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本銷量最大的財經新聞週刊最近不約而同的以韓國三星(Samsung)當作封面故事,一個瞄準「鋼索上的帝國」,另一個聚焦在「三星滅台計劃解密」,剛好反映了台灣人的集體潛意識:一是驚嘆於三星帝國之偉岸,卻巴不得它突然從鋼索上摔下來粉身碎骨,一是心懷受迫妄想,擔心韓國 /三星正在密謀要「幹掉台灣」(Kill Taiwan)。
看完之後,不禁深自慶幸:還好台灣沒有三星,還好台灣不是南韓。台灣沒有像三星這樣主宰整個國家的財閥,台灣人相信「愛拚才會贏」,但不像韓國人那樣拚得滿腹辛酸、壓力沉重。在台灣我們罵鴻海(富士康)、台塑時,是得小心他們提告,但你在韓國罵三星試試,那是件更危險可怕的事。另一方面,媒體突出描繪的韓國,尤其是三星,又那麼有意無意的讓台灣人自卑:「一家三星電子,抵過全台電子業」、「三星品牌比台灣前 20大品牌總和還值錢」。
過去十年台灣媒體最愛強調的是,韓國人均 GDP從原本低於台灣,到追平甚至超越台灣兩成多。這種有如在棒球賽被「逆轉」的心理不好受。但其實對經濟學有所了解的人知道,韓國相對於台灣,經濟虛胖而且分配不均。就實質購買力而言,台灣表現遠勝韓國,而且差距還在擴大中:以實質購買力換算的人均GDP,台灣是 43,120美元,韓國是 31,770美元。誰的老百姓有比較好過的日子?
在媒體不斷催眠下,台灣的國民心理處在一種不正常狀態:老愛自卑,老是誇大對手的強大程度。有人亂開藥方,說是台灣應該向韓國看齊,由政府重點扶持幾個大財團,改變台灣長期由中小企業構成主體的經濟結構。其實,中小企業多元並茂是求之不可得的局面。沒病說成有病,小恙講成絕症,還經常亂開藥方,這也是台灣媒體另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這些都不是令人最擔心的。令人最擔心的是台灣人普遍的一種「抗韓」潛意識。球賽遇到韓國總是特別緊張,也特別輸不起。高科技產業多年來嚷著要「聯日抗韓」,「鴻夏戀」(鴻海入股夏普的投資合作案)被三星從中破壞,友達、奇美等台灣面板廠商被三星告密出賣而飽受美國反托辣斯(Trust)法的制裁。這些媒體上被一再強調的傳聞,不管真實與否,韓國已是這些戲碼中固定的壞蛋角色。
還記得 2010年廣州亞運嗎?台灣跆拳選手楊淑君因裝備不符規定,在領先情況下被韓國裁判梁振錫判定失格,從而粉碎了台灣代表隊的奪牌夢想。當時網絡一片罵聲,媒體則是火上加油,壹電視動新聞甚至製播罵梁振錫的韓語教學視頻:瘋子 (音同米親弄)、狗崽子 (音同 ke se gi)、下地獄吧 (音同己歐給卡辣 )。當時有餐廳大喇喇的張貼告示:「韓國人與狗不准進入」,也有人發起拒用韓貨、燒太極旗的行動,韓僑小學門口更有台灣的「愛國憤青」砸蛋騷擾。
最近剛結束的棒球經典賽情形也一樣。台韓對戰的那晚,球場看台上是一面倒佔有人數優勢的台灣球迷,有人手持「今晚殺韓狗無罪」的大字報,有人舉起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頭像,媒體報道餐廳裏的韓國泡菜脫銷,有人揮舞着「活捉少女時代(韓國偶像團體)」的標語。台灣人的狂歡,充分展現出變調的愛國主義和瘋狂的仇韓心理。媒體對這些仇恨語言(Hate speech)氾濫的現象,不僅不提醒或批判,反而當作重點凸顯,甚至以「惡搞」、「趣味」或「創意」稱之。
仇韓到這麼荒腔走板的地步,實在比輸了一場球賽更令人羞恥。其實,台灣人是沒有理由跟着媒體或財團一起仇韓的。原本台灣與韓國應該是最能相互理解的,因為台韓同樣遭受較長歷史的日本殖民統治,同樣在二次大戰後面對國家分裂狀態和共黨軍事威脅,同樣有着愛憎交織的美日支配,同樣頂着亞洲四小龍的稱號在世界經濟體系裏力爭上游,也同樣經歷着威權到民主的歷史磨難與轉折。停止仇韓,開始理解並祝福韓國,台灣是不該自滿,是該努力,台灣也有問題需要克服,但同時也應該拒絕再將台灣本身的焦慮投射在韓國身上吧!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