知道他父親當初是怎麼教育他的。但根據我知道的,他的發迹跟他父親的教育似乎關係不大,他是自己勵志的。我問我自己,如果我兒子像王立軍這樣勵志,我會覺得他懂事,會感到輕鬆和幸運。如果我的兒子不似王立軍這般勵志,那麽我會讓他向王立軍學習。這無需隱諱的,捫心自問,每個家長都會這樣選擇。

當然,作為父母,也會有掙扎。比如兒子讓父母給老師送禮物,並且攀比,不能比其他同學送得差,為父母者也會覺得不對,感到憂慮。但想想,與其不做,讓孩子吃虧,不如做了。我兒子喜歡跟老師抬杠,特別是他佔得一些道理時,就更是得理不讓人了。這時我如何教育他?我告訴他,老師畢竟是老師,不要跟老師頂。但又覺得不對,所以又加上一句:這是禮貌。禮貌跟道理就必然矛盾嗎?那麼還有一種說辭:得理也要讓人嘛!

當自己的孩子跟人打架,被打了,哪個當父親的不會跳起來?打了人家,雖然受到老師和對方家長的指責,但當父親的心裏還是很踏實,乃至驕傲的。我曾經不止一次遇到一個這樣的家長,孩子在學校搞七搞八,被老師告狀,家長私下說:「這兔崽子,將來有飯吃了!」中國文化是有多套話語的,古代兒童啓蒙書《增廣賢文》就是多套話語糾纏。而毛澤東就最擅長幾套話語輪番使用。中國人善於權變,所以多套話語和諧相處,共存共榮,不覺得矛盾。誰審視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有多少套話語?有多少當真的,有多少是走過場?有多少是教育,有多少是教唆?

如果教唆能讓兒子成功,那麽掙扎就會少一些。愈成功,就愈少掙扎,愈放心了。當兒子當上了學生幹部,有父親為此感到不安嗎?當兒子入黨了,有父親想到這是鑽營嗎?當兒子歪門邪道獲得了榮譽,有父親感到羞耻嗎?當兒子當上了領導,像王立軍這樣當上直轄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有父親不感到歡欣嗎?如果兒子再利用權力弄到學歷、博導,有父親會去阻攔嗎?如此光鮮耀人,光宗耀祖,哪個做父母的會拒絕?即使兒子最後落得王立軍這樣的下場,我想更多的父親會去指責體制,把自己的兒子强調成體制的兒子。

更可怕的是,跟父輩們談論王立軍,有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有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有說:此一時,彼一時,曹操都翻案了。有什麼樣的父輩,就有什麼樣的兒輩。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