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纷纷扰扰的“棱镜门”事件,令全球注意力再次聚焦网络的自由和隐私问题。美国民间对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的数据挖掘行为产生了巨大的辩论。80多个倡导个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民间团体,一致发起了对美国政府的批评,要求政府撤销此类行为,并公开透明一切针对国民的监视性行为,即便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A)辩称的只是“数据挖掘”也必须公开透明。

在民间团体中,走在领先位置的一个组织正是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网络自由的电子前线基金会(EFF),这个机构在反对SOPA(制止网络盗版)等法案中发挥了重要的民权看门狗作用,最终SOPA在外界广泛质疑下没有获得足够支持而作罢。有如此民间机构行动和开放思想智库在背后支撑,政府作恶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此前,电子前线基金会也有一个有趣的计划,就是号召所有的网络接入用户都开放分享自己的无线网络,帮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在倡议信中,电子前线基金会写到: “想象一下未来的世界,是无所不在的开放网络。你可以随时随地有多个网络接入的选择,你所有的身边的电子装置(电脑、手持设备、各种装饰品)都可以灵巧地连接在一起,协作完成各种灵巧的工作。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大成的分享,所以开放的无线网络可以提供无穷的机会。在这种观念下,其实我们可以用更新的方法保护用户隐私,同时保证网络给各种人提供机会,包括分享网络的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重要程度不亚于网络的审查和监控。只不过网络自由的问题趋向于对政府的拷问,而开放无线网络则真的是商业机构和个人都需要改变的观念。

十年前我访问美国,驻地酒店本身的网络接入是收费的,价格也不贵。可用电脑搜一捜,周围竟然有十几个没有密码限制的无线网信号,可以自由冲浪。那时候甚至很恣肆地畅想,无所不在的网络仿佛已经接近现实。可过几年再去美国几次,发现周围的网络信号列表虽然越来越长,却都开始显示加锁的符号,需要密码访问。要么就是来自于移动电话服务商的无线接入点,则明摆着要刷卡支付几美元才能够上网,有“留下买路财”的架势。

此间几年中,因为公众在移动通信方面获得的服务得到了提升,人们似乎淡忘了对无线宽带接入的需求。但实际上今天每个人都在穿越很多无线网络接入点,只是无法敲门而入。而这些过程中如果有自然而无缝的网络,那么各种设备就可以自动完成很多工作,也能够及时有效地更新云端的信息,让信息加快流动。

移动宽带互联网的接入,却有很多位置上的优势,在节约电力、网络带宽以及无缝接入上,无线网络(尤其是WIFI技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在固定的场所,良好的无线网络接入可以显示出很多在地优势,例如一个商务会议提供现场无线网络接入已经是不争的配置。

一些国家和城市政府也在公众的推动下考虑架设免费的公共无线网络接入。例如台北这几年的成效就非常显著,基础设施铺设工作已经增加到5000个热点,同时交给一家叫做WIFLY的公司来全天候维护运营。无论是台北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可以通过几个步骤用手机来申请免费上网的账户,就此一直享受免费上网。但是这里还是有一个小障碍,免费上网是提供出来了,但是用手机注册并非小动作,很多人会因为国际手机或者通信服务的问题无法即时接入,反倒更加烦恼。

在香港,这个问题得到了考虑,在任何公共场所的政府免费无线网,只需经过一个信息告知页面就可以访问互联网一段时间。在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公园都可以享受到这个服务,唯一的问题是总体的覆盖面还不够大。但是无论政府如何努力,在网络接入和运营方面总有大量的盲区无法覆盖,所以目前为止很多无线城市的努力都有质量和持续性的问题,超过90%以上的公共空间需要另一种思路来填补。

2008年,我在伯克曼中心的一次午餐演讲上提出过信息的三个自由维度:接入自由(Free Access)、言论自由(Free Speech)、思想自由(Free Thinking)。这三个自由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坐标定位。在每个人都拥有越来越多样的设备的今天,在公共空间如果不能自由接入互联网,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用户体验的缩水。如果作为用户,获得免费开放的网络当然是好是,可反过来,为什么人们要开放分享自己的无线网呢?当然要有思路的创新。

日前和好朋友去徐家汇公园的一家餐馆,服务态度很好,还主动告知免费的Wifi的密码。但是令人沮丧的是,餐厅设置了8个Wifi的热点,没有一个连得上,折腾了十分钟后不得不放弃。服务员抱歉地解释说是技术故障,也只好不了了之。

反过来想,这家餐厅坐落在优美的公园中,如果开放自己的无线网络,无需复杂的密码,而且接入后的落地页面就是商家自己的信息和服务菜单等内容,必然可以作为一种特色吸引到更多顾客,甚至是路人。类似连锁超市,银行的营业厅,医院等等,都应当提供类似无障碍的接入服务。相信人们在这些自由的网络中,不但可以消解等待的烦躁,还可以直接与服务对接,减少了服务的瓶颈。

退一步看,被密码锁住的无线网,是否就天然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的加密方法,都可以采用不同手段进行破解不说。只要这些密码被使用过,就有可能在不同的社群里面传播,例如在Foursquare 社群中可以轻松找到某个咖啡店的Wifi密码,所以同样无法达到防护的目的。

更稳妥的方法,反倒来自开放。一些新的路由器应用软件平台,可以帮助商家建立自己的服务界面,用户访问不必登录等繁冗过程,但是也会主动加入到商家提供的服务措施中,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商家的忠诚度和管理能力,长此以往,小型商家的营销渠道可以完全透过无线路由器达成,树立新的品牌入口,又可以消除一批中间人和广告商。而在室内空间采用路由器可以扩充大量功能,例如帮助用户提升更灵巧的导航能力,甚至直接定位到商家的具体物品的位置,想象空间非常宽阔。所有的前提,就是让用户瞬间接入。

所以我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赞许电子前线基金会的主张,倡议更多公共空间开放无线宽带网络,也希望更多软件开发者都加入开发开放无线网络的增值应用中。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商家通过分享无线网提升自己的商业水准,更能够增加与顾客之间的粘性互动。而一个商圈或社区,如果提供完全无缝的无线网接入,人们在其中可以产生的潜在价值可以递序放大,甚至影响社群的良性互动。因为我们一方面要谈及更大范围的互联网自由,另一方面也要多多刺激民间对开放网络观念和思考其中灵巧的价值。未来数年,“瞬间接入”(Instant Access),无疑是大趋势。