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那裡來

從碼頭風雲看香港資訊傳播現況

除Gwiyomi 和H7N9以外,在這個假期中,大家接觸得最多的字眼可能是HIT (Hongkong International Terminals,即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及罷工工人。

基本上,不論你上網或看電視,也會接收到有關資訊,當中包括碼頭工人的罷工場面,資方的立場解釋,乃至業界和評論員的各類分析,或普通市民的反應。表面上,從碼頭風雲看來,香港仍是一個資訊流通的自由社會,但若我們細心觀察,當中我們至少可以發現四處值得深入研究的現象。

傳媒可以有立場嗎?

傳媒為保專業形象及機構聲譽,必須力求客觀中立,這是長期以來的社會共識,但隨著近年社會政治及文化生態劇變,眾所周知,本地主流傳媒或多或少已出現所謂「歸邊」現象──即報導新聞時長期抱持某一政治立場,而當中,大致可分為親政府或權貴的「維穩派」和較多揭露政府或在上者陰暗面的「反對派」。

就以今次碼頭風雲為例,同學便可以輕易地利用「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嘗試從傳媒的用字和角度找出各大傳媒的立場。而以下,就是其中的一個小例子。

資料分析小測試

有貨輪已轉換港口 碼頭日蝕500萬 勞資和解始免俱輸 (香港商報)

碼頭罷工持績 貨主損失慘重 (太陽報)

職工盟勞聯圍剿HIT 李卓人:政府無力解決工潮 (蘋果日報)

各位同學,試從上述三篇文章找出三份報章的立場和取態。

(提示:他們分別將責任歸咎於哪方?他們又認為如何可以解決問題?)

本來,在一個民主政治較成熟的環境,諸如歐美各國,類似上述支持或反對某政黨的歸邊情況實在是屢見不鮮,而受眾亦能從多元的選擇中覓得自己所需的資訊。但可惜的是,基於回歸後香港獨特的政經環境轉變,傳媒歸邊的結果只會帶來一面倒傾向支持政府或財團的情況出現,而傳媒作為社會監察的第四權角色亦慢慢失效。

長遠而言,這對我們攫取資訊的自由將帶來極大的危害。

資訊娛樂化的缺失

相信不少同學對於「資訊娛樂化」一詞及其帶來之壞影響並不陌生,就以今次碼頭風雲為例,TVB的<東張西望>中的偏頗立場已引發網上連番討論與攻擊。(見《東張》Master Joe報平安 未被雪藏)

但令人擔心的是,對於資訊娛樂化的禍害,包括表達時傾向過份簡化以致因果關不清甚至帶來誤導,或過份強調事件中的煽情成份,卻並非所有受眾都察覺得到。

舉例說,若非有周刊對事件中的個別主角進行深入調查,並找到相關證據,在公眾心目中看似忠奸分明的事實其實不過只是源自沒有證據的臆測。更令人不安的現象是,不少評論人,尤其來自網路的評論者為了突顯其獨特的思考角度,或僅為顯示自己正掌握最新最快的資訊,經常在資料未經核實的情況下便作出所謂分析,或將有關資料轉發。

這個狀況,將令資訊傳播變得真假難分,極為混亂。

失諸交臂的新聞台

本來,愈來愈多的新聞節目,尤其是廿四小時新聞台的出現,將有助資訊傳播,但令人擔心的是,目前的所謂新聞台節目本質上不過是將新聞作滾筒式重播而已,根本未有提供更深入或更寬闊的思考角度或討論空間。更甚的是,如果傳媒機構如上文所言早就抱持主觀立場,觀眾便可能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中被人「洗腦」,情形如同罷工初期某電視台不停重播罷工工人的所謂衝擊畫面,以致部分人先入為主地以為今次罷工充滿暴力色彩。

無可否認,在很大程度上,本地的新聞節目無法像外國大電視台一樣製作高水準的紀錄片或專題式調查是由於資金不足使然。但製作有水準的新聞節目是否必須投放天文數字的資源呢?就以今次碼頭工人罷工事件為例,傳媒人是否可以乘時製作一些介紹類似歷史事件或外國如何應對工潮的特備節目呢?相關人物的專訪,例如罷工工友及其家屬,甚至抱持不同立場者的公開討論,其實並不足夠。

試問只能重複又重複地觀看同一角度新聞片段的觀眾,又如何能夠作出更深入而慎密的分析呢?

網上媒體補完計劃

本來,透過來自民間的網上媒體,我們還可以從「另類途徑」取得不同角度的資訊,而近來興起的民間記者/作者熱潮更有助我們取得「非主流價值」的分析觀點。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在網上廣泛流傳的資訊之可信度有多少?

無容置疑,社交網絡興起的確協助訊息廣泛流傳,而網上媒體低成本及覆蓋面廣的特質更可拉近弱勢社群及擁有龐大資源的資本家在訊息傳播方面的巨大差距。

近年多次群眾集會中,社交網站及網絡媒體合壁之下展示的動員能力,相信大家亦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各當事人亦可繞過傳統媒介,直接向公眾傳遞訊息及表達個人意見。

但同樣值得深思的是,當年輕人減少依賴傳統媒介轉而投入他們眼中的美麗新世界之同時,大多數上一輩受眾仍未掌握網上收發資訊的具體方法。就以今次碼頭事件為例,在社交網路上,年輕人也許早已看過了如碼頭的辛酸一系列針對工人苦況而製作的群組或相關內容,但年長者卻一直從傳統媒體上接收到工人為「個人私利」不惜「犧牲大局」的資訊。

這種由網絡媒介盛行引發出來的數碼鴻溝,誓將加深兩代人之分岐及隔閡。

總結:

「媒體即信息」,這句老話對於那些讀過傳播學理論的朋友而言只是一句ABC而已,但從碼頭工人罷工事件看來,如何消弭兩代人在接收、閱讀、整理和分析資訊之差異,或使兩代人能夠在差異之中維持互諒互讓,誓將成為香港社會未來的一大考驗。

延伸閱讀及收聽

[三師會] 碼頭風雲

碼頭工潮圖輯

這是一場帝國反擊戰

原文(附連結)
http://tommyjonk.xanga.com/772553333/%E5%BE%9E%E7%A2%BC%E9%A0%AD%E9%A2%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