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伟:在风风雨雨中传递法治薪火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中国法学界有两本非核心法学书刊在坎坷中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一本叫《法学家茶座》,另一本叫《律师文摘》。
《法学家茶座》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推出的一本连续出版物,由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教授担任执行主编。在”茶座”里的作者,基本都是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但文章却始终保持着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风格,讨论的也都是读者感兴趣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些特点使得《法学家茶座》既不同于专业性的学术刊物,也不同于直白如水的实用读物,而是自创了一种格调清新、品位独具、雅俗共赏的风格。
《律师文摘》则是以律师职业群体为主要读者的文摘类读物。主编孙国栋先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和编辑。据说,10年前,不知是什么原因,一些有权无识的人匆匆停办了《中国律师报》。 因此致使孙国栋等年轻人”趁虚而入”,办起了《律师文摘》。今天看来,真应该感谢当年那个”美丽的错误”。
这10年来,面对网络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面对经费筹措、出版发行等实际困难,这两本法律读物一路走来,能坚持到今天十分不易。然而,它们却赢得了无数读者的敬仰和热爱。
有一位读者给何家弘先生来信说,他是一个常年往返于京广铁路线上的火车司机,《法学家茶座》是他最喜爱的书刊,读起来常常爱不释手,几乎每一期都不想错过。只是因为工作忙碌,有时工休时赶到书店里,最近的《法学家茶座》已经售完,他觉得很沮丧,为此希望能从编辑部直接购得它们。家弘先生和同事们商议后,决定和这位火车司机联系,免费为他补齐了所有缺册。
有一位民间法律爱好者,因为自家的房子遭遇野蛮拆迁,被迫自学法律知识,如今已经成为京城内小有名气的”公民诉讼代理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送给他两册《律师文摘》,他竟两天两夜捧读无眠。第三天,他找我索要《律师文摘》编辑部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用他特有的高音嗓门告诉我,他从今天起,开始崇拜一个名叫孙国栋的人,他不仅要买齐以往的各期《律师文摘》,而且要把今后十年的《律师文摘》预订费一次性交齐。
在前不久召开的《法学家茶座》十周年庆祝会上,主编何家弘教授说,今天在座的都是法学家,有现在的法学家,也有一些是未来的法学家。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够这样去努力,做到以法为家、知法如家、爱法似家、奉法胜家。这也是我们创办《法学家茶座》的一个宗旨。
《律师文摘》的经历更为悲壮,这本刊物十年里数易东家(出版社),东躲西藏,屡败屡战,好像是寒风中的一团火,经历了难以言喻的坎坷和艰辛。每年冬去春来之际,《律师文摘》的年会就在某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举行。前来参加年会的法律界人士们,走进这个气氛热烈而轻松的会场,似乎可以暂时忘却大门外尚未远去的寒意–好像大家正围着《律师文摘》的火炉在抱团取暖、诉说衷肠。就在前不久的2013年3月3日下午,《律师文摘》的年会再次遭遇”被迫临时变更会址事件”。孙国栋当即表态:”此事再次表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中国的法律人依然心怀恐惧。但为了我们多难的民族,为了我们无辜的子孙,我们不该放弃,我们也不会放弃!”
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乃至官场宫廷文化都很发达,但是我们的法治文化似乎很不发达。不过,这几十年里,法治文化却像是这样一种精灵:它无边无际地在社会各个角落里扩散和蔓延,– 没有血和火的革命及战争,也不是领导人的政治口号,更无需惊天地的改朝换代;它表面上不着痕迹,却又如刀似剑,刻画和改变着这个古老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各种媒体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一批接受过现代法律教育并正在从事着不同法律工作的法律人,其中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务员和法律学者等,正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向社会大众传播自由、民主、法治、公正的思想;同时,他们作为一群有爱心、有抱负的法律职业人,一直持续地关注并大胆揭露社会各种黑暗现象。在过去的世界历史里,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中不乏先例。这个独特群体的浮现,似乎预示着这些活跃在中国改革舞台上的的现代法律职业群体,正在书写着当代中国新启蒙运动的重要篇章。
我们都知道,依法治国不易,法律业者艰辛。法治的发展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我们今天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一个哲人说过:与其赌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也许,正是门外还有暗色,才赋予了一支支蜡烛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法学家茶座》和《律师文摘》就无愧于这样照亮暗处的蜡烛。
我当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读研究生时,何家弘是我的同班同学。他在我们班里一直像是位淡定、睿智的兄长,我们平时都叫他”老何”。我记得老何身怀一个”绝技”–可以在风中划着火柴并用手掌护住火苗,不让火苗轻易熄灭,然后可以替别人把香烟点燃。我们有同学问他如何练就这个绝活,老何说,早年当知青插队在草原上放马时,实在闷的无聊,便手持一盒廉价的火柴坐在草地上”反复练习”,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如果以下的联想不算牵强的话,我以为,这些年来,《法学家茶座》和《律师文摘》就像是被老何、国栋和他们的出色团队小心翼翼地包在手掌中的一团火。我希望这团火在风中继续燃烧下去,永不熄灭,给我们这个社会持续不断地带来温暖,带来光明。
我们这一代法律人,在很多年前,或许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进入了法律职业的殿堂。尽管一直心怀惆怅,但仍感到生逢其时。当年填写大学入学志愿的那一个不经意的触点,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戏剧性地打开,纷纷扰扰又灿烂缤纷。今天,法治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不离不弃的宿命。无论何类强人沉浮,我们都希望人治寡头的幽灵远离;无论世事多么纷纭多变,我们都希望依法治国的大道不变。
夜深人静,想起美国电影《保镖》中的一幕,凯文.科斯特纳端坐在幽暗巨大的客厅里,孤独、深沉和从容,似看到远处惠特尼.休斯顿一袭白纱从天边走来,一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将总是爱你)慢响起:Bitter sweet memories, this is all I am taking with me! (苦乐参半的回忆,是我能带走的所有东西!)
在苦乐参半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始终衷心祝福《法学家茶座》!祝福《律师文摘》!
作者注:此文系作者为《中国新闻周刊》撰写的专栏稿的未删减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